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肠炎 憩室病 气痢

 fulhfulh100 2020-06-17

一、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基础方乌梅丸加减;慢性腹泻基础方为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味黄连丸。简易方:金银花炭,炒金银花;五更泻基础方为四神丸、附子理中丸、逍遥丸。

 , ,乌梅 15g, 五味子 15g ,升麻 6g ,,葫芦巴 10g。上方水煎服 ,每天 2次 ,每次 200ml。 患者 ,上述诸症均缓解 ,已无腹痛 , 便每日 1~ 2次 ,成形 ,偶带少量鲜血。上方中加入仙鹤草 30g ,共为细末 ,制为水丸 ,每天服用 2次 ,每次 9g ,连续。1年后行结肠镜检查为乙状结肠及直肠慢性轻度炎症性改变 ,未见溃疡。 随访2年未复发。
  体内有管状腺瘤的人,有两个常见的症状,一个是拉肚子,一个就是放屁比较频繁

有人因为长期肠鸣、腹胀、便溏、嗳气,被推荐用参苓白术散成药。这一用,你猜用了多久?将近半年。半年以后,此人消化转佳,从前的诸多问题都大大改善,不适感消失。

患者脾阳不足,湿邪就得不到化解。湿邪郁滞日久,患者就会生湿热。脾阳虚和湿热留滞的局面,就这样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体内了。这个情况,其实在慢性肠炎患者里很普遍。久病,伤阳。肠炎日久,确实容易形成脾阳虚。而湿邪郁久,也确实容易化热。所以,具备这个特点的慢性肠炎、泄泻患者不少。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过于温阳,则助长热邪。过于清热,又怕进一步伤了脾阳。

两个连理汤理中丸加上茯苓、黄连,是《秘传证治要诀类方》里的连理汤。还有一个,是《症因脉治》里头的连理汤。后者,没有茯苓,只是理中丸加上黄连。

连理汤能干啥呢?就是在温补脾阳的同时,解决湿热。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黄连,恰好可以清热燥湿。如果再加一个茯苓,清湿热的效果更好。

糯米糊   【功效主治】泄泻。(《医学入门》卷三)

【组成配方】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慢火炒干)、山药一两

【用法用量煎法】 上为末,每半钟加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早晨极滚汤调服。

(一)、胡希恕:过敏性结肠炎用乌梅丸原方

乌梅15,黄连6.黄柏6,制附片9,干姜6,细辛6,党参9,当归6,桂枝9,川椒9,

(二)、罗大伦:乌梅丸的核心药+茯苓白术山药    

慢性腹泻基础方:乌梅9克、黄连6克、黄柏6克、制附子6克、炮姜6克、艾叶3克、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山药15克 20剂

何庆勇医案   黄土汤治愈反复大便急20年

女,54岁,初诊: 2016年12月10日。反复大便急20年。10年前,患者出现腰两侧肌肉冷痛,后脑勺发凉,每逢冬季即觉腰冷痛。刻下症:大便急,经常性弄脏内裤,大便1日1次,偏稀,咳则溲溺易出,腰两侧肌肉冷痛,后脑勺发冷,全身偏怕冷。体型偏胖,面色偏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这个患者大便特别急,而且还经常排出一点屎出来,把内裤都搞脏了,腰骶部冷。这一看就是典型的黄土汤证。医圣张仲景苦口婆心的告诉我们:大便失禁,大便急,黑便,身上怕冷。大便失禁,大便急,黑便这三个症状有一个就行。

我们就按照张仲景所说的症状来对应这个患者,这个患者有大便急,大便经常弄脏内裤,这应该是大便失禁,腰两侧肌肉冷痛,这就是黄土汤证完全都对上了。那就是《金匮要略》原文所说:“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有人会说,这个患者没有出血啊,如果这个患者再往下走就会出血。

中医诊断:遗矢,黄土汤证。治疗:方用黄土汤。

灶心土90g (包煎)、生甘草15g、生地黄15g、炒白术15g、阿胶珠15g、黄芩15g,、黑顺片15g (先煎)。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3剂后,腰两侧、后脑勺发冷即愈,服用7剂后大便急即愈。治疗:续进原方,稍加剂量。

