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1598—1652),明末画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其生性怪僻,愤世嫉俗,生时正值明室危亡,山河破碎,故一生漂泊坎坷,徘徊于郁闷失意之间。陈洪绶诗书画俱佳,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风格以高古奇骇著称,与崔子忠齐名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对后世影响深远。著《宝纶堂集》。 清初评论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有言:“陈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可见陈洪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其高古奇骇的画风和“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艺术追求展现出他不拘流俗的个性特征和壮怀悲烈的时代况味,遗响于今。 陈洪绶经历家室离散,国运艰危,其任诞之天性与坎坷的际遇,使得他一直处于苦闷矛盾的状态,只能“托之于酒,颓然自放”。这反映到他的艺术中,便是大胆突破常格,锐意创新,画风怪诞高古,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其山水画初师法蓝瑛,却能青出于蓝,更为简洁古雅,显出文人画之清润高格。晚年山水则一来学习唐宋之勾斫法,气调古拙且具有装饰意味;二来渗入元人笔意,将勾斫、渲染、皴擦结合起来,在古拙简劲中见出含蓄藴藉。 陈洪绶尤以人物画称名于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对重振元明以来日益衰微的人物画产生了重要作用。他广泛吸取唐宋人笔法,笔下人物形象以高古伟岸、夸张变形著称,线条谨劲连绵,设色古雅富丽,艳而不俗,常以博古器皿为背景,以增强人物及画面之高古氛围,意境静穆宏深。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