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静美纳木措

 昵称45109175 2020-06-17


纳木措为藏语天湖的意思。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的我对河、湖是再熟悉不过了。依然记得童年的夏夜,妈妈陪我一起在院子里纳凉,她一边摇着蒲扇给我驱蚊、一边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使我知道了“天河”是怎么回事。而“天湖”的概念,是我到了西藏后才听说的。纳木措,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是啥样的呢?我对她充满着想像和期待。

初见纳木措,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那根拉山口。

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是跨越念青唐古拉山脉通往纳木措的必经之地。下车后,我正在准备相机,忽听有人在喊:“看,纳木措!”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我惊讶的看到,在湛蓝的苍穹之下、赭褐的群山之中、天地的相接之处,有一片幽蓝的湖面,是那么的纯粹、宁静、美丽!她仿佛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静静地镶嵌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从她上方飘过的朵朵白云,也仿佛轻轻地停下了、静止了、凝固了,生怕惊起了她那一泓涟漪!是同行朋友叫我给他们拍照的催促声,才打断了我的遐思!


转过身,我看到了那块立在山口、正面镌刻着藏、汉两种文字加拼音的“那根拉”和标注着海拔高度的大石头。旁边的玛尼堆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经幡。当我给大家拍完照站起身时,突然有点头重脚轻、昏昏欲睡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导游说的高原反应吧!我收拾好东西准备返回车上。临走,我又留恋的眺望了一眼那蓝宝石一样的纳木措。在我身后,那些在藏北高原刮来的凛冽寒风中飞舞的经幡,恰似虔诚的信徒在诵念着美好的祝福!
再见纳木措,我已站到了她的身边。这时,我才发现她在那根拉山口给我留下的印像并不十分正确。

她的蓝色其实并不纯粹。在阳光的照耀下,靠近湖边的水几乎是清澈透明的,浪花和水波投影到湖底光影淖淖,似童话般美丽,离岸稍远一点的水却是土黄带绿的,再远一点是浅蓝的,再向远处是宝蓝、深蓝的,最远处才是深邃的幽蓝。这时的湖面就像一只大调色盘,在画家的手中将原本简单的蓝色由浅而深,幻化出了浅蓝、青蓝、灰蓝、宝蓝、深蓝和幽蓝等,才使纳木措显得那么的清纯、丰润和迷人。纳木措的美是一种多彩的美!


她的湖面也并不那么宁静。放眼望去,远处波光粼滟,近处却浪起浪涌,岸边的潮浸带虽不那么汹涌澎湃,但却也是浪花飞溅,稍不留神,就会弄湿你的鞋子。听导游说,由于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多风是纳木措的显著特点。年均八级以上的大风日在80天左右,且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月;一天之中大风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湖面风力尤为猛烈。我虽然无法去亲身体验狂风、乌云、暴雪之下的纳木措是何等的狂野和苍茫,但这恰好给我留足了想像的空间。纳木措的美也是一种动态的美!
正午,强烈的阳光毫不吝啬的洒向大地,纳木措以清纯的蓝色为主基调展向远方。我站在岸边静静眺望着浩瀚的湖面,水连着天,天连着水,水天一色,胜若仙境,让人震撼,令人陶醉;湖的对岸,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雪峰耸峙,直插蓝天,巍峨蜿蜒,起伏连绵,将那木措拥揽在怀中。在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和圣湖,而且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因有了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有了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美丽动人。它们相偎相依、永不分离。纳木措的美也是一种壮丽的美!


纳木措形似静卧的金刚度母,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纳木措和阿里神山下的玛旁雍措、冈巴拉山下的羊卓雍措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的第一神湖。相传公元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到纳木措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措之举,即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措设坛大兴法会,人们如果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我考查了一下,转纳木措一圈的距离是318公里。可以想见,每年西藏等周边省份的教徒迢迢千万里来这里转湖朝圣,其虔诚之心真是可昭日月。纳木措的美还是一种神圣的美!

返程的时间到了。同行的朋友们还在湖边轮流穿着藏袍与“高原之舟”——牦牛合影,真是有点流连忘返!不过,像我们这样蜻蜓点水似的游览,也许只看到了纳木措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秀美景色、美丽神话、宗教故事和四季风光在等待着我们,只能期待着下次再来啦!


此刻,我掬起一捧清澈透明的湖水尝了一下,清冽微咸的感觉迅速充满了我的味蕾,一股清纯的凉意也透过我的指尖传遍了我的全身。我想,这圣湖里的圣水如果真的灵验,那一定会荡涤我的灵魂,洗却我心中的所有烦恼!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