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登高观赏长安风光之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世人对于这两句诗,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说,夕阳代表没落。 是诗人对无力挽留美好事物的感叹,充满了无奈和伤感。 另一说,夕阳之所以无限美好,正是因为接近黄昏之时,表达了李商隐对生命的热爱、执着。 数千年过去之后,有一个女子,在她生命的最后,真正体会到了李商隐的心境。 此时,身穿婚纱的梅艳芳已经身患宫颈癌。 在演唱会结束后一个多月,她就永远离开了这个她深深眷念的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梅艳芳为何选择在舞台上告别?又为何留下终身未嫁的遗憾? 2003年,对于香港来说是非常沉痛的一年。 这一年的春天,香港失去了哥哥张国荣;又遭遇了最严酷的SARS。 直到冬天,刚刚恢复平静的时候,另一个噩耗又无情地让港人再一次陷入悲伤之中。 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梅艳芳在香港养和医院去世。 翌年一月,梅艳芳的告别仪式在香港举行。 梅姐生前的众多好友成龙、曾志伟等悉数到场。 现场所有人衣着素服,神情黯然。 当灵车正式离开北角殡仪馆的时候,马路两旁的歌迷、影迷声嘶力竭地呼喊着Anita。 按照香港的风俗习惯,白发人不能进入灵堂送黑发人。 但梅艳芳的母亲覃美金却打破了惯例。 她不顾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告别礼的下午,破例进入灵堂送女儿最后一程。 这场告别会结束没多久,梅艳芳的老母亲并没有在她的安排下安稳的生活。 反而打起了官司,这一打就是10多年。 覃美金锲而不舍地打了10多年官司,屡告屡败,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梅艳芳留下的遗产。 梅艳芳病逝前曾立下遗嘱,将自己的两处房产赠予好友刘培基。 预留170万港币给外甥、侄女共四人作为教育经费。 剩余遗产委托信托公司管理,每月支付母亲覃美金7万港币作为生活费,直至母亲去世。 余下资产捐给妙境佛学会。 阿梅生前名下有多处房产和现金,资产总值1亿港币。 面对这笔巨额遗产,梅妈虽然年事已高,却不断奔波于媒体和法庭之间。 多次起诉与遗产相关的人士,首当其冲的就是遗产中获赠两处房产的刘培基。 阿梅生前那么多亲朋好友,为何偏偏要将遗产留给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刘培基呢? 说到刘培基,就不得不回顾下梅艳芳的成名之路。 1982年,TVB举办了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 年仅19岁的梅艳芳,演唱了一首《风的季节》。 她低沉的嗓音,打动了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冠军。 随后,签约华星唱片公司。 1982年,梅艳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心债》。 虽说销量不错,但烦恼也随之而来,问题出在她的形象设计上。 阿梅嗓音低沉、沧桑,舞台经验丰富。 举手投足压根儿就不像一个刚出道的新歌手。 《心债》MV中,她打扮清纯,就像是学生妹,不少观众都认为她是装出来的。 还有媒体拿着梅艳芳夜场唱歌的经历大做文章。 说她穿着保守,是因为身上纹满了纹身,还有针孔,是瘾君子。 面对外界媒体的舆论,阿梅心里的压力极大。 那段时间,她经常借酒消愁,家里人也没有人理解她、安慰她。 梅妈还严格地限制了门禁时间。 就在此时,一个懂她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刘培基。 刘培基早年留学海外,学习服装设计。 学成归来的他,当时已经是颇具盛名的设计师。 在华星总经理苏孝良的邀请下,刘培基成为了梅艳芳的形象顾问。 从服装造型、唱片封面设计到演唱会形象指导,刘培基都参与其中。 梅艳芳出第二张专辑《飞跃舞台》的时候,刘培基就带着她去剪了一头颇具时代感的短发。 再让她穿上有型有款的大衣,浑身散发出中性的气质,这个造型大获成功。 一扫之前观众对她“装”的印象。 后来,《赤色梅艳芳》、《似水流年》、《坏女孩》三张专辑刘培基更加大胆。 他干脆让梅艳芳穿上男装,戴上墨镜,和之前红的发紫的徐小凤、甄妮完全不同。 