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人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6-16
  •   钟海仙(左)与高腊梅在制作年画   钟海仙(左)与高腊梅在制作年画
  •   作为爷爷奶奶和父亲的“传人”,钟星琳做起年画来也有模有样  均为受访者供图   作为爷爷奶奶和父亲的“传人”,钟星琳做起年画来也有模有样  均为受访者供图

  宁莎鸥

  90后、湖南隆回滩头年画传承人钟星琳心怀忐忑:马云他会过来吗?

  这是2018年9月16日,杭州西湖畔,如火如荼的2018淘宝造物节正在此时此地上演。聚天下之好物神物,会九州之能工巧匠,盛景即便在钟灵毓秀的杭州也难得一见,活动已进入最后一天,现场人流如织。游客中此时不声不响多了一行人,为首者一身黄色休闲T恤,手持一把折扇,神色悠然,正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马云的到来,在人群中引发了不小的骚动。无论是参展商家还是普通观众,都议论纷纷:“不知道‘马爸爸’对哪间店感兴趣。”来的商家谁不想带货,可谁的带货能力能强过马云呢?能得“马爸爸”青眼一顾,无论品牌还是流量必定水涨船高。

  可要让马云多看一眼,又谈何容易?本次造物节分为奇市、宅市、萌市、夜市、宝市、非遗等多个板块,能有一席之地者,无一不身怀绝技,是行业之中的佼佼者。想要脱颖而出,除了自身本领过硬外,恐怕还需得到运气的青睐。远远地捕捉马云的身影,国家级非遗项目滩头年画传承人、90后的钟星琳也开始遐想,为了这次参展,她一砖一瓦都精雕细琢,把奶奶高腊梅的年画作坊从资水边“还原”到了西子湖畔。如果能吸引到马云,当真是不虚此行,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份运气了。

  正在此时,马云已轻摇折扇,踱步到了非遗馆中。他的目光似乎投向了她的年画……

  1

  湖南隆回滩头镇始建于隋朝,在湘西的小河畔平静地绵延了约1500年。在这里,一条主街贯穿全镇,数不清的小巷子倒是更为“四通八达”,小巷深处的青石板,穿过高高低低的木房子,穿过各种形态的民居,延伸到更远处,铺成了人们回家的路。巷子走到中段,会发现一座倚路的小楼,小楼名不见经传,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上书“高腊梅作坊”五个大字,这一手笔来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自钟星琳的曾祖父起,钟家人就在这间作坊里制作滩头年画,历经四代从未中断。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它以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呈现出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2006年6月,滩头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家族第四代中唯一的女孩子,钟星琳备受长辈喜爱,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打记事起,她就在这栋作坊里游戏、成长。楼中有个水缸,作画颜料的原料是有色矿物质,需放在缸中加水研磨。不等爷爷奶奶吩咐,钟星琳便乖巧地端着水盆来加水,像极了公益广告里帮妈妈打水洗脚的小演员。爷爷钟海仙担心她年纪小,不胜其力,叮嘱小心点,别把衣服弄湿了。钟星琳却笑嘻嘻地乐此不疲。

  滩头年画所用竹纸的生产工艺繁琐复杂,耗时极长,因十分重要,轻易丢弃不得。有些纸张略有瑕疵,例如破了个小孔,就需要一道“补纸”的工序。奶奶高腊梅补纸是一绝,用衬纸和煮熟的米浆米糊一粘,纸便天衣无缝、完好如初了。高腊梅想拿米糊再补一张,却陡然发现,贪玩的钟星琳已把米糊藏了起来,贪吃地一把塞进了嘴里。她跟钟海仙相视一笑,前仰后合。

  当时,滩头年画名传十里八乡,常有媒体踏破门槛。有一次,某电视台的记者就问钟星琳:“是年画好看,还是动画片好看?”才五六岁的钟星琳想也没想就答道:“动画片好看。”

