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物种,被称为“活化石”。20世纪7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的荷叶化石,距今有1000万年的历史。在我国“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址中都曾发现荷的踪迹,她是我国古代人民最早食用的蔬菜之一,从古自今与我国人民息息相关。 在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就有对荷的描述“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所以荷花有一个很古雅的名字“菡萏”。南唐中主李璟就有“菡萏香销翠叶残,秋风愁起碧波间”的词句,李商隐也曾说“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荷花还叫“莲花”,因为“莲”与“怜”谐音,再加上其“藕断丝连”的特性,江南采莲女所唱的“采莲曲”曾是古代风靡一时的情歌。此外荷花还有个很娇媚的名字“芙蓉”,雅称“芙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的就是荷花和采莲女的笑脸交相辉映的艳丽场景。 荷花是一种实用性非常高的植物,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钟爱。可以说荷从上至下,一身是宝。《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藕节止血、散瘀;荷叶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荷梗清热解暑、通气行暑;荷叶蒂清暑去湿、和血安胎;莲花活血止血、去湿消风;莲房消瘀、止血、去湿;莲须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莲子养心、益肾、补脾;莲衣能敛、佐参已补脾阴;莲子心清心、去热、止血、涩精。 不仅药用价值高,荷花的食用价值也非常高。鲜脆爽口的莲藕,香甜软糯的莲子,都是上好的食材。而用荷叶包裹制成的荷叶饭和“叫花鸡”也别具风味。另外叶和花,还可以制成茶饮用。而在古代造纸术还不怎么发达时,荷叶还可以代替纸当包装材料用。荷真可谓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被用了个彻底,这让一贯注重实用的中国人怎么能不喜爱她呢? 荷花不仅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音席)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荷花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从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到盛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再至秋来“一叶绿荷霜剪破”,“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清。这些诗歌无不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而宋儒周敦颐的《爱莲说》一举确定了荷花“花中君子”的地位,至今无花撼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则借荷花、荷香抒发了一种清闲散淡又苦闷徘徊的情怀……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荷花还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道教中莲花冠是道门三冠之一,在唐时就已在世间流行。莲花与佛教的联系就更为紧密,被认为是佛教的宗教化。由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并且荷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所以佛教中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的不断超脱。正是因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来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视为尊严、神圣的象征,被尊为国花。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谐合作、团结联合的象征。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 现在科学研究表明,荷花还可以作为工业废水污染水域的“过滤器”。由于莲藕地下茎能吸收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后的产物,所以荷花可帮助污染水域恢复食物链结构,促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古老的荷花也与时俱进,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的其它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