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理论是垃圾

 亮叔经济学 2020-06-17

这些年最神神叨叨的流行概念,就是“原生家庭”。

美国前心理协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书中的一段话我已经在文章中引用过一遍,这里再引用一遍: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一生中每一个心理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好比说开玩笑或做梦,完全是由我们的过去决定的。童年不止是一个形式,它决定了我们成年后的人格。事实上,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童年事件会影响成人的人格,也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过去能够决定未来。

……弗洛伊德跟他的追随者所强烈主张的童年事件决定成年后人格的说法是完全不对的。特别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我相信有很多读者沉溺于他们的过去而对未来采取被动的态度。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

——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

我看过武志红的书,也看过李雪的书。我觉得“原生家庭”这种理论是很有启发性的。事实上作家写惊悚小说就常常是按照这种理论来塑造反面人物的。但“启发性”和“正确”之间,存在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经常揍孩子会让他成为崇尚暴力的犯罪分子。

经常揍孩子会让他成为胆小懦弱的窝囊废。

这两种观点都很有“启发性”,都很“有用”,可能你忍无可忍想揍孩子的时候想起这两句话就悻悻收手了。但“启发性”和“有用”并不证明一种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

我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本李雪和武志红的书?主要是因为“原生家庭”这种理论很“迷人”,像侦探小说一样,抽丝剥茧,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而且确实很有启发性,怎么做教育,怎么对待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都能给人许多思考。

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人放松,降低压力。哦,我有这么多问题,原来都不是我的错,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呀。

但我看得越多,就越觉得这种理论荒谬。比如说,那些讲原生家庭的心理学家动不动在书中回忆自己婴儿时期的事情,他哪来那么多清晰的记忆?还描述的栩栩如生?这就当是写小说吧。

人的一生何其复杂。无数人无数事无数选择都在影响你。心理学中认为十二岁后同伴关系的影响大于家庭影响。(参见平克的书)。人越长大,受家庭影响其实就越小,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人生是动态的,是不确定的,人的行动说到底,是取决于自己的观念。漫长一生中,父母影响,终归有限。无限夸张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很蠢。

原生家庭的理论之所以迷人,还因为它近乎万能,什么都可以解释。但我看过的所有原生家庭的理论,无论是书籍还是视频,从来就没有什么严谨的实验和数据支撑。只是一些猜想和“推理”。(不服气的话你自己翻这些书来查一下。)

猜想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

曾国藩晚年总结人生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嫁女儿的时候注重父母的品性,觉得父母不错孩子应该也很好,结果发现自己错了。

父母决定论以前也很流行(至今依然充满启发性),大家相信龙生龙凤生凤,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但这种垃圾理论后来被扫进谬误的垃圾堆了。(作为一种“人生经验”,父母决定论当然也有意义,很多时候都是正确的。但有时对有时错的理论,我们不称之为科学。原生家庭的理论,是父母决定论的一种变种。估计会一直流行下去,也最终会被扫进谬误的垃圾堆,但并不妨碍它继续“启发”人们。

我之所以厌恶这种“没有任何实验”“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垃圾理论,并不因为它不科学。科学还是鸡汤对我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厌恶的是它让人们太过看重过去对自己的影响,神神叨叨的。

其实,决定命运的无非是人的每一个选择。比如今晚刷朋友圈还是学习。这不需要你在那里思考半天原生家庭并试图慢慢理解和治愈自我。老思考原生家庭说好听点是训练思考能力和想象力,说难听点是让人疑神疑鬼。谁他妈知道你某个坏习惯到底是老师同学的影响还是二十年前婴儿时期想吃奶没有得到妈妈及时的回应呢?

如果硬说是后者,谁又能证明或者证伪呢?

知以往之不可追,就是因为没法分析,只能靠猜。

我自己最喜欢的两位心理学家分别是积极心理学的两位创始人,塞里格曼和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后者是“心流”理论的创立者。我反复读了他们所有的翻译成中文的著作。

比起神神叨叨的分析原生家庭,我更喜欢塞利格曼讲的狙击手的故事。狙击手为什么能不吃不睡战斗好几天,并且保持斗志?他们如何战胜抑郁、悲伤、疲惫和恐惧?

答案是专注你的工作,坚守你的阵地,瞄准你的目标。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该干嘛干嘛。

有病当然需要看病,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始终觉得,“该干嘛干嘛”,就是沮丧时最好的治愈。

推荐一些影响了我的伟大心理学著作:

马丁·塞里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托德·卡什丹:《好奇心》

有机会会专门写书评再次推荐一下,标题我都想好了,就叫“一生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