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创业者 VS 70后职业经理人,ofo和摩拜单车谁能活过这个寒冬?

 创业最前线 2020-06-16

创业最前线  主编 王卓然
责任编辑:孙鹏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Saying

随着温度不断下跌,寒冬的脚步已经逼近。但在冰冷的天气里,共享单车领域的温度却不断上升,不论是各家公司的布局,还是资本的趋向,都将共享单车推向了市场的最显处,而ofo和摩拜单车则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两家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另外竞争对手。事实上,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形成了ofo低调领跑、摩拜强势追赶的局面。

学生和白领,切入角度不同的背后实质是市场定位的不同

真要追根溯源的话,共享单车“大战”的导火索是在今年10月份。当时,在上海已经试运行了2个多月的摩拜单车正式入驻北京,CEO王晓峰更是在微博喊话,要请北大校长试骑摩拜单车。嗅觉敏锐的人马上就想到了ofo,有人直言摩拜这是“打上了ofo的家门”。

北大可谓是ofo的大本营,共享单车的生意也是ofo最先开始做。2014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读的戴威想要将学院内被师生遗弃的“僵尸车”利用起来,于是联合了4名合伙人创立ofo,为在校师生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的平台。共享经济,绿色出行,废物利用,在这些概念的加持下,ofo很快成为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推崇。

而摩拜的出场则要高调得多。橘红色的车身非常亮眼,设计也充满了现代感,采用了带GPS可以用APP控制的车锁,轮胎则是实心的不用充气,5辐条的车轮不卡女士的裙子,传动轴的设计不会掉链子。现代感,科技感,更提出要“颠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解决出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摩拜很明显瞄准的是都市白领人群。

当然,摩拜对于挡泥板的设计也导致雨雪天很容易溅的一身泥。

从使用场景上来说,从校园切入肯定要比从社会场景切入有优势得多,特别是自行车这种非常容易受天气影响的项目。学生由于没有别的选择,就算是在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也会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但是对白领来说,很难想象在极端天气里不选择私家车或者出租车这样更便捷的交通工具而去周边寻找一辆空闲的自行车。在夯实了学生用户群体之后,再转入社会就方便得多。像美国的Facebook,国内的分期乐等产品,都是从校园起家,然后顺利走出校园,覆盖到了全社会。

而摩拜选择直接从社会场景切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养用户习惯问题。白领的时间比学生相对宝贵,放弃私家车和出租车只能从健康、环保这个角度来教育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但问题是这对产品的使用体验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几次找不到车或者解锁不顺利的情况,用户就会极易流失。

市场份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根据ofo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ofo目前在全国21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及北京上海两地拥有12万辆单车,用户量达到200万,总订单量超过2000万,日订单量50万左右。摩拜方面则是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投放单车近5万辆,按每辆车日均订单6次来算,摩拜的日订单量应该在30万上下。

再根据酷传监控平台上ofo和摩拜在安卓九大市场的总下载量来看,截止目前,摩拜的总下载量为 246 万 9839 次,而ofo的总下载量为 403 万 523 次,超越了目前市面上同类竞品的总和。

90后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 到底谁更懂市场?

在投资领域,有一种非常关键的投资策略叫“投人”。在资本看来,创始人的气质决定了企业的气质,而管理团队的质量则决定了这家企业能走多远。当我们观察ofo和摩拜的管理团队之后,不难发现为何资本如此青睐这两家公司。

ofo的5位合伙人全部是北大的硕士,首创了无桩共享单车的概念,创立ofo之初是为了对自行车的热爱。CEO戴威十分低调谦逊,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这样有着名校光环又踏实做事的创业者一直以来都是投资人喜爱的。

摩拜单车的高管团队履历也十分亮眼,创始人胡玮祎是资深媒体人,在汽车和出行领域浸淫了十几年,CEO王晓峰更是前Uber上海的负责人,王晓峰本人比较高调,也常出现在媒体面前。明星经理人和高曝光度也是投资人倾向的。

