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中的养生之道

 崔竣豪 2017-03-24

阴阳学说原本是远古时期的哲学思想,《易传·系辞》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医学吸收扩展了阴阳学说,并且用阴阳观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季更迭当中,气温出现了寒热温凉的特点。春温和夏热属于阳的范畴,秋凉冬寒属于阴的范畴。一年四季当中,寒来暑往,此消彼长,气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体也如此,也有着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也同样在消长变化,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夏天暑热,人身的阳气就盛;冬天寒冷,人身的阴气就盛。

阳气盛就需要减衣乘凉,阴气盛就需要取暖避寒。这都是人体阴阳合于自然阴阳的本能行为。中医学把这些称之为天人相参。

阴阳中的养生之道

在暑热的夏天,如果顶着烈日而汗流过多,就会损伤阴液造成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阳气失去阴气的制约变为阳邪。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

在寒冷的冬天,如果衣着单薄而触冒风雪,如果人体自身的阳气不足以抵抗外来的寒邪,人体阳气少而阴气多,身体自觉寒冷,如同从水中出。

中医在临病诊断时,需先辨别阴阳的更虚更实,强弱变化。内经说治病必求于本。这里所说的本就是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

如果是阳盛而热的病证,就可以用寒凉的药物制约偏盛的阳气。即热者寒之的治则。

如果是阴盛而寒的病证,就可以用温热的药物制约偏盛的阴气。即寒者热之的治则。

因此能顺应节气的变换而调理自身的阴阳二气,使阴阳始终处于调和状态,也就是中医推崇的治未病了。

/完/

请关注、转发头条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