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关注的疫苗相关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疫苗 人类对抗疾病的一大利器,自从发明以来,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都销声匿迹了,比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疫苗,在中医看来,属于病邪的范畴,进入人体后激起人体“正气”的反抗,起到帮助正气实战演习的作用,等真正的病邪侵袭时,正气早就有充分的准备了,所以可以轻松地将病邪拒之体外。

孩子如果阳气偏旺,少量的邪气入体亦能产生有效抵抗,从而产生抗体,这就有了防疫学上的意义,但如果体质特殊,或者正在生病,一旦冒然接种疫苗,对孩子的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最大的利用疫苗的好处,尽量避免它的缺点。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呢?
接种疫苗后出现“副作用”如何解决呢?
如何减少疫苗带来的风险呢?

我们今天来为您一一解答。

1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

1、身体虚弱、体质虚寒的孩子暂时不要打

身体虚弱的孩子,尤其是阳气不足,体质虚寒的孩子来说,风险相对大一些,疫苗虽说是个小“毒”,但对于阳虚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个大,进一步损伤阳气,导致孩子体质下降,容易出现哮喘、过敏、消化功能下降等问题。

阳气不足虚寒体质的孩子,多表现出面色白、黄,少光泽,有的孩子还有眼袋,容易疲乏,比较怕冷,手脚凉,食欲不振,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容易感冒,稍一受凉就感冒、咳嗽。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的情况,最好暂时不要接种疫苗,等孩子身体强壮起来以后再接种疫苗,不然有可能会弊大于利。


2、生病的时候最好不要接种

家长们一般都知道,孩子正在生病的期间,是禁忌给孩子接种疫苗的,这并不是对宝宝权利的剥夺,而是一种负责任地保护。妈妈们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把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如实地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接种。以下情况尤其需要注意:

(1)宝宝对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绝对不能接种,比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对牛奶过敏的小儿不能用;流感疫苗,对鸡蛋过敏的小儿不能用。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宝宝,接种疫苗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接种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疫苗,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2)接种疫苗前即使有轻微感冒、发热也不适宜接种,要等身体恢复了再接种疫苗。发热时尤其不要接种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

(3)腹泻的宝宝、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的,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宝宝严重腹泻,可在疾病康复后,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4)既往患过某种传染病获得免疫者,近期内可不予接种相应的疫苗;

(5)1岁以下宝宝有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疫苗时应特别慎重;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6)患有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有严重皮肤病者,不能接种卡介苗。

(7)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曾患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不能接种疫苗。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接种疫苗,尤其是接种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疫苗,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

(8)凡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以及因各种因素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9)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不宜接种卡介苗;

(10)肾炎患者及既往有神经系统疾患或脑病史者,不能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

(11)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疫苗,出现严重的接种反应,发热、虚脱、休克、抽搐、体温超过40.5℃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后,下次则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

(12)6周内进行过被动免疫者,应推迟活疫苗的接种;

(13)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或患有急性疾病以及严重慢性病患者(如活动性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系统疾患、活动性风湿病)等,或慢性病发作期不要接种疫苗。

总之,最好的办法就是生病期间尽量不要接种疫苗,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至少调养1-2周后,方可进行常规接种。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宜接种。

2、生病恢复期尽量不要接种疫苗

宝宝生病刚好,或者处于恢复期,比如流感刚刚痊愈,猩红热刚恢复,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如孩子所在的班级里正在流行手足口等病症),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接种疫苗。若此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4、尽量避开节气接种疫苗

 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即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黄帝内经》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如果人体自我调理机制不能对此相适应,不能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顺应天地阴阳之变化,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通常来说,节气前后三天是孩子生病高发期,同时我们也发现,节气前后来工作室推拿调理的孩子明显增多,想要平稳过度减少生病,就要好好护理,尽量避开节气接种疫苗。

2
接种后的常见反应和应对?