生甘草18g、生地黄18g、炒白术18g、黑附片18g (先煎)、阿胶18g、黄芩18g、 灶心土90g。14剂

患者诉现大便已经能自行控制,无大便急的情况,诸症痊愈。随访1个月,病情无复发。整整20年的痛苦从此解放了。

王庆国溃疡性结肠炎六种类型

盖腹泻 、腹痛 、喜温喜按 ,因脾阳不足所致 ;

黏液脓 血便是因湿热 蕴肠 、化腐成脓 所致 。脾 肾阳虚为本 ,湿 热瘀血 为标 ,正虚邪 恋 ,以致脾 胃 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 司,湿邪壅滞,与气血相搏,损伤肠 络 ,化腐成脓 。

灌肠儿茶

口腔溃疡含点儿茶,可以恢复快而且不痛

1、湿热蕴结型 舌苔厚腻 葛根芩连汤 芍药汤合方化裁 :葛根 20g,黄芩 10g,川连 10g,黄柏 10g,白头翁 10g,当归30g,白芍 30g,木香 10g,槟榔 10g。

2、肝脾不调型 痛泻要方加减,腹痛肠鸣,泻后痛缓 ,大便夹黏液或脓血,嗳气纳少,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 病情每因情绪波动而变化 ,口苦心烦,失眠,口渴欲饮 ,不思 饮食,食后腹胀,午后为甚,手指麻木 ,下肢肿胀,溺黄而少, 舌边尖红苔白而厚,脉弦而缓。方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药物组成 :柴胡 10g,黄芩 10g,桂枝 12g,干 姜 12g,煅牡蛎 30g,白术 20g,白芍 20g、防风 l0g、陈皮 10g,炙甘 草 10g。

3、肝热脾寒,口苦 心烦失眠 苔薄白 柴胡桂枝干姜汤 煅牡蛎,天花粉

4、脾虚下陷 病程久之后 苔薄白 升阳  补中益气丸

5、脾肾阳虚   顽固不化 滑脱不禁 附子理中丸

6、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援绝神丹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 :当归 20g,白芍 20g,法半夏 15g,炒黄芩 10g,黄连 10g,干姜 10g,炒白术 15g,党参 15g,炙甘草 10g,制附片 10g,薏苡仁30g,败酱草 30g。

食疗莲子芡实粥  山药鸡内金粥

《本草纲 目》谓葫芦巴:“味苦,大温,无毒 ”,主治“元脏虚冷气 ”。盖脐中和小腹属于少阴 肾即元阳所居之处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见脐中和小腹疼痛,证属肾阳虚寒凝者,加入葫芦巴可温阳散寒止痛,每收卓效 。

一般认为 ,脾阳亏损、湿热内盛是溃疡性结肠炎 的主要病机。腹泻、腹痛、喜温喜按 ,因脾虚所致。黏 液脓血便因湿热蕴肠、化腐成脓所致。 脾虚为本 ,湿热为标 ,正虚邪恋 ,以致脾胃升降失常 ,大肠传导失 司 ,湿邪壅滞 ,与气血相搏 ,损伤肠络 ,化腐成脓。 湿为阴邪 ,最伤阳气 ,阳气益虚 ,浊邪积益甚 ,终至病程 缠绵 ,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兼有肾阳虚 ,先天禀赋不足 ,肾阳不能温煦 ,引起脾虚;腹泻日久 ,脾阳亏虚 , 也会伤及肾阳 ,出现恶寒肢冷等症状。 王老师认为 ,

除了脾虚湿热以外 ,

溃疡性结肠炎还与肝郁气滞、肝血不和关系密切 ,肝气不调 ,克伐脾土是其发病的重 要因素。且本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生气或抑郁时 容易诱发 ,均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与肝气不调有关。总 之 ,本病的病位在大肠 ,涉及脾、肝、肾 ,基本病机是 脾虚为本 ,湿热为标 ,并兼有肝气失调和肾阳亏虚。 2 辨治经验 根据本病病机特点 ,王老师创立了以温阳补脾、 调肝和血、祛湿止泻为法的专病专治方。该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痛泻要方和援绝神丹合方加减 ,

