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节气养生|立秋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17

立秋

暑湿未散 阳气渐收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标示着秋天的开始,但初秋时节,气候特点延续长夏的湿热,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养生原则

秋季养肺志安宁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天人是合一的,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由此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秋季与肺同属于「五行」中的「金」,故肺主秋季。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秋季做好孩子身体的养护,对于减少、预防孩子的肺系(呼吸系统)的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今年立秋节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寒湿加作于上一气的燥火,湿而热蒸,湿热弥漫于四野,又受寒水之气,容易患疟疾、痢疾、泄泻。

如果夏季贪凉,没养好阳气,孩子更容易蓄积湿气,导致腹泻、腹胀、肢体沉重、疲倦等脾虚湿重的问题。 所以家长们要勤奋一些多为孩子做些健脾祛湿、养肺的保健!

饮食调养

多酸少辛莫贪凉

莫贪凉

立秋节气暑热余威尚在,气温还是很热,但此时切不可让孩子“贪凉”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孩子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

秋季的瓜果种类较多,但过多食用就会使脾阳受伤,不能运化水湿,出现胃肠道的病症如腹泻、腹痛等。俗语讲“秋瓜坏肚”就是这个道理。

多酸少辛辣

多酸、少辛辣。立秋后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

但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肺燥、肺热,出现鼻干、流鼻血、咽痛、干咳等秋燥症状。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

未必贴秋膘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一到,很多地方有贴秋膘的习俗,但这种做法未必合宜,尤其在饮食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往往都是营养过剩,积食!即便是贴秋膘也未必要,大鱼大肉,鱼生火肉生痰,吃了反而给孩子带来健康问题!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养肺”的原则,推荐一款立秋养生粥。

山药百合粥

大米...100g   

山药...30g

百合...10g  

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 

对于发热、咽喉肿痛、严重便秘等生病期间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

起居调护 

收敛神气宜容平

秋季是孩子运动和郊游的好时机,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早睡,可以使意志安宁清净,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孩子的影响。

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要顺应自然,避免大量大量运动出汗,防止耗散孩子的肺气。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

--《黄帝内经·素问》

立秋乃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神志安宁,心情舒畅,悲忧伤肺,切忌悲忧伤感,遇到让孩子伤感的事,家长要多用心为孩子“排忧解难”。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避免孩子参加一些竞赛类的活动。

小儿推拿

增强体质保健康

平肝 50-100 补脾 50 补肾阴 50

清补清肺 50

补脾 50 清天河 50 取天河30补肾阴 50

分阴阳50 清大肠50 顺内八20 逆内八50
揉足三里 阴陵泉 三阴交
揉中腕 水分 天枢

正捏脊 肺俞 膈俞 肝俞 脾俞 

Tips

保健穴方需要在孩子身体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下操作,不平衡可先用调理穴方,可根据体质、年龄差异做加减,保健穴方建议节气前后三天每天做,手法看似简易,实则要求严格,仅供妙手莲华小儿推拿学员所用。

撰写:妙手莲华专家团

编辑排版: @Maggie&@莲华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