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老师讲乌梅丸

 无梦的天空1234 2020-06-17

 乌梅丸之消渴是饮而不止渴,与火无关,乃是水不归正化,与五苓散之渴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喝多少水,水也不参与代谢化成津液,缺津液则渴。这是邪气入厥阴,使肝气逆乱,影响脾生化与输布津液。

人之所以感觉渴,是津液不及,无法滋润,津液需先气化,才能运行不断。五苓之渴,是水湿郁停,阻碍气化通路。肝肾同源,提升肾气。

厥阴消渴是下焦本寒,无力气化,上焦之火虚浮,下焦生源不及,上焦火之灼烧,中焦无力运化。此乃消渴之根源。

卸虚火,运中焦,温下焦。

厥阴之寒,并非下焦肾虚寒。如果是下焦肾虚寒则为少阴之寒。脾阳虚为太阴之寒。这就是陆渊雷提出的千古疑问,厥阴之寒从何而来?

厥阴之寒,是肝闭脾阳,一时之寒。

肝闭脾阳则下利,肝挟胃气上逆则气上撞心。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全身寒是少阴病,肠胃寒是太阴病。厥阴寒则没地方了。故陆渊雷首次发出厥阴寒之问!

火虚浮,上热下寒,这是少阴病。

现在不存在厥阴寒之疑问了,已经解决,陆渊雷在九泉之下放心了,乃是肝闭脾阳。


厥阴病,既然是下焦寒,厥阴病怎么会有厥热胜复,当热复时下焦自己会突然不寒了?!

只有认为厥阴之寒是“肝闭脾阳”才能解释通厥热胜复

正与邪斗,当正胜邪时,肝不闭脾阳,热复。当正不胜邪时,厥冷。

如此,则将伤寒论之厥阴篇一线贯穿而拿下!


脾阳来自于肾阳,肝气乱则不疏泄肾阳,这叫肝闭脾阳。

脾阳靠两阳温,象烤烧鸡一样,一题心阳,二是肾阳。心衰之人都无食欲,或饮食废。

厥阴病表面形式也呈上热下寒。但是上热下寒不都是厥阴病。

是不是厥阴病,要看病机。

上热下寒且脉弦,一定是厥阴病。

肝因寒而闭,疏泻升发之功不得施展,肝胆脾胃同属消化系统,他两之间功能相互协调。一但寒凝厥阴,少阳之阳不得温煦脾。

用温热之药解寒之闭,得以升展,温煦煦,脾暖暖。

此脾非本脾,比如小肠,十二指肠等等得温,气化正常,


津液亏虚严重的情况下,厥阴病本证为里虚寒证,那么为什么张仲景把“厥热胜复”和寒热错杂都归为厥阴病呢?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都是在津液亏虚至极情况下感受邪气(外邪或内在病理因素)而发病。津液亏虚时更容易出现厥逆,也更容易出现发热。就像锅里的水,水越少,凉的越快;如果加热,因为水少,则很容易把锅烧热,甚至融化。就像人体缺水本来是怕冷的,但是还要干活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干烧”而“上火”。


那么既然是寒,在乌梅丸方中为什么有连柏苦寒之药。

邪气使肝气乱,相火妄动,用黄柏。

厥阴病存在上热下寒,但不全是上热下寒。同理,上热下寒也不全是厥阴病,这一点搞方证对应的朋友容易掉坑里。

肝闭脾阳是厥阴病的病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