分享

实操 | “会读”绘本比“会买”更重要!

 OK妈谈育儿 2020-06-16

上周日给大家介绍了五味太郎的《语言表达第一课》,具体要购买和看内容的可以点击蓝色字看《这套王牌“语言图鉴”绘本,提升娃口语表达中最关键的两要素!》。

然后一众留言是,绘本很爱,必收,但该怎么给娃读?

今天就来和具体大家说说~

第1种:可以朗读,但别读《动词》这本

和一般的故事绘本不同,这套绘本最显著的一点是,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贯穿整本书。
习惯按原文朗读的妈妈,拿到书确实会有点疑惑,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该怎么朗读呢?
其实,全套书里的四本,除了《动词》这一册之外,另外三本(《名词》《形容词》《打比方》),都是非常适合朗读的《动词》这本为什么不太适合原文朗读,后面我会说)。
我特别建议妈妈们拿到书,不要急着去想什么精读、拓展,就先最简单的把适合朗读的那三本先照着文字给娃读一读,尤其是年龄偏小(3岁左右)的娃这步更别省了。
为什么说先照着字读一读很有必要?因为翻开书大家就会发现,这几本书虽说不是由故事情节主导的,但是每一个页面上的语言文字,都非常接近日常口语的表达习惯,有一种天然的“娓娓道来”感。
比如《名词》里,它介绍各种各样的花,用的是这样的句式:
这是满天星,这是黄花龙芽,这是百合花,这是玫瑰,这是小苍兰,这是虞美人……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名字。把它们放在一起,捆起来,就是一束花了。

介绍“椅子”、“马”、“鱼”等其他事物事物名称时,也沿用了这种语言表述风格:
这是椅子。这是椅子,这是椅子,这个也是椅子。箱子也好,皮球也好,狗狗也好,你把它们当椅子来用,它们就是椅子。

这样的句子,不深奥,也不会文绉绉,简简单单就是从生活经验中来,即便没有故事支撑,逻辑性和流畅度也丝毫不打折,是没有朗读障碍的。

《形容词》的文字部分,乍一看会比较分散、缺少连贯性。但仔细一琢磨,你会发现每一个画面上所有枚举的词汇,都与前面的主题词密切相关,所以它依然是好读的,就比如“什么样的帽子”这一页,读出来大抵是这样——

帽子会是什么样的呢?嗯,是可爱的帽子、奇怪的帽子、珍贵的帽子、夸张的帽子、宽大的帽子、窄小的帽子……哇,你看,还是脏兮兮的帽子、破烂的帽子、松松垮垮的帽子……

相比于前两本,《打比方》这一本的文字可“读”性那就更强了,不仅完整、还很生动,比如——

狮子坐着一辆火箭形状、看似赛车的汽车,速度却像三轮车一样,根本就是一辆玩具车嘛。

娃初接触这套书,都不用拓展,只是照着字读,就完全OK。
我们反复朗读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给孩子进行词汇、句型和修辞方法的强化输入。孩子听多了,基础性的语言储备就会变得丰富,语言的“地基”才会牢固!
现在来说说,《动词》这一本为什么不适合朗读呢。
如下图所呈现,这册绘本每一页都是一个大场景,所有与场景相关的动词,都被放进这个大的“情境”里。所有标注的动词与画面上的人物、场景都有很强的对应性,其实是有它的情节和逻辑在的,但作者并没有对此做更多的描述!所以我们在讲的时候,需要有一些语言的补充和串联,也就是把情境都能描绘一下,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

不过也恰恰是这本不适合朗读、看起来需要我们花点脑细胞的书,里头隐藏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日常语言表达方法,下面的精读部分,我会详细和大家说。

第2种:精读,学会这两个游戏

如果说朗读更适合相对小龄和初读的娃,那么精读,绝对可以让娃孩子从这套绘本中汲取更多“养料”。

我在这里分享比较容易上手的两个方法,一个是“一个到一串”的游戏另一个是情境创编这两个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游戏化程度都很高,并且可以无缝代入到日常语言运用场景当中。

“一个词”拓展到一串词
语言表达的基础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是词汇积累,说白了就是指一个孩子他记住了多少词汇。
五味太郎在《名词》《形容词》这两本书里,是这样教娃记住词汇的。
在《名词》里,有这样一页(下图),“头”是“主题词”,我们可以称它为“树干词汇”,而头上各个部位的名称,就是树干上分出的或大或小的“枝丫词汇”。

和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低龄宝宝)讲这一类页面的时候,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玩一玩。我们可以随意伸出的一只手掌,对应的“枝丫词汇”有指甲、指头、指尖、指缝、指纹、掌心等等;一只宝宝正在使用的,对应的“枝丫词汇”有碗口、碗底、花纹、碗里等等。

这么玩的好处就在于,记住一个词往往就能记住一大串词。

《形容词》这本,也非常集中地展示了类似的方法,“天气”是“主题词汇”,也就是所谓的“树干词汇”,而炎热、暖和、闷热、明朗、阴暗、难得等形容词都围绕它展开的。

比如OK现阶段最喜欢的是“迷你特工队”,我就会让他来形容一下,看看可以说出多少个不一样的定义~“酷酷的”、“帅气的”、“不容易得到的”、“成套的”……他会想到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正在逛超市,如果孩子很有兴趣,我们都可以趁着他有兴致,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他讲出内心的感受,孩子的词汇表达会越来越丰富与生动~

看图编故事

影响孩子娃表达的另一个因素,是对语义的理解,换句话说,孩子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语言词汇的意思,才能做到更准确自如的表达。