  但在2008年,钟星琳开始重新思考起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年国庆节期间,钟海仙因为糖尿病在医院躺了十几天,一出院便又赶回了滩头镇的旧楼。

  “刚出院,也不多躺一下。”钟星琳心疼地劝道。此时她刚上大学,这次是特地赶回来照顾爷爷。

  “我这把老骨头,一天不做年画就闲得慌。”钟海仙答道。对于这个答案,钟星琳并不意外,多少次让他休息,作为滩头年画国家级传承人的钟海仙总是一模一样的说法。在她眼里,年画是融入爷爷血肉里的东西。

  主人到了,作坊又恢复了生机,像往常一样,又有一批批新游客纷至沓来。老人家身体抱恙,讲话有些吃力,钟星琳便代为讲解滩头年画的前世今生。有年长的游客很是吃惊:“小姑娘,懂不少嘛。”

  钟海仙骄傲地回道:“当然了,这可是我孙女。”这一刻,钟星琳似乎看见了爷爷眼里满满的期许。

  好景不长,钟星琳回校没多久,又听到了爷爷逝世的消息。一日凌晨,钟海仙永远地睡去了。

  钟星琳奔丧回家,同样画了一辈子年画的奶奶高腊梅坐在小楼中,悲伤满溢。“昨天他还在做年画呢。”

  “昨天还在做年画。”钟星琳念叨着这句话,不敢相信离别来得如此突然。乍起的寒风吹起了墙上年画的一角,单薄的纸张恍若坟前的纸钱,衬得形单影只的高腊梅身形愈加消瘦。

  钟星琳望着奶奶的背影,心中默默做出了一个决定:决不能让他们奉献了一辈子的年画,在自己这辈手里断掉。

  2014年,奶奶也离世了。钟星琳这才明白,动画片,全世界很多人在做,而滩头年画,制作者走一个少一个,已经传承堪忧了。钟家第四代,不止她一人,但作为最受疼爱的孙女,她有一种当仁不让的紧迫感。

  钟星琳当时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在一家央媒湖南站做记者,恰巧跑的也是文化线,经常跟如爷爷奶奶一般的“守艺人”打交道,也不乏和文化部门领导聊到非遗传承的时刻。要接手滩头年画,就意味着要放弃做记者的工作,从零开始来创业。

  单位领导挽留她。有同事也半开玩笑地劝道:“做记者开会坐前排记者席。回去做匠人,开会也许就只能作为普通代表坐后排了。”

  同事所说不无道理,但钟星琳一旦认定一件事,就不会反悔,她笑道:“没事,我心态好。”

  自己打定主意,剩下的就是说服家人,钟星琳没想到,这件事出乎意料地容易。父亲钟建桐淡淡地问道:“你想好了?”她点点头,对方便只说了一句:“想好了就去做吧。”

  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喜欢歌手周杰伦,父亲虽然经常腹诽“歌词都听不清楚”,却仍然开车陪她去市里看周杰伦的演唱会。只要是她认定的,即便父母不一定完全了解,但仍然尊重女儿的选择。

  钟星琳当时与男朋友刘宏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要接手家族手艺,从零创业,就意味着会影响两人相处的时间,减少她投入在家庭中的精力,甚至连原来纳入日程的婚期都有可能推迟,他能同意吗?

  她有心回避这个问题,刘宏源却主动提起:“要不你去做年画吧。”

  钟星琳担心他说反话:“真心的?”

  “当然,反正以你的性格,不去试试是不会死心的。”

  钟星琳又说:“我准备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你就不怕娶个穷鬼。”

  “反正我工作收入都稳定,大不了养你就是。”

  钟星琳听了这句话,只觉得十分温暖。

  打定主意后,第一件事就要选店址,年画不能老是偏安隆回小楼中,要打开市场,匠人自己就得先走出去。湘潭的一家商厦率先抛出了橄榄枝,钟星琳在这里开出了第一间工作室。但湘潭毕竟是地级市,市场和消费能力有限,钟星琳一直想到长沙开店。