八十年代香港乐坛,梅艳芳建立起了一个从未出现的性格女歌手形象。 而后,她的造型也更加丰富立体。 在《妖女》中,她变身印度美女;《似火探戈》中,她又是热情似火的阿根廷舞女;《烈焰红唇》里,她高贵、性感、神秘,让纹身谣言不攻自破。 到了《淑女》这张专辑,她穿白裙,戴头纱,一点都没有之前扮学生妹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阿梅一生拍了40多部电影,演技好,戏路宽。 从文艺片到喜剧片再动作片,都显得游刃有余。 她演过歌女、女侠、家庭主妇,甚至还反串过男人。 但是在所有角色中,她最中意的一个角色,就是《胭脂扣》中的如花。 她甚至还希望用如花的剧照当去世后的遗照。 那么这个角色,对于她而言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电影《胭脂扣》中,张国荣扮演十二少,对梅艳芳扮演的妓女如花,讲过这样一段情话“你有很多种样子,浓妆、淡妆、男装、没有化妆,还有如梦幻月、若即若离花”。 在十二少眼里,如花好似永远都看不腻。 戏外,阿梅和如花何其相似。 她是百变天后,也有很多不同的形象。 爱情路上,她和如花一样,为爱奋不顾身。 但是,如我们所知,她的感情颇为坎坷,结局就像《胭脂扣》歌里唱的一样。 “祈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问哪天会重遇”。 在导演关锦鹏看来,如花和梅艳芳之间有一点不同。 她做不到像如花一样斩钉截铁。 梅艳芳自己也坦承,自己做不到像如花一样干脆利落,她还有很多放不下。 因为放不下,她才会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千里迢迢飞往日本,看望那个20年前深爱过的男人。 梅艳芳生前的采访中,她也曾表示过,20岁的恋情最难以忘记。 梅艳芳过世之后,有一个日本男人多次赴港悼念她。 他就是近藤真彦。 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就是翻唱他的代表作。 1985年,梅艳芳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做宣传。 二人在一场酒会上相识,一见如故。 后来,近藤真彦来香港开演唱会,两个人再次相遇,二人很快便坠入爱河。 热恋中,分别两地的两个人每天都要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这场异国恋非常浪漫,就像樱花般一样美丽、绚烂。 但也像樱花一样,短暂的绽放后,最终飘零。 二人交往后不久,梅艳芳发现近藤真彦在日本还有一个公开的女友,中森明菜。 中森明菜,当时是日本最具盛名的女歌手,一点都不输山口百惠。 当梅艳芳得知自己陷入三角恋的时候,便决定退出这场爱情的游戏。 但近藤真彦却屡次打电话和她道歉、解释,并保证很快就会和中森明菜分手。 最后,阿梅相信了他的话,只可惜,这场信任终究是错误的。 1989年,近藤真彦和同为日本歌后的松田圣子跑到美国幽会。 中森明菜得知后,在近藤真彦家里割腕自杀。 这件事儿,在日本闹得沸沸扬扬,面对如此复杂的感情纠葛。 梅艳芳挥泪怒斩情丝,彻底从这段多角的关系中摆脱出来。 时隔近20年,近藤真彦早已结婚生子,梅艳芳却在2003年离别人世。 这一年,香港出了两个“香港女儿”。 一个是在SARS疫情中殉职的医生谢婉雯,另一个就是梅艳芳。 如今,谢婉雯的名字已经很少被提及,但各种纪念梅艳芳的活动却此起彼落。 港人为何会如此偏爱梅艳芳呢? 那几年,有好几位重要的艺人相继离世,为何只有梅艳芳被称为“香港的女儿”。 梅艳芳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精彩曲折的自传电影。 她4岁半就开始登台表演,到40岁去世。 唱了将近36年的歌,她的成名曲《歌之女》中,她的童年生活得到了真实的还原。 “一个衣衫破旧的小歌女,以歌止肚饿”。 这就是梅艳芳的童年,她的一生都是在舞台上度过。 可以说,舞台就是她的生命,也是她的精神食粮。 身患重病的时候,她坚持在红馆连唱8场。 朋友劝她不要硬撑,她却说:“不做便没得做,我的心愿是死在舞台上”。 梅艳芳的父亲早逝,梅妈带着四个儿女在香港打拼。 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补贴家用,阿梅和姐姐梅爱芳在游乐园唱歌卖艺,当卖花女。 和哥哥张国荣一样,梅艳芳也是家里的老幺,但二人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宠爱。 