但是毕竟娃的生活经历有限,很多都是他们没接触过的,所以对语义的理解一定是受限的。要提高这一块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用具象的画面展现出来,给足情境支持

这里我就要特别和大家讲一下前面提到的不太适合朗读的《动词》这一册。

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满满的大场景。就比如这一页,它的场景是幼儿园教室,整个画面上的人物都有靠百个了,而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对应一个相关动词。

乍一看,无从下手啊。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慢下来,把一次读完一本的目标调整为一次读一页,或者一次读一页当中的某一个局部,你就会发现其中有意思的点,里面每个人物的神情都绝不重复,里面充满着故事和细节。

下图是从上图页面中截取的一个小局部。这一个小局部的情境里,一群孩子在“玩音乐”,有人在吹奏小号,有人在弹奏电子琴,有人在摇响铃鼓,有人在唱歌……

只需稍加整理,这个小画面就会变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可以这样说——

“午睡起来,小朋友们在自由活动,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自己喜欢的项目。你看这里,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即兴音乐表演呢,有人在吹奏小号,有人在弹钢琴,有人摇响了铃鼓,有人唱起了歌……每个人都非常开心!”

而下面这张图是从另一个页面上截取出来的局部画面,它的情境是水公园旁,一群人坐在阳伞下休闲地喝饮料聊天,画面上对应的动词,同样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让我们可以轻松梳理成一个小故事——

星期天,去公园玩水的人特别多,小红和妈妈也赶了个趟儿。不过,她们很快就玩累了,于是找了张阳伞下的桌子坐下来,一边喝着饮料,一边休息。旁边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他们有的在吃冰激凌,有的在聊天,有的仅仅是坐着……

这种玩法是典型的情境创编,画面场景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故事线索,灵活的创编,会让原本“静态”的动词融入故事,跟着情节蹦跶起来。

这样的拓展游戏,尤其适合中班及以上的小朋友。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力已经发展得比较好,幼儿园里也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刺激(比如老师会鼓励孩子尝试复述绘本故事),对创编游戏通常都是有一些心理准备和期待的。

当然妈妈们也不用一开始就急着让娃去讲,可以多作一些示范,当示范得足够多的时候,一点点试着让娃变成“讲述者”

娃玩上瘾,就会把讲述的故事变得“越来越胖”,他们天马行空,想象力惊人!

长期得到这样的锻炼,娃上小学,看图写话那真的就只是小菜一碟~


第3种:高阶玩法,从这些点入手

前面说到的,还是些基础的玩法,对一些高段位的妈妈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6、7岁)而言,可能是不够玩的。

那么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名词》和《打比方》这两册中,好好挖宝。

挑两个点简单说一下,一个是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名词》这一册中,有好些类似下图这样的表达:一条鱼,有时候它叫作商品、物品或货品,有时候叫作食材,有时候叫作猫食,有时候叫作宠物……

妈妈们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书本上的方法搬到生活中来,就比如带着娃逛街,看到了一个音乐盒,你可以旁边唠叨一下:

这个音乐盒可不简单呢,拨一拨它的小旋钮,它会唱歌,是很好的玩具;摸一摸,它的做工很精致,平时搁在家里也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但如果我们送给别人,也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礼物……

孩子自然能听明白,所谓的玩具、装饰品、小礼物,其实都是指这个小小的音乐盒,它们是一回事。

当这样的语言模式成为一种日常,孩子渐渐就会养成从不同维度去认识和描述一件物品(或一件事)的习惯,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就是更丰富、更生动、更灵活。

另一个就是不断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在《打比方》这一册中,五味太郎围绕一只狮子,这本书给到我们20种打比方示范,“像……一样”“貌似……”“跟……似的”“简直是……”“好比……”等等比喻句中常用的措辞和句式。所以在他笔下,狮子是可以像人一样看报纸、像猫一样捉耗子、像海狮一样灵活、像仙人掌一样长满了刺……

五味太郎给出的示范也是告诉我们,对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设限!有时我们不用在意他的联想有多荒诞,有多不符合逻辑,孩子的表达时常会有常人不会有的幽默,只要他们愿意,我们就要鼓励!

好了,有关五味太郎的这套绘本怎么读暂时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关绘本怎么读有兴趣的话,点个“在看”或者留言告诉我,之后我再和大家分享其他的~

需要这套书的,可以扫二维码直接进店购买

OK妈最后说:

孩子早期的语言能力发展,主要是通过对成人的模仿和学习来达成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和娃“神聊”一下。本身真的没那么爱表达的爸妈就把类似的绘本好好利用起来吧,别绘本也不用,那真的会影响孩子~

最后的最后,还要回答一下妈妈们的疑问:这套绘本的日语原版是针对日本语境的,引进翻译过来的版本,在汉语语境中适用吗?

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适用!
两点理由:第一引进版在翻译和编辑上,是有基于汉语语境进行斟酌和调整的。截图中这位妈妈提到的符合日语语境的“同音词”,加入说明性的编辑语言后,其实是不存在误解的,它看似无用,但其实是给到我们一种方法性的提示,目的是告诉大家,汉语也可以这么玩。

任何语言的口头表达,几乎都有相同的习得路径:词汇积累——语义理解——语言表达。所以,有效有用的学习方法也是类似的!
因为经常推送时间比较晚,很多妈妈说早上一起床就被各种公号的推送给淹没了,经常找不到我的文章。真的不想和大家走散,还请亲们把我的公号设为星标,这样我的公号就会置顶在你的阅读列表中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