柴胡 6g,桂枝 10g ,干姜 10g ,当归 30g ,白芍 30g , (炒 ) 白术 15g ,陈皮 10g ,防风 10g,升麻 5g ,葛根 10g , (炒 ) 黄芩 15g ,黄连 15g ,败酱草 30g ,薏苡仁 30g。肾阳虚 , 下腹痛明显者 ,加益智仁、附子、肉桂;气虚者 ,加黄 芪、党参;肝郁明显者 ,加木香、乌药;脐周痛者 ,加葫芦巴;五更泻者 ,加四神丸;便鲜血者 ,加仙鹤草、藕节炭 ;大便滑脱者 ,加乌梅、五味子、诃子;湿热明 显者 ,加白头翁、凤尾草。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伤寒论》中用治“汗而复下” 引起的少阳病兼气化失常证。 刘渡舟教授将本方的 适用范围扩大到一类以肝热脾寒或肝郁脾虚为主要 病机的病证 ,如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

王教授在临床上常用的灌肠药物有 :儿茶 、白芨 、五倍子、赤石脂等,并 加用锡类散等中成药

治疗湿热证 ,祛邪而不伤正。 另外 ,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时 ,慎用收敛 止血药。 湿热蕴结 ,化腐成脓 ,损伤肠络 ,则有便脓 血 ,湿邪不去 ,则脓血不净 ,故应清利湿热 ,而不可急 于止血 ,以防闭门留寇。出血量较多或大便成形而便 鲜血时 ,可酌情加入仙鹤草、藕节炭等。 对于腹泻症 状较重患者 ,在口服药时配合灌肠治疗 ,药物多选用 儿茶、锡类散等。 3 验案举例 李某 ,男 , 35岁 , 2003年 10月 13日初诊。主诉腹 泻反复发作 10余年 ,现大便每日 10余次 ,黏滞不爽 , 大便不成型 ,黏液较多 ,时伴少量便血 ,色暗红 ,腹痛 隐隐 ,肠鸣 ,以脐周及小腹为重 ,睡眠差 ,情绪抑郁 , 舌淡胖、苔白腻 ,脉沉细弦。行结肠镜检查 ,诊断为溃 疡性结肠炎 ,病变以降结肠以下为主。中医辨证为脾 肾阳虚、肝郁血虚、湿热蕴肠 ,治疗以温补脾肾、柔肝 养血、燥湿止泻为法 ,处方: 柴胡 6g ,桂枝 10g ,干姜 12g ,白芍 30g ,当归 30g , (炒 )白术 20g ,陈皮 10g,防风 10g , (制 )附子 12g ,薏苡仁 30g,败酱草 30g ,乌梅 15g, 五味子 15g ,升麻 6g ,葛根 10g , (炒 )黄芩 15g,黄连 20g ,葫芦巴 10g。上方水煎服 ,每天 2次 ,每次 200ml。 患者服药 1个月后 ,上述诸症均缓解 ,已无腹痛 ,大 便每日 1~ 2次 ,成形 ,偶带少量鲜血。上方中加入仙 鹤草 30g ,共为细末 ,制为水丸 ,每天服用 2次 ,每次 9g ,连续服用 2个月。 1年后行结肠镜检查为乙状结 肠及直肠慢性轻度炎症性改变 ,未见溃疡。 随访2年未复发

(三)、高忠英

乌梅12 g,黄芩炭10 g,炒黄柏10 g,肉桂6 g姜炭10 g,银花炭10 g,党参15 g,当归10 g,白芍15 g,炒槐花10 g,赤石脂10 g,枳壳10 g,地榆炭10 g

(四)蒲辅周治疗慢性腹泻: 理中汤加味,补中益气丸

(五)、朱良春治疗慢性腹泻:仙桔汤:仙鹤草30g,桔梗8g,白槿花、炒白术、炒白芍各9g,乌梅炭、广木香各4.5g,炒槟榔1.2g,甘草4.5g。

(六)、施今墨:慢性腹泻,每日早服香砂六君子10,下午服四神丸6克,临卧前附子理中丸

     施今墨:五更泻属于肾虚,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味。早上服四神丸10克,临卧前服理中丸

赵绍琴: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灶心土;陈皮10克,防风6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荆芥炭10克,灶心土30克。此法不独治疗五更泄,凡泄泻如暴注下迫者,无问远近,皆当作热利治之,用此方法必效。