  这个机会没等多久就来了。2015年,老木雕匠人郭存勇心怀非遗文化,将旗下的家具市场改建成了雨花非遗馆,邀请天下能工巧匠入驻。钟星琳与他接洽,得到了免费入场的机会。这是她一直期待的,没有多想,她便欣然应允了。

  在长沙雨花非遗馆的二楼,钟星琳有了一处店面,对于这间工作室,她无比上心,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是亲自挑选的。用刘宏源的话来说,简直比装修自己的婚房还要认真。常常是刘宏源好不容易挑选了一堆建材,钟星琳却觉得太过洋气,不符合年画古色古香的气质给否决了。施工期间,两人也天天盯着,唯恐有一处行差踏错。

  长沙的工作室落成之后,钟星琳还干了一件大事:拜自己的父亲钟建桐为师,并邀请了社会各界来观礼。

  有人问她,需要这么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吗?

  钟星琳回道:“举行仪式,发布新闻,意味着广而告之。话放出去了,自己就没有退路了。”

  拜师那天,文化部门领导、各路媒体济济一堂。钟星琳在所有人的见证下,恭敬地献上了拜师茶。她也言行如一,果真把所有家当都押上了。

  2

  “你又在刻木头了?”刘宏源不知道是第几次问起这句话。他想到钟星琳会很投入,却没想到会这么投入。

  钟星琳虽然从小在作坊里耳濡目染,但真正上手,却深感离爷爷奶奶的水平尚有差距,要担当大任,必须打好基础。其实从奶奶身体变差,力有不逮开始,钟星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学习年画,提升自己的技艺了。

  一张年画的制作需要经过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共二十多道工序,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印刷、手绘,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精耕细作,容不得半点取巧。即便作为熟手,钟星琳也得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做记者的日子里,有时她写完稿会和同事去约咖啡,休息会跟爱人看电影,可自从刻版之后,她推掉了一切可有可无的应酬,一门心思呆在桌前。

  刻版是制作年画的基础,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画上的人物能否活灵活现,就看木板上是否雕刻得惟妙惟肖。其中,又以人物的面部最难刻,这道工序叫做“开脸”,人物的脸必须一笔勾成,否则就只能推倒重来。

  她小心翼翼地运用着手里的刻刀,刚开了个脸,旁人都说“挺好看的”,她却觉得差点意思,便又拿起块梨木,继续刻起来。

  有同事到家里看她,发现这些年画,便嚷着要买回家里挂着。“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朋友问,“你都什么时候弄的?”

  钟星琳笑笑:“时间嘛,想办法总能挤出来。”

  作为90后,相比于祖辈与父辈,钟星琳思维要更灵动,对市场更敏感。年画要存活下去,不能仅囿于过年期间,只存在于家宅的门头墙上。接手之后,她便着手于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其中有一款过年的生肖年画礼盒,精美的包装内放着更时尚的年画与红包,在钟星琳眼里,它是主力产品。

  为搞好这款礼盒,钟星琳废寝忘食地找设计师、印刷商与客户,亲力亲为地盯在生产线上。好容易前期200个样品下线,拿着新鲜出炉的礼盒,她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她毕竟不是设计出身,本来还觉得很满意,但效果图是一个样子,实物又是另一个样子,有些货不对版。更重要的是,因为一味追求质感,礼盒过度包装,每一个都有四五斤重,作为礼物送人,拎着都不方便。

  偌大的仓库中,午后昏黄的光线洒下来,堆积的礼盒显得有些凌乱。钟星琳没有办法,只好将盒子拆开,把年画和红包拆开来卖,前期投入的设计费和制作费几乎全打了水漂。信心满满的头炮未能打响,刘宏源也担心她过于失望,拍拍肩说道:“没事,以后还有机会。”

  钟星琳微微一笑,还是那句话:“没关系,我心态好。”

