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如何应对疱疹性咽峡炎?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最近幼儿园里出现了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一些小朋友,家长们纷纷担心是手足口病,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婴幼儿期的常见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每年都会有不少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尤其是在夏秋季是高发的时节。在医生看来这个是小病,但很多家长却为之焦虑和困惑。


疱疹性咽颊炎是什么?


西医认为是一类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分很多种,什么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

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热邪伙同湿邪”狼狈为奸,引发的病症。

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中医认为同样也是“湿热邪气”导致的。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答案是肯定的,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也是有湿热之邪传染性。但中医还看到,为什么同样的邪气有的孩子被感染,有的则安然无恙。根本原因孩子孩子自身的体质,正气不足,体内本就有湿热潜伏的孩子就容易被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表现是什么?


首先,来的突然。
可能孩子上午还又蹦又跳、有说有笑,下午就烧起来了,一来就是高烧,39、40度,孩子也蔫儿了。

3至24小时之后
孩子更痛苦的情况出现了: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等。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闹、不愿进食、甚至水都不喝。如果看看孩子的咽部,会看到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1~2日后
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有的孩子在颌下部还可以摸到淋巴结肿大,按上去还有点痛。


虽然此病来势汹汹,但只是一只纸老虎!

中医看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邪气,很难发生传变,多不会波及其它脏腑,所以没有什么“危险”。

西医看呢,这个病毒是自限性的,整个的病程要两周左右。来得快,反应强烈,但一定时间后会自然消失,所以也叫自愈性疾病。从突然发烧,到咽部出疱疱,疱破了之后就是溃疡,我们一看,溃疡了,转折点出现了,一般这时候体温也是变为低烧或者退了,孩子快好了。

说快好了,但其实这时候是孩子最难受的几天,因为他嗓子痛的不能吃不能喝了。

运用小儿推拿的方法应对不仅可以很好的减轻孩子病痛,促进孩子的康复,缩短病程。

可以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防治吗?


为了好得快一些,用点什么抗生素呢?是不是可以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首先,这个病是病毒,抗菌素比如头孢、阿奇霉素等等,对病毒无能为力,其次抗生素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带来很多副作用,可说是让孩子的病情雪上加霜。

抗菌素预防感染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因为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只有杀菌的作用。

那来点抗病毒药总是对症了吧?

很遗憾,以目前医学水平还未研制出,真能杀死病毒的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细胞的活动。病毒唑、利巴韦林和一些其它抗病毒药物,并不推荐使用,并且抗病毒的药物副作用也一点不小,甚至比抗生素更可怕。


疱疹性咽峡炎的家庭应对方法 


首先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小儿推拿

上面提到,正气不足,体内本就有湿热潜伏的孩子就容易被感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清利湿热为主的穴位配方能够起到很好的减轻孩子病痛,促进孩子的康复,缩短病程的良好作用,并且没有副作用。



口腔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西瓜霜、锡类散等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
 
饮食调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脾胃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米汤、稀粥、清淡的菜汤比较合适。

一定要避免吃鸡鸭鱼肉、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

推荐一款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通用食疗方——三豆饮,三豆饮具有清热、利湿、生津,调脾胃、疏肝胆的作用,生病期间可以当水喝。做法如下:
 

三豆饮


绿豆50、黄豆40、黑豆40克,煮2小时,喝汤,可以当水喝。(详细说明及制作方法请参阅《手足口、咽峡炎不用慌,神奇三豆饮来帮忙》。)


Tips
孩子发高烧,是否需要去医院?

孩子发烧至少可以在家里观察24小时,一般24小时之内,疱疹未出现,验血这时通常也还反应不出问题来,而且医院里充满了各种耐药菌、病毒,个个都是凶神恶煞,可比疱疹咽峡炎的病毒猛多了,小心被感染!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哦!

24小时以后如果还不放心,或者再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考虑再去医院,也不会贻误病情,医生也可以给你一个相对准确的检查,包括取血检查或者物理检查。关于发烧的更多问题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输入 发烧 了解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