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慢来快到

 创业最前线 2020-06-16

「创业最前线」资深记者|龙曦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深水区

2019年腾讯数字生态大会,在风景秀丽的云南举行。

同期举行的还有2019云南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它似乎是腾讯产业互联网黑科技与现实需求的一个demo,一套名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系统得到全方位展示。

从前端来看,它似乎是无感高速、刷脸、VR直播等黑科技体验的集合体,而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它的背后是深圳、广州、北京、昆明四地腾讯28个部门46个团队大批技术专家全力以赴,是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两个平台的结合,可以通过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多个端口到达用户,实现了数字身份体系、数字消费体系、全域投诉体系、AI服务和数字诚信体系等支持。

于小见大,它是腾讯全产业互联网生态的一个集中体现。

在产业互联网前面加一个“全”字,并不那么容易,它中间是腾讯很多年的跋涉和颠簸。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和美国不同,21世纪初时,后者基本孕育了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基础创新,而中国互联网界似乎只是应用级创新的领头羊市场。

但这一切都是一个生态进化的过程,中国互联网的目标从来也不止于消费级和应用层。

最早期的互联网业务,我们一般称之为原生态的互联网业务。

顾名思义,是这些业务原本没有,而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才发展出来的,如我们熟悉的即时通讯、搜索和电商,它们天生由互联网孕育,在移动互联网到来后更加夯实了基础,成就了BAT这样的生态上游。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纯互联网生态的创业红利逐渐减少。

于是从2009年移动市场肇兴开始,互联网开始改造那些距离互联网比较近、需求强烈而且改造便利的行业,如出行、旅游、本地生活和娱乐等等,这个阶段的改造诞生了一批百亿美金公司,人们俗称其为“泛互联网”生态。

泛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它是在BAT已经构成的庞大格局中,一群新的创业者的勇敢突围。在这个时代,腾讯这样量级的企业开始思索自己与行业的关系,以及究竟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2010年的3Q大战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腾讯的文化是一个封闭的生态,最大的特征是见到什么市场热点就做什么,这在帮助腾讯卡位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的不满,也成为PC互联网时代最后一次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2010年的12月5日,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化腾发表的关于互联网未来的八条论纲中,提出了客户端已经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的论断

这一论断的内容,从现在看来对指导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发展,仍有惊人的预见性,即突出上游崛起的价值。而在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似乎还不知道产业互联网将是消费互联网的“上游”。

在随之而后的2011年,资本开放和资源体系开放成为腾讯构筑泛互联网生态的标志性举动。

是年,腾讯正式推出了开放平台,将腾讯的API、流量、账号体系等开放给合作伙伴,这可以看做是腾讯云以及今天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的雏形。

如果说2011年的向泛互联网生态打开开放之门,成就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极大繁荣,那2018年的第三次战略升级,就是全面的拥抱产业互联网。

一时间,腾讯向B变成了全行业向B,下一个风口骤然形成。

但是,喊口号贴标签容易,真正如何做好产业互联网,却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无标准答案的话题。

为什么没有标准,在笔者看来至少有3个原因

1.互联网看似风光无限,但在过去的20年里最多只改造了20%的机构和行业,还有80%的机构和企业处于前数字化阶段,这个深水区到底有多深,到底需要多少的能力和以怎么样的方式来改造,是一个极大的命题;

2.服务于企业的ABC(AI+BigData+Cloud)技术本身就在急速发展,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既能符合科学规律,又能随时融入更新的技术跃迁和创新变量,从而提供适用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

3.这不是一家一姓可以做的事业,如何获得传统机构和产业界的认可,如何组织一个庞大的生态来覆盖庞大的需求,是一个战略决策的顶层问题。

因此,当腾讯从泛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时,在这些雄心壮志起飞之时,态触点、技术和战略路径,就成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以生态的方式解决生态

毫无争议,产业互联网是绝对的蓝海。但蓝海相较于红海来说,除了不拥挤之外,也有航道莫测、水深浪急的特点,即使对腾讯这样的顶级航母,相对于蓝海仍是沧海一栗。

所以,腾讯在驶入蓝海之前,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整合和编队,只有一支综合性的力量才能驶向蓝海。

