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给青春随便下定义

 汐钰文艺范 2020-06-16
在“90后”眼中,“00后”百无忌惮;在“80后”眼中,“90后”是“非主流”,不受约束、不够现实,只知追求个性,不知服从集体;而在“70后”眼中,“80后”娇生惯养、生活迷茫,在文化冲击中摇摆不定,找不到方向……发现了吗?根本没有哪一年可以划分出所谓“垮掉的一代”。所有这些曾经熟悉的论调,都会随着被审视、被评判、被指责的孩子们长大成人而渐渐消失。

  给年轻人“下定义”,仿佛成了不再年轻的人的天然权利。这种优势感究竟从何而来?大抵还是源自两重认知。

  一是对青春岁月和文化记忆的怀恋。每个人未必都足够爱自己,但年轻时所爱的一切却定是耗尽了最大的热情。上了年纪,疲惫了心灵,再也找不回那种热情,就寄托于外物,认为是自己经历了最好的时代,感受了最好的文化,留下了最好的记忆。可这种虚幻的信仰找不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只好靠着一遍遍挑剔现在的岁月留痕、苛责年轻人付诸热情的一应事物,强化自己的信念。事实上,只要岁月安稳,哪有什么时代不好呢?不过是衰老让人失去了拥抱新时代的勇气而已。

  二是对青春时代生活的反思与追悔。让人们看不惯的,或许不是某个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而是他们绚烂张扬、自由挥霍的青春,是他们将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浪费在矫情、牢骚、犯蠢、碰壁乃至许许多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这些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的事,让告别了青春的人难以忍受,他们恨不得重来一次,将寸寸光阴牢牢捏在手里,活得聪明一些、成熟许多。

  然而所谓的“成熟”哪有明确的界限?每个人都在不断接触新的观念,不断突破旧的认知,不断认识新的世界,不断推翻旧的成长道路上。在这条时间坐标上,每一次回头都只能累积不满,针对过去的自己,也针对正在经历类似成长阶段的其他人。

  青春文化总会伴随青春而逝去,成为一代人最美好的记忆。只要“无毒无公害”,怎样戏谑欢笑都不过分。那些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人生里,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小节、每一个字符里都藏着年轻的、蠢蠢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