大多数宝宝接种疫苗之后或多或少会有点反应。下面我们列出常见的疫苗反应。


1、发烧

这相当常见,很多宝宝会发低烧,有的可能还会发一两天高烧,发烧是因为免疫系统正在与疫苗反应。中医认为这是“疫苗”作为一种邪气引发人体正气的抗战。

应对办法:吸痧

有些宝宝除了发烧还会有流鼻涕、头痛、头晕等类似感冒的表现,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区分是风寒还是风热,采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或一些相应的食疗方应对。
 
2、烦躁

这是最常见的反应。大多数宝宝打疫苗时会痛,然后疫苗溶液可能刺激皮肤或肌肉,导致肌肉疼痛持续几小时到几天,宝宝多多少少会哭闹一阵子。
 
3、注射区域红肿

有的孩子注射后会有轻微的红肿。注射区的包块持续不退,注射点可能出现暗伤,里边有瘀血结节形成,于是有的孩子就会出现包块不退,不用担心,包块一般会在一两个月后消失,没什么害处。如果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的重要外敷,可以帮助包块更快的消散。

应对方法:贴敷先土豆片

局部贴敷土豆片有清热消肿的作用,帮助红肿速速消退。


4、皮疹

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疫苗和水痘疫苗会在注射约一周后引发全身性皮疹, 这是免疫系统正常的疫苗反应,不会传染。中医认为这是一种湿热或热毒外透的现象。

应对方法:小儿推拿

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法帮助身体更加快速、顺利的完成这个“排毒”过程。配合煮香菜水喝、喝三豆饮都有不错的效果。

3
怎样预防或减少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极少数会发生过敏反应。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从中医角度看孩子在接种疫苗前至少一周孩子要少吃或最好不吃肉类荤腥、煎炸食物、甜食、奶制品、生冷等食物。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助湿生热,酿痰化浊,损害脾胃,导致人体正气下降,增加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几率,加重副反应发作的程度。

空腹饥饿时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接种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接种,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

接种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特别提示
不要过度用药

如果宝宝的疫苗反应比较严重, 如在采用吸痧、小儿推拿等绿色疗法仍不缓解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反应,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

局部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局部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这些情况一般都不需要药物治疗,过度使用药物反而给孩子带来药物的副作用损害。通过小儿推拿可以很好的解决。
 
较罕见的情况下,孩子打疫苗的那条胳膊或腿的上半部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肿胀,一部分是因为疫苗成分带来的刺激,另一部分是过敏反应。中医认为这一种“热毒”较重的反应,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中药外敷,缓解肿胀。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不应该再接种这种疫苗,再接受其它疫苗注射时也要告知医生。

疫苗可能导致严重的反应,发生率约为1/100000,不过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严重疫苗反应包括痉挛、脑部发炎肿胀(脑炎)、各种神经性机能失调、突然晕倒或休克、严重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身体各器官机能失调。如果孩子出现上述严重反应,请立即带他去看医生,如果情况紧急,请拨打120。


4
接种疫苗后应该如何护理?


  1.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 保护接种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 饮食清淡为主,要少吃或最好不吃肉类荤腥、煎炸食物、甜食、奶制品、生冷等食物。
  4. 喝白开水,不要喝甜饮料等。
  5.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5
接种疫苗后就百分百保险吗?


那是不是接种疫苗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疫苗是用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制成的,虽然经过杀灭和减毒等特殊处理,但仍会有一定毒性,接种后可能发生一些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重者发生休克,这种过敏反应的发生往往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增多。

目前没有一种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绝大多数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气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较低,大约为70-80%。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升正气是最好的疫苗,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什么气候、什么疾病都难以侵犯。所以,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起居习惯,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户外运动,并定期的为孩子做做小儿推拿保健,提高孩子自身的脏腑机能,提升正气,这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之道。

近期导读

妙手莲华百场公益课火爆进行中..

微量元素补不补?

有眼屎就是上火吗?

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不喝牛奶如何补钙?

小儿遗尿的中医之“道”

止咳化痰双皮水之陈皮萝卜饮

谢谢阅读

撰写:妙手莲华专家团
编辑排版: @Maggie
校对:@幸福有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