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看病一定要吃的药多,开的药贵,似乎才是对病情重视,才能好的快。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病情,更是求药若渴,以药贵药多为安心。 真的需要哪样吗? ***,男.32岁 2018-5-15 面部黄,眼睛黄,全身困不明显。全身怕冷,腹部不凉,吃饭一直不好。无腹泻。 诊断:寒湿阻滞 治疗:温化寒湿 处方:茵陈栀子大黄干姜炙黄芪当归桂枝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 生姜3片大枣3个掰开 每天一副,早晚饭后服用 2018-5-23 黄退了些。昨天大便偏稀,今天没有。 2018-5-30 腹部凉有点,那天有点疼这两天没感觉到疼,头上起痘痘了。 原方继续 2018--12 晨起腹部疼,不是很厉害。大便不稀。服药期间大便稀。精神好。 减少炒白芍,加大桂枝。 继续服用 副,每天一副,早晚饭后服用 2018-10-3 上方吃了一个月。感到吃饭好,面部黧黑斑也消散。 面色黧黑,口淡无味。晨起腹部轻微疼,怕冷。腹部不感到凉。精神还好。舌红苔薄黄腻。 口不苦。原先谷丙转氨酶111,AST 51.现在ALT 58. 勃起功能好的了,服用后变化不大 按: 实则不然,乙肝、黄疸本身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肝脏解毒功能也出现异常,这个时候肝脏如同受伤的破车,需要卸载一些多余的货物,及时进行修理,而不是用过多的药物,加重其负荷。 中医如国画,浓妆淡抹总相宜,此处只需轻描淡写,行云流水,无需繁复, 黄疸本为湿邪阻滞,分寒湿、湿热,治疗以祛湿利小便为要。本案患者为寒湿,则还需温化。随着寒湿得以温化,肝脾功能恢复正常,指标正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短短两月,黄疸退去,肝功几近正常。但湿邪缠绵,治疗还需巩固一段时间方能除邪务尽。 点击广告(不买也可),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支持,一并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