从团队背景来看,明星经理人似乎对市场更有把握,但是在自行车出行领域,摩拜也许还真不如ofo懂得多。

ofo 想做单车领域的共享大平台,做格局大的事情,推动整个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但现阶段采用低价+采购的模式, 迅速地将价值300元以下的单车喷涂成黄色覆盖到各大高校和人流密集处。当人们需要用车时,只要通过移动 App 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解锁单车,并可将车骑行到任何需要去的地方。初衷是为了解决一个生活痛点。

摩拜的思路则要更“专”一些,希望走自主研发路线成为单车领域的技术流。所以采用的是高价+自产的模式,花了15个月的时间研发出了一款成本达3000元的高科技自行车,但是却失去了用户体验。非常多的摩拜用户表示车身太重,骑不了多远就很累,另外还有APP扫码失败,解密失败及找不到车等问题。

究其原因,ofo是将用户放在第一位,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强调车辆的便捷和覆盖面,而摩拜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减少后期维护运营成本而研发不易偷盗不用打气的自行车。

虽不能说现在已经是年轻人创业的天下,但是在某些领域,年轻人确实更有优势。目前资本热捧的90后创业者,无一不是押宝在年轻人身上,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新科技、共享经济领域,因为只有年轻人才懂年轻人的思维,才知道如何做年轻人的生意。纵观国内外不外如是。比如目前世界上排名前列的超级独角兽公司,Google、Facebook、Apple等,无一例外都是创始人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并获得成功的。

有一个事实是,ofo可以说是国内最懂共享单车行业的团队。这是因为他们先于摩拜投入运营,积累了各种情况下的运营经验,但摩拜要晚做半年。在共享单车领域,大家都是头一遭,谁布局早,谁就有可能对行业理解更全面。

在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的身上,已经可以看出一家伟大公司CEO的影子。他曾经为数不多的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

对面寒冬,ofo和摩拜都准备好了吗?

在资本市场上,ofo和摩拜毋庸置疑是今年下半年的明星。两家公司好像比赛一样,先后放出一轮又一轮融资信息。今年9月2日,ofo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唯猎资本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摩拜一反之前不透露任何融资信息的态度,紧接着宣布获得熊猫资本、JOYCapital愉悦资本、创新工场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9月26日,ofo宣布获得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C1轮融资,9月30日摩拜又释放出获得高瓴资本、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多家机构跟投的一亿美元C轮融资。

尽管共享单车领域在资本寒冬中风光无限,但ofo和摩拜都将迎来真正冬天的考验。事实上,确切地说,是摩拜将第一次经历单车在冬季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在ofo看来,经历冬天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线13个月以来,ofo从校园到城市,经历过冬天下雪、夏天洪水,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而摩拜却还没有经历过北方冬天的考验。有传言说,之所以摩拜将第一个投放的城市选择在上海就是因为当初在北京测试时就是冬天,雨雪交加,空气也差,所以退而求其次去了上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ofo的机械锁比摩拜的智能电子锁稳定,经历过冬天下雪、夏天洪水的ofo在这个冬天的优势将进一步突显。而采用电子锁和骑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摩拜单车目前还尚无宣布任何针对冬季用车方面的硬件升级。

就算不提冬天极端天气的考验,摩拜的运营能力也一再受到质疑。目前为止,用户对摩拜失望的点集中在GPS定位不准,总是找不到车;扫码解锁失败;高峰期找不到车等。而这些摩拜遭遇的麻烦,都是ofo早已趟过的雷。像质量问题、维护问题、丢失盗窃问题、硬性的数量不足问题等都曾让ofo焦头烂额,但目前ofo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运营越来越顺畅。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承担同样的盗窃风险,摩拜单车由于成本高,损失一辆相当于ofo损失几辆,王晓峰也向媒体承认目前摩拜单车的损耗率在10%。这个比率不可谓不高。如果摩拜不尽快找到降低破坏失窃率的办法,何时营收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目前看来,不论是从市场份额、运营经验、财务模型上,ofo都略胜一筹。但一旦摩拜捋清了市场需求,顺利占领了市场,两家就将在克服冬季这个敌人后彻底开始捉对厮杀。

究竟摩拜能不能挺过这个冬天赶上ofo,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