  停了一停,钟星琳又开了口:“还有件事我想找你商量下。”两人当时已经完婚,父母亲人给了几十万元新婚礼金,她想加大投入,用在年画工作室上。

  刘宏源回答很干脆:“这方面你当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天色一变,太阳又挣扎着露出头来,仓库里的光线又充盈了几分,衬得整个场景十分温暖。

  1.0版本的礼盒折戟,让钟星琳认识到,自己的修为仍不够。这时,有赞助商在清华大学美院开办了一期培训班,钟星琳得到了进修的机会,带着梦想北上求学。

  在培训班中,钟星琳不但开拓了眼界也打开了自己的圈子,认识了不少同行、客户和投资人。课余时,刘宏源从长沙飞北京看她,两人商议,去北京798艺术区试试运气,便带着制作的100张年画去摆摊。没想到不到20分钟,标价50元一张的年画便销售一空。这件事也给予了钟星琳极大的信心——只要产品过硬,老手艺仍然有很多人喜欢。

  转眼到了下半年,年关很快又至,钟星琳又着手于生肖年画礼盒2.0版本的筹备了。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她比以往更加上心。熟悉的设计师达不到要求,本地印刷厂造价过高,就在全国找。钟星琳拜托北京认识的朋友四处联系,一段时间她化身“高铁达人”, 今天下午还在浙江,第二天早上已经到了北京。记得端午节的前一天,她人还在高铁上。车厢里有一对对的,也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返家,钟星琳却要去往相反的方向。这时,刚好手里的电话响起,是父亲钟建桐打过来的。她一下子悲从中来,自己这样忙忙碌碌,值得吗?但从小到大只要认定的事,钟星琳就没有后悔过,这样的情绪没持续多久,她就深吸了一口气,安静地坐在了椅子上,平静地欣赏起车窗外的风景。

  为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设计上要让人物更卡通一些;为凸显档次,材料上要选择手感更好的纸张;吸取上次的教训,装帧又不能太重。每一个因素,钟星琳都和设计师、合作者讨论了几十次以上。她也提前找到了相熟的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礼盒,为销售打好了基础。这次,样品到手,没有再让人失望。这时已经年末了,要向全国各地发货,临时找不到人,钟星琳只能亲自上阵,化身仓库小哥包礼盒。她有个闺蜜叫戴进,也喜欢年画,一来二去也帮忙顾店。戴进有个小女儿,钟星琳居然打起了她的主意,“喊你女儿来帮忙吧。”

  “你这是雇佣童工。”戴进开玩笑说道。

  钟星琳回答:“就当从小接受年画的艺术熏陶。”

  戴进没办法,只好叫来女儿,三个人在仓库里忙到手忙脚乱。只有到了饭点才能轻松一点。这个时候,刘宏源就会提来外卖和奶茶“探班”。

  “有这样的老公真好。”戴进嘟囔了一句,吃完饭,刘宏源也“加入战局”,三人变成四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批礼盒终于“红”了起来,不但原来的客户很满意,纷纷表态明年继续,通过口碑传播,不少公司也找过来,说明年也要来一批“私人定制”。

  3

  随着一张张年画被售出,钟星琳在业界声名鹊起。她出身于媒体,媒体也给她带来了好运气。2017年,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打到了她手机上,居然是央视《开门大吉》剧组邀请她去录节目。

  《开门大吉》是一档益智游戏节目,节目组将熟悉的歌曲改编成铃声,让参赛选手去猜,猜对越多,选手获得的“家庭梦想基金”就越多。对钟星琳来说,要么不做,要就做到最好。出发前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不仅要获得一万元的梦想基金,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滩头年画。

  为了目标,钟星琳做了很多功课,打好腹稿,对着镜子不断练习语速仪态。可运气似乎跟她开了个玩笑:节目组放了第一首铃声,是春节晚会上常出现的音乐,但她却死活想不起曲名。

  难得紧张的她也不免忐忑起来,黄金机会就在眼前,难道要“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时,在第二现场担任求助嘉宾的父亲钟建桐给她带来了安慰。钟建桐告诉她,这首叫做《春节序曲》。钟星琳看着父亲的眼神,似乎听到对方在说:“不要怕,之前那么辛苦都一路走来了,有什么好怕的。”

