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首分阴阳,不辩阴阳,则无寸效。 一日之中也分阴阳,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前半天为阳,后半天为阴,也就是早上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这些是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阳气变化的多少来判断一天的阴阳盛衰。子时,也就是午夜11点阴气渐渐达到顶峰,阳气开始上升,阴气逐渐开始衰退,午时,也就是中午11点阳气逐渐达到顶峰,阴气开始逐渐上升,阳气开始逐渐衰退。一天的阴阳变化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运行中。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这种变化非常的密切,白天阳气充盛人体阳气也充盛,人们活动生活精力旺盛。晚上自然界阴气上升,人体也阳气衰退,人体就睡眠休息。养精蓄锐。这也就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天人相应理论的一部分。天人相应理论还包括到一年四季四时的变化。包括到年份的变化等等。 由于晚上阴气较盛,因此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较盛,比如体内有寒饮的患者,因为体内的阴邪在自然界阴气的助涨下就表现更为明显,就容易出现晚上咳喘,所以治疗的时候就要采取温阳化湿,化寒饮的策略来进行。 心阳虚心慌气短胸闷的患者,晚上这个时候也容易加重,但过了子时,随着阳气渐渐上升,阴邪也逐渐消退,病情也逐渐趋于安稳。伤寒论中有很多关于疾病何时愈的记载,实际上就是对这些规律的应用,可见我们的古人,对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变化是有着非常深入细致的观察的,从临床实践来看,也是符合临床观察的。 也正是因为中医对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有这样非常深入的研究观察应用,所以更符合真实情况,符合人体自然变化规律,所以在很多病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女,60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病史,现心衰稍控制,仍给强心利尿等输液治疗,仍感心慌胸闷气短,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上腹部胀满,可能与右心衰有关,纳差恶心干呕,口干但渴不欲饮,咳嗽咳痰,痰量少白痰,夜间加重,易出汗,精神差,大便干。 诊断:心脾阳虚 气阴两伤 治疗:温运心脾 益气养阴 处方:制附子人参(先煎)干姜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厚朴炒枳实麦冬杏仁(后下) 2017-4-3 心慌气短胸闷好转,吃饭好转,咳嗽明显,上腹部胀满减轻很多,目前咳嗽咯痰不利,痰粘。大便通畅。 诊断:心脾阳虚 气阴两伤 治疗:温运心脾 益气养阴 处方:制附子(开水先煎30分钟)人参(先煎)干姜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厚朴炒枳实麦冬 杏仁(后下)炙麻黄苏子 按: 当然,临床上同类情况较多,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死板硬套不容易取效,中医治疗,还是要精细辨证论治。 天人相应是客观存在,客观事实,是有其内在客观规律性的,因此遵循应用这些规律,就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扫码可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