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这首诗,不仅有仙气,还有酒气!

 唐宋自在鸟 2020-06-17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萧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首诗是八位盛唐“酒仙”的剪影或写生。



- 1 -


八仙中最先出场的是贺知章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人,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自号“四明狂客”,四明是宁波西南一座山名。

史书称贺知章为人“旷夷”,就是旷放不羁而又坦荡平易,遇事乐观豁达,对友喜欢戏谑玩笑,有“清谈风流”的美誉,晚年尤其放诞天真。

传说一次醉酒后摇摇晃晃,平地骑马像在波浪中乘船一样,一不小心就掉到了井里。

这两句以夸张的笔墨写贺豪饮后的醉态,既能使人想到江南水乡人乘船的习俗,又刻画了贺知章放浪滑稽的神态,更洋溢着诙谐欢快的情调。




- 2 -


接下来出场的是汝阳王李琎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儿,唐让皇帝李宪长子。

由于李宪主动辞去太子位,让给弟弟李隆基继任储君,唐玄宗对兄长十分感激,后来李宪又从不非议朝政,唐玄宗又对他心存敬意。

李琎小名花奴,风流倜傥又聪慧过人,对音乐演奏和鉴赏有如神悟,尤其擅长羯鼓打击乐。唐玄宗也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他与这个侄儿本有共同兴趣,加上这个侄儿俊美聪明,于是他便把对兄长的感激之情移到了侄子身上,对李琎的宠爱“倍比骨肉亲”。这就是“汝阳三斗始朝天”的由来,除了这个唐玄宗一口一个“花奴”的侄子,谁还有豪饮三斗再去朝见天子的胆量?

这位王爷嗜酒如命也不同常人,路上一看到麴车(酒车)就流口水,恨不得马上将自己的封地改为酒泉。

酒泉即今甘肃省酒泉县,据《三秦记》中记载,“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不是他这样的皇亲国戚谁还能袭领封地?一个普通人谁还会这样想入非非?这三句不仅写出了汝阳王纵酒的特征,也写出了他王爷的特殊身份。



- 3 -


第三位隆重出场的是李适之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他也是一位显贵,他是皇家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也是朝廷宰相——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三年以后被李林甫排挤罢相。

杜甫用三句诗写尽了他的身份、地位、豪奢、酒量和结局:“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日兴费万钱”交代了他生活的奢侈豪华。

“长鲸吸百川”写出了他海灌的纵酒方式,也描写了他豪饮的海量。

第三句化用李适之本人的诗句,形容他爱酒不爱官的洒脱。

李适之失去相位后有《罢相作》:“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三国时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表面上看“乐圣”是说喜欢清酒,“避贤”是说不喜欢浊酒,李适之原诗可能是正话反说,语带双关,抒写罢相后的牢骚。

从《饮中八仙》全诗的情调来看,从写李适之这三句前两名寻味,意在凸显其豪纵豁达,而不是讽刺其朝政日非。“衔杯”承上句形容贪杯的样子,“乐圣”是说嗜酒如命,“避贤”写不以罢相为意洒脱。


上面三位都是地位显赫的皇亲达官。



- 4 -


第四位出场的是一位英俊少年崔宗之

“宗之萧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是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也是位不折不扣的美少年。

他嗜酒,也能诗,与李白有诗酒同好。“举觞白眼望青天”,勾画出他的醉态与狂态,举起酒杯海饮之后,白眼仰视青天,活脱脱现出眼空四海目无一人的傲兀神情,“皎如玉树临风前”,则写出了他那玉树临风的潇洒醉态,那神采奕奕的俊朗丰姿。




- 5 -


第五位出场的是苏晋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苏晋少有神童之称,几岁就能写出漂亮文章,时人把他看成未来的王粲,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开元十四年负责吏部选拔官吏,因慧眼识人和主持公道,在社会上获得广泛的赞誉。

后来不知何故皈依佛门,这老兄还吃起了长斋。

因烦俗世纷扰而入禅,又因耐不住酒渴而逃禅,这两句写得十分滑稽幽默,上句“苏晋长斋绣佛前”,在绣佛前长斋枯坐,人们本以为苏晋礼佛极其虔诚,下句突然反跌“醉中往往爱逃禅”,只要有酒他就顾不上菩萨了,俗话常说酒鬼见酒亡命,如今苏晋见酒便逃出佛国入于醉乡,下句完全颠覆了上句的阅读印象,让所有人忍俊不禁,笑破肚皮。



- 6 -


接下来是真正的主角闪亮登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篇幅也可以看出,其他酒仙都是两三句,只有李白独占四句。

“李白一斗诗百篇”,讲酒兴与诗情相伴相随,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酒刚入肠便诗情万丈,杜甫在《不见》说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自己也曾自豪地夸耀诗才,“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但更多的还是炫耀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酒后打破了一切清规,解脱了一切禁锢,爆发出耀眼的天才,一旦酒酣,必定诗妙。

酒后无拘无束,放纵不羁,常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最后两句真是形神兼备,既是醉态,也是心态,更属人格。

在书本中,在电视上,我们见惯了那些腿软骨媚的大臣,一听说皇上就匍匐倒地,就李白来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实有其事,但肯定实有其人,符合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天子呼来不上船”,哪怕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也肯定具有性格和人格的真实性。四句将李白桀骜不驯的狂气,一斗诗百篇的才气,蔑视王侯的骨气,表现得活灵活现。




- 7 -


与李白并排出场的是张旭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是盛唐气象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白是“一斗诗百篇”,张旭则是“三杯草圣传”,李白诗歌,张旭草书,都属盛唐之绝,盛唐那浪漫奔放的激情,那恢宏恣肆的力量,在他们的诗与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杯酒下肚便笔走龙蛇,对王公权贵不屑一顾,正因为人格的独立不阿,性格的狂放不羁,才使他的艺术创造力勃发旺盛。



- 8 -


诗的尾声以平民焦遂殿后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晚唐袁郊在传奇《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这位爱酒如命的布衣士人,据说平时有点口吃,酒到半醺就双目炯炯,打开话匣就口若悬河,雄辩滔滔的神采使举座皆惊。看来,酒力不仅能提振诗兴,还能助力口才——谁不想成为酒仙呢?


此诗以夸张漫画式的笔法,以生动传神的笔墨,勾勒出盛唐“酒中八仙”的醉态,通过他们嗜酒狂放的态度,放浪形骸的做派,恃才傲物的为人,表现了开元年间浪漫奔放的时代精神,和士人乐观旷放的精神风貌,还有那才情勃发的创造力。

诗人常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夸张幽默的语言,造成一种滑稽、欢快的审美感受。虽然写李适之有“衔杯乐圣称避贤”句,隐含了沉重复杂的政治内幕,但它淹没在欢娱的情调中。

诗中句句押韵使旋律明快,增强了诗歌的喜剧感。我们不必以诗中某些“酒仙”后来的结局,来对此诗进行求之过深的政治解读。清朝人黄周兴在《唐诗快》中评此诗说:“至今读其诗,不但飘飘有仙气,亦且拂拂有酒气。”

这首诗并不像王嗣奭所说的那样,是一次“前无所因”的“创格”,它在体式上并非横空出世,而只是柏梁体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它的字数、韵式仍属于柏梁体格,如每句都是七字,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但在章法上又别出蹊径,如虽为“饮中八仙”的“群雕”,但诗前并无交代,诗尾也不用结语,全诗像神龙无首无尾。正如王嗣奭所说的那样,此诗“描写八公都带仙气,而或二句、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