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能、功绩平平的帝喾何以位列“三皇五帝”?

 人在西京 2020-06-16

“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君主楷模。三皇属于史前人物,无法考证,五帝的事迹已经见载于多部史书,其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比较详细。

五帝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无疑是黄帝,他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脱口而出的“炎黄子孙”已经足够表明黄帝的地位,把他放在五帝之首已经有所委屈,有的说法甚至把他列入三皇;其次是尧和舜,“尧舜”是儒家力捧的帝王模范,也是历代贤君明主们学习的榜样;第三层次是颛顼和帝喾,相对于黄帝和尧舜来说,这二帝似乎有点凑数之嫌,古人喜欢“三五”之数。司马迁对于黄帝和尧舜的描写都是浓墨重彩,而写颛顼和帝喾都是寥寥一百来字,而且写得很虚,看不到实际功绩。如写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写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云云。

那么,才能平庸、政绩平平的帝喾为何能位列“五帝”之一?从一些史料来看,帝喾还真不能算是凑数,但他凭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儿子们,可以说他凭的是“父以子贵”。

《史记》只写了帝喾生子挚和尧,而另一部史书《大戴礼记·帝系》则这样描述帝喾的几个妃子和儿子:

正妃姜嫄,生子弃(后稷),周之始祖;

次妃简狄,生子契,商之始祖;

次妃庆都,生子尧,也是五帝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贤君代表;

次妃常仪,生子挚,尧的哥哥,也是尧的前任。

看到了吧,帝喾的这几个儿子,除了挚当了个平庸君主,其余几个儿子都是名声赫赫。尧成为了贤君代表,而以弃和契为源头的商、周则成为了中国王朝中两个历时最长的王朝,分别历时550多年和近800年,两者所历周期占中国整个王朝的三分之一强。中国王朝是从夏(约公元前2100年)开始,至1911年结束,历时4000年左右,而商周合计约1350年。

从这个角度看,帝喾的“五帝”地位当之无愧。

作为商、周始祖,契和弃的出生都带有感生神话色彩,也就是人们熟悉的故事:简狄在河里洗澡,这时天上飞过的玄鸟产下的卵掉在河里,简狄吞食后怀孕生下了契;姜嫄在野外踩了巨人的大脚印而感应怀孕,生下了弃,开始不想要这个来路不明的孩子,丢弃了几次都不能成功,于是拣回来抚养,并取名“弃”。

有两个神一样的儿子,那么老爸自然也不简单,于是人们开始把帝喾往神坛上送,不但是人间帝王,而且是“天帝”。当然不是用原名,而是改名为“帝俊”。但光会生儿子显然不足以支撑天帝的神格,于是造神者又拉来舜,这样,以帝喾为原型,以舜帝的事迹为主体,杂糅出一个光辉而神通广大的天帝形象。

记载帝俊神话故事最多的书是《山海经》。在《山海经》里,帝俊出现的频率超过了黄帝,风头大有盖过黄帝之势。

后来,由于中国的神话体系的编制和话语权归属于道教了,天帝帝俊也就逐步走下了神坛,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则始终定格在历史的帝王谱系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