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eing fabulous 8.0PHD [http://545510734.qzone.qq.com]

 冠运 2020-06-17

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选择传统的饮食及烹饪方式,意图搭配出最佳营养餐,对于多数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毫不过分的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口味重,调料多;

中国人的饮食,除南方“部分地区”如苏杭、广东、海南的“部分食材”——主要是海鲜类的“部分烹饪方法”之外,很难吃到食物本来的味道,我们所认为好吃的,多半是调料的味道。

如果运用天然成分的调料做出营养又美味的食物,当然最理想。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要规避成分不明或化学合成如味精之类的调料,二是要明白味道过重是源于配合高淀粉类食物的习惯。

如“葱、姜、蒜、洋葱”等用于调味的天然食材,一般都拥有挥发性精油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辣椒、胡椒、茴香等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俗称开胃),天然的矿物盐则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钠、碘等多种矿物质。总之,我们应当尽量选择天然的调味料,即保证食物的营养不被破坏,又不要使食物的味道过重。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未经过高温破坏的油少;

不可生吃的食物需要加热,这是常识。可以生吃的食物尽量保持生吃,这是营养学。可不可以生吃都要加热并发展出“蒸煮焖炖、煎炒烹炸”等各种吃法的,是中国传统烹饪。

正常气压环境下,水的沸点是100ºC,油的沸点一般在200 ºC以上。其中,花生油226 ºC,芝麻油215 ºC,菜子油226ºC,豆油257 ºC,猪油约在300—400 ºC. 沸点就是油在进行巨烈气化时的沸腾点。在高温烹饪方式中,理论上沸点越高的食用油相对越安全。

但实际上,油温到达250 ºC左右就会产生丁二烯醛类等有害健康的物质,并可致癌。故而,我们推荐“蒸、煮、炖”等较为安全的烹饪方式。需要炒菜时,尽量使用沸点高的猪油、椰子油。不建议经常使用“煎、炸”等危害极大的高温烹饪方式。

通常,水煮或水炒,油与水混合之后,较为安全;中火炒时,油温可达163 ºC;煎炸时的油温则至少190 ºC以上。我们会发现,用油煎鸡蛋时,鸡蛋呈黄色;而用水煮鸡蛋时,鸡蛋只是白色。说明,煮鸡蛋的营养完整性要优于煎鸡蛋。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以最少的食材,供给很多的人食用。

在历史上多数的时间里,“吃饱”是主流的需求。

因为,缺乏营养的危害是长期性的,而“饥饿”本能所带来的痛苦是即时性的。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后果也晚于饥饿产生的身体反应。

为了养活家人,聪明的前辈们发明了传承几千年的主流饮食基础结构:少量油+多点盐+少点菜+多点饭。这种饮食结构的特点是,用最少的量、最便宜的食物材料使尽可能多的人“吃饱”。

生吃一根黄瓜,想都不用想,吃不饱;

吃一个煮土豆,想都不用想,吃不饱;

如果,相同的材料用中国式做法,结果完全不同。

一盘凉拌黄瓜,一盘炒土豆丝。基本上,多数人都可以吃饱。

如果,加上一碗米饭,很多人还没吃完就饱了。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精制糖类食物当主食,使其他食物的摄入被限制;

精制的糖类食物,因为极快的提升血糖作用,可以很快的消除身体因能量不足和营养缺乏所产生的“饥饿感”,致使其他食物的摄入量被严重的限制,导致营养失衡——胃就那么大,就那么大的消化能力,每次进食的总量都有限制,吃了一大堆“营养单一”的糖类食物,哪里还能吃多少其他营养更丰富的食物呢?

糖类如米面的食物,因其为很多个单糖所形成的结构,本身并无味道,食用时就需要添加更多的辅助调味料,使之更方便的满足口感享受。这也是中式烹饪形成多数菜式偏向重口味的重要因素。到全国看一看,什么菜系的餐馆生意最火爆,一定是重口味的代表“川菜”、“湘菜”等。

试想,如果没有精制米面,你能吃进去多少重口味的食物?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以感官吃饱为主,不管营养含量。

如果以“吃饱”为标准,中国式烹饪当之无愧得满分。

可这是种自欺欺人的恶劣饮食行为。因为,身体对营养缺乏的“饥”比之感官习惯的“饿”更加需要被重视。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一个大原则“不易消化、营养低的食物一吃就饱”。还记得吗?

吃饱,在三十年之前的中国,算是很自豪而奢侈的人生目标。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如果你依然沿用“吃饱”作为饮食的标准,真没什么值得自豪的,甚至是可笑——再成功也掩盖不了你的穷人思想。

因为,银行卡上的数字只能证明银行很富有,而你的身体呢?你的观念呢?依然是个穷人。银行账号可以换个名字,卡上的数字也可以换个主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这一切跟你毫无关联。

生活在越来越好的国度,你用不着坚持着“穷困时吃法”来应付压力山大的身体。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以口感为主,忽视了饮食质量。

过去十年,我所能感受到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给欧洲各国、美国,甚至是日本,所带来的积极改变——人们在选择食物时,会注重食物的质量(产地、新鲜度、成熟度、营养含量等)。但是,在国内我只听到象征性的客套——听说这个吃了对身体好。而究竟有什么好,为什么好,则极少人真正愿意去弄清楚。多数人还在探讨着“哪里的招牌菜味道不错”,分享美食的信息,几乎是每个人都喜闻乐见的事。谁真的重视食物中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呢?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面对健康饮食,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可以说道说道,而关于道听途说的知识,很多人毫不犹豫的跟风而上,人人都死死抓着陈旧的习惯,守着不合时宜的错误观念,警惕而质疑的看向每个传播最新科学发现的人。

或许,还是那句话:只听骗,不听劝。

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饮食问题”,导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热量很高、能量很低,吃的很多、营养很少”。显然,我们在饮食的烹饪选择上是需要与时俱进、从优改良的。如果,不能改变传统饮食对我们的约束,所谓的“吃好一日三顿饭”就是个幻想,根本连满足正常的生理代谢需求都难以实现,又谈何健康。

被忽视的饮食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