比起哥哥,阿梅的童年似乎更要孤单一些。 她自幼就要靠卖艺为生,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过早地失去了童年。 那时候的香港,风气和现在不同,大部分人都瞧不起唱歌的人,统称其为戏子。 因为这种偏见,梅艳芳几乎没有同龄的朋友。 她曾说:“童年的我就像怪物一样,小朋友和同学都不愿跟我玩”。 学校里,无法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爱,打小又失去了父亲。 梅艳芳更加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但梅妈为了生计,哪里有时间顾得上小女儿情感上的需求。 童年经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有的人因为受到伤害,会将自己包裹起来。 而梅艳芳却恰恰相反,伤害让她学会了宽容和善良。 因为渴望被爱,她对感情非常执着,无论是家人、朋友、恋人,她总是全力付出。 她曾说:“到了百年归老的那天,有什么可以带进棺材,我可以肯定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真情。” 在旧式江湖里历练多年,阿梅身上有一种江湖儿女的典型特征。 她出手豪爽,逢单必买,有求必应。 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想借钱不还,就去找梅艳芳”。 一句调侃,足以看出梅艳芳的重情重义。 正是她的这份情谊,也注定会给她带来伤害。 1987年,28场演唱会的最后一夜,梅艳芳收到了歌酬。 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她却流着眼泪。 刘培基问她:“怎么了”? 梅艳芳说:“你不知道今晚外面有人追债吗”? 原来,梅艳芳替人做担保,借钱的人不还债,放款的人就只能和她要钱。 一场歌的酬劳,怎么可能偿还的起数百万欠款。 对于梅艳芳而言,被外人欺骗,伤心一场也就过去了。 但真正让她绝望的却是自己的亲人。 两个哥哥仗着梅妈的宠爱,经常和梅艳芳拿钱。 后来,协助大哥开狗店,梅艳芳更是被骗走上百万。 梅艳芳的姐姐因癌症病逝后,梅妈组办抗癌协会,梅艳芳倾囊相助,换来的却是令她不堪重负的财政赤字。 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最终让亲情的裂痕无法弥合。 梅艳芳去世后,留下的遗嘱,没有给两个哥哥留下任何遗产。 反而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刘培基留下了两处房产。 刘培基对于梅艳芳来说,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伙伴。 20年的相处,一点一滴的积累,两个人更似兄妹。 当阿梅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时,她写信给远在国外的刘培基。 “人生在世只是梦一场,一切皆有天意。我只希望我能和我的好朋友欢度,可能是短暂的,但却是多姿多彩的时光。” 刘培基收到信之后,马上返回香港,一直陪伴在阿梅的身边。 2003年,在梅艳芳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她穿上了刘培基亲手设计的白色婚纱。 将自己嫁给了舞台和观众。 对于阿梅来说,刘培基对她的爱护远远超过了亲哥。 不过,即使和亲哥之间有很深的感情隔阂,但梅艳芳依旧照顾到了他们的子女。 另一方面,她深知母亲不善理财,选择了信托支付母亲每月的生活费,保证她晚年能安稳的生活。 只是,没有想到,梅艳芳尸骨未寒时,母亲和哥哥就已经打起了遗产官司。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梅妈甚至不惜背负债务,一度流落街头。 辜负了梅艳芳的一片爱母之情。 回望梅艳芳的一生,大情大性,令人敬仰。 虽然在感情上始终无法圆满,但她的一生却无怨无悔。 香港不乏新女性形象,梅艳芳无疑是典型的代表。 在她之前的女性公众人物,大部分都是乖巧、温柔。 唯独她的美跨越了性别、国界。 她的人生经历,恰逢港人励志圆梦的大时代。 从游乐场一路唱到红馆,梅艳芳坚强、敬业、勇于承担。 她不单单是一个明星,她的精神、品质,完美的诠释了“香港的女儿”这个称号。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