这必然需要组织的变革来保证,所以我们看到CSIG的出现,它的本质是将腾讯体系内各个BG to B的团队、业务和能力都整合到一起,从而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并不是从CSIG成立这一刻才开始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在泛互联网时代,它就已经有了充分的B端触点,这些触点的上游则是腾讯的云业务。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腾讯云在游戏行业的覆盖率超过84%,在电商、资讯社交行业、智能手机类、视频云流量行业、出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

此外,腾讯在O2O生活服务、OTA和传统的企业服务行业市场占有率,也都达到了第二位。

如果说的再通俗一点,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美团点评、58同城、携程、顺丰、小红书、知乎、每日优鲜等,他们加起来数百亿级的业务,其实都跑在腾讯云上。

这是腾讯的CSIG驶向蓝海前,最长久的一次磨练,但仅仅有磨练是不够的,腾讯至少还面临三个问题:

1.腾讯以前内部的to b业务很多,如何整合?

2.如何吸纳外部更好的创新企业进入腾讯的生态?

3.如何做好产业示范,吸引更多的“触点”,改造更多的行业?

第一个问题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初步解决,CSIG的成立通过组织架构的保证,实现了安全、AI、大数据等底层能力的打通。

比如安全,在调整后,腾讯对以前的7大安全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构筑起覆盖八大领域的“云管端”智慧安全体系;

其次,各个垂直行业也得到进一步整合,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智慧零售、泛互、政务、工业等各个智慧产业。

第二个问题,腾讯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其实,核心也无非是两个字“开放”。如果说腾讯过去十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那腾讯未来十年的成功更需要依赖开放。

如果说在泛互联网时代,腾讯扶持了大量的创新领域,那么在技术更底层、行业改造也更垂直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平台能够解决自己生态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也没有一个平台能够适配所有的场景,腾讯如果想成为帮助所有传统机构和企业走向数字化的助手和伙伴,就必须倚赖生态体系的愈加完善。

于是我们看到,在本次大会的闭门会议中,几乎包含了国内半数以上的以ABC为创业方向的新兴企业,比如灵雀云、安赛科技、销售易、长亮科技、东华软件、CODING、找钢网、互道信息、悠络客电子、智慧图科技、盛灿科技、苹果树数据科技等……实际上能够来到现场的仅仅是其中的少数代表,真正的大名单上的合作者已经突破6000家企业,这是一支无比庞大的舰队。

另一方面,腾讯在各类垂直行业都与巨头建立了连接,试图使之成为腾讯产业互联网未来图景的落地触点,其中不乏有我们熟悉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保等大型金融机构,有代表着现代制造业尖峰的富士康、中国商飞,还有更多的零售业、政府部门等。

 

云之所及 日新月异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命题,是十篇百篇文章也很难说得清楚的大事。

笔者数了数,在这次会议上,仅仅是腾讯研究院为了解释产业互联网图景的概括性PPT就接近100页,每页都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主题。

所以,我们不如看看腾讯具体做了什么。

在腾讯描述对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产业互联网是以机构组织为主体的渐进式创新。传统产业发展多年有各自内在的客观规律,互联网不可能都颠覆。由传统企业和机构主导创新,才能更容易落地实现

话虽简单,却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是以机构组织为主体,第二是通过渐进性创新,逐步推动落地。

要落地,就要先找触点,而且要有权威性和示范性的触点。在这一方面,政府机构有先天的优势和价值,而事实上,to G(goverment)也是目前产业互联网大潮中一个最先热起来的领域。

为了在帮助机构创新方面确立一个具象化的样本,马化腾甚至亲自出面为被号称“腾讯一号工程”的“数字广东”计划站台,他在多地的演讲中都反复谈到这次实践。

所谓的“数字广东”,虽然是一个面对机构的运用互联网等综合技术进行治理再造的计划,但是它的直接受益者和直观感受者,却是广东省的普通民众。

这项包含“3+3+3”的数字政府解决方案,其中一个切口,就说我们很熟悉的微信小程序。

被命名为“粤省事”的移动民生服务小程序,从后台的角度,为呼吁多年的“政府服务一网通办”打造了一个统一标准的大数据中心,而对于前台的市民来说,动动手指即可完成公安、民政等业务查询及办理。

