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活达5470万,平安好医生找到黄金赛道

 创业最前线 2020-06-16

「创业最前线」资深记者|龙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速读财报

平安好医生增长亮点颇多

在平安好医生最新公布的上市后首份年度财务报告中,其中亮点颇多。

1、总体收入

其中,最为人所瞩目的是总体收入。据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平安好医生各项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实现总收入人民币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

2、核心业务

另外,作为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业务,其家庭医生服务板块增势强劲,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1亿元,同比增长69.6%;2018年12月的月付费用户数(MPU)达236万,同比增长86.2%。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数据。或者说,作为财报,这些数据也许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将其视为一个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数据并不是财务数据。

笔者认为,要看懂平安好医生的这份财报,MAU(月活跃用户)是一个关键。

资料显示,目前,平安好医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其月活数据(MAU)达5470万,同比增长85.4%。

月活超过500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平安好医生的峰值月活已经达到了微信、微博这种国民级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和拼多多、小红书、抖音、虎牙直播等明星应用站在了一个区间里。

微信、微博两者的月活达到3-5亿以上,是建立在社交类应用占据所有移动应用使用率的30%以上这个前提之上的。而平安好医生所对应的工具+服务类的应用的渗透率远远低于社交类应用。

换句话说,在用户基数和渗透率远低于社交、电商等应用的前提下,平安好医生创造超5400万月活,且比上年接近翻番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微信、头条这样的APP,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如果说互联网+医疗是医疗属性和互联网属性的结合,那么,本文所重点关注的最新一期财报中月活数量的积极变化,就是从其互联网属性的一侧下手,来试图解读其整体态势的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从MAU看过去

越来越多人开始

“依赖”平安好医生就医

日活和月活是人们经常研究一款互联网产品的维度,但是它们适用于完全不同的场景。从目前来说,日活pk最热门的是那些对于注重占据用户使用时长的时间消费型业务,比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产品,它们反映的是产品对于用户的“霸屏”能力。

而月活则更多的用来评估工具或服务类产品,它们不需要比拼霸占用户屏幕的时间,它们更关心用户注册后,是否养成了持续使用这款应用的习惯。比如滴滴、比如平安好医生,月活反映的是在全体用户中,有多少用户每月都要打开或者使用该应用。

换言之,对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产品,看日活的价值不大,更多的是看月活,因为月活最终体现的是一个产品的真实的被用户所需求的次数,以及从此折射出的用户的使用习惯,产品的用户粘性等。

在我们了解了月活对于平安好医生的意义之后,我们可以进而发现一些这样的事实。

其一很长时间以来,医疗类APP在整个移动应用中的存在感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移动医疗应用还停留在商业探索的解决,提供的服务也偏于早期,能够解决的真实需求不多。

而平安好医生如今的月活规模,则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这一印象,它意味着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用户,把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态度,从以前的尝试、体验,变成了自己解决健康问题的较为主流、常见的手段。

其二这意味着在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品类中,平安好医生所代表的咨询问诊类应用,进入一个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相对清晰且确立的阶段,而平安好医生本身又在这个行业中成为超级巨头,其月活数甚至成为了所有其他移动医疗应用的总和还多。

平安好医生的行业超级巨头地位的形成,是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所达成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一直存在两个较明显的问题。所谓“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第一个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第二个是用户更多的偏向集中和信赖三甲医院,即使是较小的健康问题也习惯去大型医院解决,这就导致了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冷清和相关医疗资源的闲置。

而平安好医生的服务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不仅仅在于它集中了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且还在于它通过科技手段强化了这些资源的应用效率,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AI等科技创新推出了新的服务模式,并且以新的渠道分发这些资源。

说的简单一些,平安好医生业务增长的驱动引擎是颠覆式创新带来的。

比如,人们最常见的医疗需求是咨询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轻症,以及购买一些常用的处方药。在中国,这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前往医院(不计入挂号时间),而在一些福利国家,至少需要3天乃至一周。

而平安好医生实现了颠覆式的服务创新,通过AI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和外部名医,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转诊、挂号、住院安排、第二诊疗意见及1小时送药等一站式服务。这样的一站式服务大幅降低了用户就医门槛,同时有效支持了分级诊疗。

据笔者亲测,平安好医生的平均接诊时间仅有几十秒,小毛小病直接在线上就能快速解决,不用再去医院挂号排队了。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能够为患者节约95%的就诊时间和足不出户看医生的便利,其本质是平安好医生AI科技能力的集中体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产品“AIDoctor”,平安好医生很方便的连接了千人规模的自有医疗团队、5000多名外部医生和患者。

由于采用了人工+AI的双模方式,最大程度的确保了安全性,同时服务范围又扩充到了能覆盖超过3000种常见疾病(这种覆盖能力超过了单体的三甲医院),对数万种医疗和健康问题可做到即问即答,准确性全球领先。

