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青年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六)

 梅文花广 2020-06-16

前面所阐述的文学、历史、生物皆不是本人专业,所以写起来颇感吃力。我也突然发现自己的学识和见识浅薄,再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本来弄了几本现代西方哲学的书来看看,可总结一下发现内容不是很合适写在这里,就决定往后放一放。

多数人都上过大学,大学里学习成绩再差多少对于本专业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当然我也见过大学时候为了追妹子在隔壁大学里度过四年甚至更多时光的奇葩。大学的时光很快就过去,所学的东西究竟有没有用自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论调,不过我发现大学所学的东西于现代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也是有用,也不枉费了我曾经学习过那几年的时光。几年保密!

先说我大学的专业,我大学时候学的是农业……好吧,直接揭开谜底我学的水产养殖,当然不光养鱼,也养虾、蟹、贝类和大王八……我养虾的时候赶上干旱,自己家的观赏鱼都给养死了,对于本专业来说可以说一事无成。所以我痛定思痛,面壁参悟终于让我在昨天领悟到了无上武功秘笈——从水产养殖中看管理。

我从三个方面论述下我的心得,第一个方面是养殖空间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养殖训练;第三个方面是养殖精髓。

我习惯另开一段来写,养殖空间在水产里面还是挺讲究的,所谓的淡水四大家鱼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水体的立体空间实现了提高产量的要求。为了避免有些人真的不知道,我多少还是普及一下知识。首先在水体的上层是吃浮游生物的鲢鱼和鳙鱼,鲢鱼又叫白鲢,鳙鱼又叫花鲢、胖头。生活在水体中层的是草鱼,吃水草的。生活在水体下层的是青鱼,吃田螺等软体动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人们养殖是为了吃,无论是猪牛羊还是鱼。为了能更多的人吃上鱼,人们想的总是如何提高产量,就像现在我们的管理者一样想办法提高工作绩效,节省管理成本,理念都是一样的。管理者和养殖者都希望用最小的空间产出更多的果实,因为空间越小就越能节省投入的成本。可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遇到了一个困难,鱼如果在狭小的空间就会生病、死亡、长不肥。导致这样的原因很多,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已经超出了水体的承载力导致水质恶化,鱼和鱼之间因为空间变小导致接触过于频繁疫病容易蔓延,空间小了体型稍微小的鱼会被大鱼欺负会抢不到食物导致减产……总之,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单方面的提高单位水体内鱼的数量是不会提高产量的。请看看我们那些挤在狭小宿舍、拥挤的操作车间、让人窒息的工位前面的人们,你们又何尝不难受呢?工人跳楼的、群殴的,员工累死的比比皆是。这些显然高密度养殖(管理)带来的弊端。对于这些办法人类想了几个办法来解决,加大增氧力度(增氧设备二十四小时不停)防止缺氧出现;使用循环水净化系统来清除粪便与食物残渣;定期加入药物(水里和食物里),最后还给这一套办法起了个名字叫工厂化养殖。对付人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管理者们也非常挠头,人这种生物很麻烦有一个别的生物没有的毛病叫情绪,人还有一种别的生物无法比拟的差异叫做经历,于是我们出来了各种的管理办法、各种理论来支持,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想马儿快快跑,马儿不吃草,或者少吃草。纵观谷歌也好,新兴的网络公司这些依靠创意来换取利润的单位更注重员工空间的管理,所谓的人性化就是如此。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给他们独处、给他们思考、给他们宣泄、给他们尽情的傻笑,作为管理者如果你不能在办公环境上有所改变的话,那么你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需要有所动作,去制作一个精神上的空间,让他们在那里都拥有自我?看上去很难,是吧?那么年轻的管理者们,你们自己有吗?一个精神上的独立空间……

养殖训练很好理解,就是养殖者为了能有更好的产出对鱼进行的训练。很多人会奇怪,怎么有训练猫狗的,还有训练鱼的?其实是有的,而且鱼虽然不是哺乳动物,但是条件反射这玩意儿还是挺管用的。比如在投喂的时候,鱼塘投饵机旁边每天到了投饵的时间,鱼就会都聚集在那里,一点也不比猫狗差。还有一种训练似乎只有在比北方的鱼塘才能看见,叫拉网训练。北方鱼塘有的时候鱼不是当年长成可销售的体重于是就要过冬,过冬的鱼坑会封冻。尽管鱼在冬天几乎不进食也没什么消耗、养殖者也会在冰上打一些洞,但鱼有时候还是会缺氧。怎么办呢?聪明的人们就进行拉网训练,让鱼提高对于缺氧的耐受力。操作起来其实不难,就是用网把鱼打起来,出水一下然后再放回去,反复几次,经过一段时间鱼就能提高耐低氧,顺利过冬了。相反衬托在我们人这边呢,公司的运营者们却经常忽略培训的作用,甚至不懂培训是什么。培训是管理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和分割,只有经常坚持培训的团队才能不断进步。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方法等等我会在另外的一本书中阐述,但是管理不是独立的学科,旁边的学科借鉴知识显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培训很重要,必须的……

最后谈谈养殖的精髓,我给养殖的精髓配了四个字叫“因地制宜”,其实管理的精髓就是“因人而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水质不同的地方养不同的鱼,管理也是一样。养鱼有总纲,但到了各地都有各地不一样的地方。管理雷同,每个公司企业都有差不多的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和养殖总纲都是底限。违背了这些底限是根本不能行的原则,再想提高的话就各显神通了。有的人善于养水育肥;有的人善于搞好团队关系;有的人善于看水治病;有的人专能让团队起死回生……这都是不同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总之,若有搞好管理,需要懂人、需要懂势、需要懂理,这些西方人总结了叫组织行为学,我们老祖也有类似论述。不过用水产养殖阐述管理的似乎就是我一个了。

养殖在很多人眼里很简单,在我看来是要耗费我们大学四年时间来学习的。管理在很多企业家看来也不是一门学问,在MBA那里同样要用很多时间来参悟。不学的没必要诋毁,学的也不是就多么高深莫测。天下道法皆出一家,所谓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才是最高境界。年轻的管理者们显然我们的路还很长呢。面对那么长的路,究竟应该也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不知道我写的这些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到底有没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