  钟星琳看到身后用来宣传的年画作品,其中有幅爷爷的遗作——一张留存了40多年的门神画。门神在传统文化里是镇宅驱邪的保护神,此刻,它也好像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在提醒着自己,滩头年画传承300多年,不论拿到什么样的舞台上都不会失色。钟星琳想起自己的使命,心情也定了下来。

  第二关,主持人尼格买提问起了钟星琳跟年画的缘分。她深情地说道:“我的爷爷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做年画。爷爷奶奶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年画,我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大。”

  最后一首铃声响起时,钟星琳忍不住笑了,因为那首歌来自她最喜欢的周杰伦,是她最喜欢的《晴天》。《晴天》唱的是少年往事,那一刻,钟星琳似乎又回到了十几岁的年纪:隆回青石板小巷旁,有一座二层小楼,冯骥才题字的“高腊梅作坊”高悬头上,两扇古老的木门缓缓打开,年画颜料的气息扑面而来,慈祥的爷爷奶奶各站一边,对她笑道:“你回来了。”

  有了央视的这次经历,钟星琳扩大年画宣传销售的信心更足了。在2018淘宝造物节的非遗馆,钟星琳望向了马云,马云也望向了她,这位全场最受瞩目的游客终于走到了年画店前。众人头上,那块“高腊梅年画作坊”的牌匾十分耀眼。

  马云饶有兴致地问道:“这是年画吧?”钟星琳连忙接过话头,镇定地介绍起滩头年画的历史。

  这是一个好机会,钟星琳心中有个声音响起。她见马云看得兴起,递上精心准备的纸与刻版:“您亲自试试吧。”马云微微一顿,旋即接过工具,真的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他拿起纸,在刻版上刷起了颜色,边忙活边说道:“韵味就在这里出来了。”

  初次尝试的马云看来还挺满意习作,自我评价道:“还是可以的。”围观的人纷纷鼓掌,钟星琳笑得最开心。有了马云的亲自“带货”,钟星琳的滩头年画着实火了一把,很多产品在淘宝店刚挂上去便销售一空。

  如今,业务日趋稳定的钟星琳依然在路上。作为90后“非二代”,大开脑洞、求新求变,为年画文化注入更多鲜活的内涵,是她不懈的追寻。

  今年春节期间,她和肯德基合作,打造了一间年画主题的概念店,古色古香的氛围让顾客颇感新鲜,其主题设计也广受好评。近段时间,她为长沙的一家楼盘打造了年画主题的客户答谢会,通过年画流程的演示、礼品的赠送,让售楼现场平添了文化气息。这一年画“场景应用”,也使这门非遗手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一时间,4S店与其他楼盘也纷纷找上门求合作,也想通过滩头年画来带货。有了礼盒的成功,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加快了速度,钟星琳又陆续开发了年画点烟器、年画胸针等产品,淘宝店上滩头年画的拥趸越来越多。

  2019年,钟星琳便开始涉足研学领域,每过一两个月,都会有一帮小朋友走进雨花非遗馆的工作室,认认真真地来听课。年画开始“进校园”,湘潭、长沙的多所中小学都留下了小朋友上色作画的欢声笑语。钟星琳看着下一辈,心中满是欣慰,似乎看到了老手艺在新土壤中慢慢扎根,期待未来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眼下,已身怀六甲的钟星琳仍在工作室中辛勤耕耘。她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说:“这个孩子,我肯定是要教他年画的。爷爷奶奶念念不忘的,我一定要让它代代相传。”

  此前,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2020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开幕,钟星琳作为唯一的青年传承人代表做了发言。2019年,她还获得了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创新品牌奖”。诚如她在大会上的发言所讲:非遗传承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设计创新激活传统。坚信滩头年画在我手中,在我的后代手中,必将绽放新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