(七)刘渡舟用加味黄连汤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黄连10g、桂枝10g、柴胡10g 党参12g 半夏15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刘渡舟用大黄牡丹皮汤和四逆散,治疗肠有滞热

大黄3g、丹皮12g、冬瓜仁30g、桃仁14g、双花15g、柴胡12g、枳壳10g、木香10g

连梅汤加减  清心泻火,滋肾养液

腹泻油便伴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大而数,良由肝气疏泄太过,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乌梅6g、黄连4g 生山药10g、麦冬30g、沙参15g、白芍18g、玉竹15g、生石膏15g、炙甘草6g

乌梅10g、黄连10g、牡蛎30g、麦冬10g、沙参10g、白芍12g、炙甘草10g、党参10g

(八)、白头翁汤,热性痢疾,厥阴下利,湿热内蕴

(九)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病毒引起的肠炎(如:轮状病毒)专方,一般一剂见效。

二、国医大师治疗腹泻医案

1、胡希恕(过敏性结肠炎)医案:索某,男,57岁,初诊1965年7月16曰,腹泻、腹痛3年,三年前患肺炎,愈后,遗长期腹痛、腹泻。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曾找数名中医治疗.但经年无效,其方多为香砂六君子、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近症:腹痛、腹泻。日2~3行,每吃油腻则加重,常胃脘疼、痞满、肠鸣,头痛,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舌苔白腻,脉沉弦细,左寸浮,体质肥胖。此寒热错杂证,为厥阴太阴合病,与乌梅丸,给予汤剂:

乌梅五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黄柏二钱,当归二钱,制附片三钱,川椒三钱,桂枝三钱,党参三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口苦减,四肢觉温.大便日1~2行,上方继服14剂,胃脘痛已.大便日一行。

按:此亦里虚寒饮下利,因寒饮久滞,正邪相争,饮郁久化热,出现寒热错杂之证。与例11不同的是,彼阳气、正气相对强。此阳气、正气明显虚。因呈半表半里虚寒证与太阴病合病,即为厥阴太阴合病,为乌梅丸方证,故与之愈。

2、刘渡舟下利(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林⨯⨯,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初诊。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黏液,两胁疼痛、口渴、欲呕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沈弦。辨为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为疏加味黄连汤

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蔘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服药七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七剂而病愈。

[按语]本案为上热下寒之证。上有热,下有寒,寒热格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与本案相符。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后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收功,在于寒热并调,肝脾同治之法。

古籍《独选志》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得了“气痢病”,控制不住地放屁,经多方治疗均无效,于是下了皇榜征招能治此病的神医。当时皇宫仪仗队里的一张姓人士揭榜献方,秘方为牛乳煎煮荜茇。这是他本人亲身试验过的,服用后病除。太宗照此方服下,果然灵验。后来太宗旧病复发,二次按此方服下,病又好了。药方的疗效,却是比较确实的,据载所献的药方是:牛乳250克、荜茇15克同煎煮。取汁一半空腹喝下,日饮一次。

  唐刘禹锡对这件事也作了记载,并说此方经多次实验,对治疗虚寒内冷的病症很有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乳煎荜茇治“气痢”有效。他认为“气痢”是由于寒热不调引起。牛乳,性微寒,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荜茇,性温热,有温中散热、下气止痛之效。用牛乳和荜茇一寒一热使阴阳得到调和,所以适用此症。(闻直)

新鲜淮山药200克,去皮切片熬汁,熬煮2-3遍,喝汁。可治气痢

3、张镜人:肠功能紊乱 (肝胃不和)

李××,男,40岁。初诊:1991年2月19日。大便溏泄已久,每多腹痛阵作,泻后痛减,偶有粘冻便,日行2-3次,形瘦,纳呆。舌苔薄腻,脉弦细。检查:大便常规无异常,大便培养阴性,钡灌肠摄片无异常。辨证:木旺侮土,胃肠不和,运化失司。

诊断:肠功能紊乱 (西医)。泄泻 (中医)。治法:抑肝扶脾,健脾助运以和肠胃。

方药:炒白术9g 炒白芍9g 防风炭9g 炒陈皮6g 炙甘草3g 蚂蚁草30g 炮姜炭6g 黄芩炭9g 炒山药9g 煨木香9g 台乌药9g 炒山楂、六曲(各)9g 香谷芽12g