而人们去医院的另一个目的往往是获取药物,而平安好医生除了能在APP上直接在线购药外,在线下还布局了“一分钟诊所”,其包含的独立问诊室和智能药柜两大功能模块,可实现即买即取超过百种常见药品,对于未能摆放的药品,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APP在线购买,再由附近合作药店提供“一小时送药”服务。

其三,月活所反映的一大批有持续使用习惯的用户群体的形成,从表层上看是由一到两个杀手级应用所引爆的,但是从底层来说,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平安好医生产品设计能力、资源聚合能力、AI技术能力和服务闭环连接能力的表现,它们意味着平安好医生不仅在打造功能,还具备在未来形成健康服务生态的潜力。

平安好医生

进入黄金赛道

如果把月活换成一个大家更熟悉的热词——流量,人们就会更看到这份财报的份量。

眼下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在多数业者眼中是一个人口红利将尽、流量红利已尽的时代,因此,但凡某一个应用能打开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新的流量收集器,其必然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这其中的典型例子如拼多多、抖音。它们的需求在于利用了人的社交本能。

而相应的,大量的服务类APP因为其非本能性,往往需要高昂的流量获取成本,如电商类服务,已经成为公认的流量黑洞,获利艰难而成本高昂。

因此,在”两个红利”结束的大时代背景下,能够在存量市场大把的收割新增用户的注意力和使用,是近年互联网领域的一个不争的绝对主题。这个领域内,大多数新旧玩家大起大落,十分刺激。

而平安好医生的流量增长反而不那么“刺激”,从2016年到2019年,它一直高速而且稳步的增长着。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就医是人仅次于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之一。但事实上,现实中的就医解决途径很多,平安好医生的月活暴增的秘密是什么呢?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在线上红利已经见底的现阶段,一款APP的月活持续提升,逆势上扬,反映的是它吸引用户的魅力和解决真实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平安好医生的月活增量,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撬动了传统医疗服务体验不好的存量市场,激活了人们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信赖和好感,也证明了平安好医生的有些功能已经具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寻医问药手段的潜力,意味着在线医疗从探索阶段向实际解决问题阶段的飞跃。

另外,平安好医生的流量又不仅仅是来源于撬动存量,还在于它创造了新的医疗场景。据了解,平安好医生通过将自身核心能力对外输出,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闭环,一站式生态系统日渐完善。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合作医院数超3000家;合作药店超15000家;1小时送药网络覆盖全国86个城市。同时,平安好医生的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网络覆盖近400家中医诊所、1300多家体检中心、1200多家牙科诊所和120多家医美机构,使用万家云诊所系统的诊所近4.7万家。

而截至2018年底,“一分钟诊所”已在大中型企业、大型社区、连锁药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商业运营,并已与上汽大众、碧桂园、华润三九、BiliBili等知名企业签约合作,有效弥补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区域性短缺。

未来,“一分钟诊所”预计将在商场、机场、火车站在内的更多公共服务场所普及。

显然,这些场所以往恰好是基础医疗服务极度欠缺的领域,而通过打开这些新的场景,平安好医生实现了不仅仅撬动存量,更打开了极为广阔的增量市场。

而随着这些线下非传统医疗场景的融入,平安好医生具备了几乎永续增进和保持流量和用户活跃度的机会。如果把目前深受关注的下沉渠道等因素考虑在内,其流量和月活继续在一个较长区间和可控的获取成本内保持增长,就是可期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来看,这些能力的突破,其实得益于平安好医生对若干能力的打通。

借用一下新零售领域的“人货场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平安好医生在“货”也就是医疗服务,“场”也就是医疗服务场景的线上和线下都实现了突破,那么最终“人”也就是流量的获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当然,如果更深层次看,这种人货场的打通,其连接手段则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医疗模式,把原来医院、医生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起来,使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疾病风险评估、健康信息查询等各种健康医疗服务变得方便快捷。

如果你看到这段话会眼熟。没错,这就是国家目前正在支持的主流方向,从去年这是国家支持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引导下的产物。

对于急需监管层政策面支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去年利好释放十分集中。

先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此后,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对于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里,重点指出了要加快发展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特别还有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医疗健康”细则中,也特别提出要激发对医疗服务的创新活力。

可以说,平安好医生的努力方向,既顺应了政策大势,也确实响应了就医群体的需求,反映了平安好医生的方向正确和未来潜力都是在拥抱一个大的历史系统性机遇期的前提下展开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平安好医生所具备的互联网医疗属性,天生对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水准较低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看到政府和社会正在厘清和消除制约这些问题解决的桎梏和利益孤岛。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可以认为,平安好医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第一个具有完整的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的新医疗生态,未来潜力巨大。

 中国领先创投新媒体

100W创业者及投资人关注

©   投稿合作  微信:cyzqx2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