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章 近水山庄访亚明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6-16

 

亚明先生(上图)

1996年春日的一个下午,本该是绵绵细雨的江南却下起了瓢泼大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凌虚前往洞庭东山看望一位同行老朋友的兴致。这位老友就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人物画家亚明。


  亚明,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曾任随军记者,画报主编。擅长人物、山水画创作。作品既有坚实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富于鲜明的时代个性。其作品曾在前苏联、波兰、西德、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代表作有《石壕吏》《货郎图》《天问》《苍松图》《唐人诗意》《虎溪图》等。著有《亚明选集》《亚明近作集》《亚明作品选集》《三湘四水集》《亚明画集》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国画院画师、南京大学教授等职。凌虚最早与亚明相识还是在1956年刘海粟建国后首次个人画展上,作为刘海粟的得意门生,凌虚为刘老那次画展做了很多筹备性工作。其时,亚明是作为江苏省美协负责人特地前来上海为刘老画展揭幕致贺的。凌虚与亚明因此机缘得以相见,且一见如故,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交往。亚明长期工作在江苏,对苏州情有独钟,尤其太湖的湖光山色更令他心驰神往。数年前,他特地在太湖洞庭东山购置了一栋房屋作为自已绘画的场所,并数度邀凌虚前去畅叙。此次,恰逢凌虚另一位好友南京市文联主席汪国澄也欲前往东山探望亚明,两人于是决定结伴同行。

  下午一时许,凌虚与汪国澄在大雨中驱车来到洞庭东山亚明所住的近水山庄。近水山庄系明代建筑,前后有两个大厅,北厅外是一个小花园,雕梁画栋,器宇不凡。烟雨中,旅澳大利亚老书法家黄苗子手书的巨幅横额“近水山庄”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格外惹人注目。亚明对于老友大雨来访既兴奋又感动。一阵寒喧之后,亚明领着凌虚来到前厅。但见大厅四周12幅山水大壁画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壁画每幅均在高约四五米,阔二三米左右,咸写古诗意境。各幅画面布局繁简相间,隽逸、浑朴,均按内容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均显出境界高远,气势雄伟。在画中,老画家采用中国画水墨浅绛色,不似敦煌式庙宇中佛教壁画的重彩法式。故既宏伟严谨,又富有纸上中国画之高雅气息,独树一格。亚明告诉凌虚:旧墙壁改建时,加工多达三层,以期持久保存。创作这些壁画时,自始自终在人字形梯上工作,一手持画具,一手握笔,完成一幅壁画,上上下下多达二三百次。十二幅壁画前后费时共三年有余。听着亚明的叙述,凌虚不禁回想自已当年创作大幅作品时的艰辛。心中对老友不由得升起一股祟敬之情,亚明今已年逾古稀,却创作出这样恢宏的大作,其独创精神,其魄力,其体力,其毅力,非常人所企望,实为异乎寻常之举。难怪常有同道中人不远万里来访。

  参观完前厅壁画,凌虚又随亚明来到了画室,亚明的画室在山庄二厅会客厅上东厢,画室内窗明几净,中央摆放着一张大画台,三人在画台旁谈笑风生,不时爆发起阵阵爽朗的笑声。谈笑间,主客画兴顿起。“凌老弟兄,请!”亚明摊开一本日本特制大册页,向凌虚发出邀请。凌虚也不推辞,当即挥毫画就一幅《鱼乐图》,并在上面小记游踪。随即,凌虚亦请亚明赐墨宝。亚明当即答允,只见他卸下外衣,卷起袖口,握笔作“刘石庵返乡图”。该画以烟波浩淼的太湖山水作背景,笔简意深,直写出一生清廉的刘罗锅骑驴返乡退隐之潇洒神态。画上题词曰:“丙子春末,前辈凌翁由国澄兄伴至东山近水山庄,畅叙当年,兴到写刘石庵返乡图,石庵三代中堂,清中书法大家,民间有传,非真也真,亚明。”画成,在座诸君无不称为妙品,凌虚如获至宝,欢喜无量。此番重叙,凌虚与亚明互结翰墨姻缘,伴以茶烟畅谈,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尽兴告辞。归途车行公路上,风更急、雨更大。风雨访故人,对于凌虚来说,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