随访:患者以上方加减治疗半月余,大便次减,日行1~2次,便形较结,腹痛基本缓解,注意情志调摄,节制饮食,治疗2个月后,泻止痛缓,胃纳渐增。

**有人因为长期肠鸣、腹胀、便溏、嗳气,被推荐用参苓白术散成药。这一用,你猜用了多久?将近半年。半年以后,此人消化转佳,从前的诸多问题都大大改善,不适感消失。

4、施今墨治疗慢性腹泻

男,44岁。初诊 1952年7月7日,4个月前曾患急性肠炎,日久不愈,又成慢性腹泻,多则日行10余次,少则4-5次,屡治无效。如厕频频,小便量少而不畅,左下腹隐痛,且有硬块,口渴而不思饮。舌苔厚腻,脉象濡滑。【诊断】急性肠炎治之不及时,日久难愈,久泄脾运,运化失职,消化力减,口渴而不思饮,湿重之故。【治法】法应健脾利湿,消积行气。

苍术炭6g,白术炭6g,蚕沙6g(血余炭6g,同布包),海浮石10g(醋煅瓦楞子25g,同布包),焦薏苡仁20g,香附6g,姜厚朴5g,莱菔子6g,莱菔缨6g,滑石6g,茯苓6g,车前草10g,墨旱莲10g,茱萸、川连各5g(炒),陈皮炭6g,通草5g,炙甘草梢3g,焦鸡内金10g。三剂。

【二诊】服药三剂,感觉非常舒适,遂又连服六剂。胀满减轻,大便每日3-4次,腹痛已愈,食欲增进,但觉气短头晕。【处方】前方去鸡内金、车前草、墨旱莲、通草,加党参10g,紫苏梗5g,桔梗5g。

【三诊】前方服六剂,大便稀软,有时可呈条状,日行1-2次,晚间感觉腹胀,左下腹中硬块。触之较前柔软,亦不疼痛。【处方】苍术炭6g,白术炭6g,血余炭6g(禹余粮10g,同布包),海浮石10g(醋煅瓦楞子25g,同布包),党参10g,茯苓12g,厚朴5g,茱萸、川连各5g(炒),诃子6g,藿香梗5g,桔梗5g,炙甘草梢3g。10剂。

《 施今 墨医案》 治胡某大便溏泻病案, 每日 早服香砂六君子丸10g, 下 午服四神丸6g, 夜临卧服附子理中丸1丸; 又如叶天士分别在肾经和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来补其不足的择时服药法。

四神丸是温补命门之火

5、周平安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生黄芪30g   金银花炭30g   生地黄炭30g   地榆炭30g   穿心莲15g   土茯苓15g   黄连8g   黄柏10g 炮姜10g   木香10g   秦皮10g   诃子10g 补骨脂15g   肉豆蔻6g   焦山楂15g   炙甘草6g   生晒参10g   日服一剂

灌肠方:苦参15g   生黄芪30g   珍珠粉1.2g     关黄柏15g 三七粉3g   当归15g   白及15g   白芷15g

西黄胶囊0.25   浓煎100ml保留灌肠,日一剂。

6、摘自罗大伦新浪博客         

慢性腹泻基础方:黄连6克、黄柏6克、制附子6克、炮姜6克、艾叶3克、乌梅9克 党参9克、白术9克、山药15克、茯苓9克

慢性腹泻,虽然证型很多,但是我的体会是:绝大多数都是厥阴之病。张仲景把乌梅丸汤证放在厥阴篇里,这个厥阴是六经的最后一经了,张仲景认为,这种长期的腹泻是寒热错杂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热,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一个病,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寒或者热的思路来治疗它,要寒热并调,于是,他就给出了一个方子:乌梅丸。他说,乌梅丸“又主久利”,这个“久利”,就是长期的腹泻。