目前,“粤省事”实名用户量1131万,业务量15925万,上线事项数620项,零跑动事项数518项。每11个广东人就有一个在用“粤省事”,“粤省事”平台已成为广东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工具。

马化腾很有感慨的说,“数字政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程。在管理架构,广东省首次大胆提出了“管运分离”的原则,把政府的管理者与运营者两个角色分开,运营工作交给了腾讯与三大运营商合资组建的社会化企业“数字广东公司”。

这一制度创新,顺应了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是速度快,过去政府信息化建设从想法到立项、到实施、到交付可能要两三年时间,现在这个过程可以缩短到几个星期;

第二是更新快,不用再担心自建运营系统的维护、老化等问题;

第三是效果好,利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能力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触达问题。

马化腾并不讳言其中经历的困难,比如他很坦率的说:“我们感到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我们虽然懂技术、懂产品,但是我们对政府的具体业务流程并不熟悉,尤其政府也正在做机构调整和业务流程改造。”

但是,正是因为政府机构也有提升治理能力的需求,所以“这些调整和改造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得到体现。同时,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也对很多流程再造带来有力推动。可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正是因为腾讯和广东省政府在服务提供和需求这一层面实现了高度的对接,“数字广东”得以快速推行。

马化腾说:“以协同办公为例,数广团队基于“政务微信”,协助打造了全省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比如,过去很多文件的流转审批,通常要转很多天,而工作人员要回到办公室,在台式电脑上才能进行审批。

现在通过“政务微信”,很多公务员在出差途中或者下班在家,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处理,系统还有自动催办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目前,试运行部门处理公文的效率,提高了40%以上。”

又比如,广东是劳务大省,每年春运返乡的外来务工者很多。腾讯就考虑在“粤省事”推出一个春运专区,来迎合、整合老百姓出行相关的信息,包括航空、铁路、汽运、气象等数据。

马化腾说:“过去用传统系统,推出一个专区可能需要半年。而今年‘粤省事’的春运专区从萌芽到上线仅仅用了两周时间,这得益于所有产品建立在底层统一的云技术架构上”。

除了一号工程之外,本文开头处提及的,在本次大会主办地云南实施的联合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全域旅游智慧工程,也是腾讯用产业互联网思维对政府服务、旅游产业、落地行业和场景用数字化打通而彰显变化的一个典型案例——面向游客的“游云南”App和小程序,提供覆盖全省的诚信服务,是权威、全面、 便利、优惠的目的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看实时直播、订精品线路、用高速伴侣、买门票、识花草、找厕所、语音导览、一键投诉、诚选购物……多场景智慧化功能,让游客体验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截至2019年5月1日,“游云南”App成绩斐然,平台用户人数超过240万,小程序及App服务人次超过23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50万,并已呈现出云南旅游情况介绍最全面、景区实时直播最丰富、在线导游导览最便捷、旅游服务最诚信、旅游投诉处置最高效、技术应用最先进六大特点。

其实,腾讯产业互联网落地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挑选这两个案例呢,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改造的主体既有迫切的需求,又有足够的复杂性,可以体现出腾讯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方面打造的综合能力;

第二是充分让直接用户感到变化和便利;

第三是最为重要的,是腾讯确定了自己的定位,那就说“由传统企业和机构主导创新,才能更容易落地实现。”

在消费互联网和泛互联网行业里,腾讯始终是以自身为主体,以主动为特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在转型中,腾讯想到的首先是转换定位,从主导者变成配合实施者,尊重传统行业的特点和渐进性创新的规律,不怕艰难繁剧,始终以服务者和伙伴的态度去做事,这恐怕才是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理解的精髓之所在。

产业互联网本质上也是一种服务,服务者先找好了自身的定位,那未来的一切也就会变得顺其自然了。


 中国领先创投新媒体

100W创业者及投资人关注

©   投稿合作  微信:cyzqx2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