在用这个方子治疗慢性腹泻的时候,核心的药物是:寒的药物:黄连、黄柏,热的药物是:制附子、炮姜、艾叶,然后收敛的药物是:乌梅。这六味药是基本方子,这是乌梅丸这个方子的核心药物,原方里面还有几味药,此处可以不用,我们用的是仲景的思路,未必用他的原方。然后,我们再加上一些补脾气的药物,就是党参、白术、山药、茯苓。 这个方子是基础,可以让当地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

这种慢性腹泻通常都是几年沉积下来的。开始患的时候,可能是有湿热,没有清除干净,于是最后也伤了阳气了;还有的是开始就伤了阳气(比如连喝若干瓶冰啤酒),结果阳气无力抵抗外邪,湿热又进来了,总之最后形成了一个寒热错杂的格局。

  所以,治疗起来也要多服几副药,我通常是让服用三副,看看效果,如果无效,就不用服了(这种情况很少),有效,那么就继续服用,一般二十副基本就好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服药期间要忌口,戒酒,不吃油腻的食物,等完全好了以后,再慢慢放开。

注意:患者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排除肠癌的可能,因为肠癌很多也是腹泻,便秘和腹泻交替,所以一定要排除,不要把肠癌当做慢性腹泻来治疗了。

7、几种腹泻:JT叔叔:他就是一直要跑厕所,也不见得是很凶猛的拉,可是这个,过一 下就要跑厕所,过一下就要跑厕所,理中汤加黄芪很有效,那,你说肚子 痛嘛也没有很痛,说那种疯狂水泻吧也没有疯狂水泻,可是你看他一天上厕所几次,六次, 你知道这种程度的,那理中加黄芪就很有用。 葛根芩连汤。那个时候的大便你主观会觉得烫屁股,然后 比较臭,上半身是有点喘喘的,而且常常是拉肚子的时候是满头汗的,这是葛根芩连汤症的特征。那肚子剧烈绞痛而拉肚子的黄芩汤症,大便也是偏烫偏臭的。那另外还有呢,就是厥 阴病的那个白头翁汤症啊,大便也是偏烫偏臭的 ;附子理中汤,以完全针对的主治就是霍乱病的那种,一直水泻一直水泻的状态,如 果病人或者你自己拉肚子拉得那个水实在是量有点太多, 你会觉得好像快要脱水了;慢性的完谷不化,他平常大便他不是拉稀, 他就是大便是比较偏稀的, 然后大便里面时而会有一点菜渣什么的, 那这种时候长期调理, 用附子理中汤, 可以的, 好。 所以你急性的完谷不化四逆汤不要用附子理中。 完谷不化就是你的这个寒, 已经寒到肾脏那 边去了,因为肾脏寒了,所以脾脏就不做事了。 34.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水泻,口一直没有 很渴的话, 那就是单纯标准的太阴病, 给他开药呢, 就开理中汤、 四逆汤之类之类的。 干姜、党参、白术跟炙甘草,这四位药一样多就可以了,如果觉得这个人气比较虚,党党参加倍也 可以。如果你觉得这人比较偏湿,你白术要换苍术。 35. 如果你水泻拉肚子,觉得是太阴病,一把脉根本脉就是浮的,那这个病邪它主轴还 是在太阳区块,就算沾到了太阴病,你还是不用太阴治,如果脉是浮的,就算这个人再吐再 水泻, 你直接开桂枝汤。 有一些方剂是介于太阳和太阴之间的, 比如理中汤可以加点桂枝啦, 或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之类的哦。——JT 36. 黄芩汤症的脉一定是偏洪,偏浮,偏滑,偏弦,那太阴病沉沉塌塌的,太阴病的感 觉,通常是不会有很明显的那个大便烫屁股的感觉,就是哗啦啦那样子水泻水泻水泻,拉的 水比较多,食物比较少。厥阴病的白头翁汤症,拉出来是那种你好像噗叽一坨黏黏的大便, 里面或者有带脓带血,然后偏烫偏臭。

7、首届国医大师任继学用骨碎补、生车前子、炒车前子、生山楂、炒山楂五味药组成结肠炎奇效散。现已开发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功能温肾暖脾,化瘀导滞 ,主治久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胀下坠,便黏液或脓血者。

8、国医大师张磊:生山楂15g,炒山楂15g,生车前子15g(包煎),炒车前子15g(包煎)

方源:清代陈修园书中。适应病症:用于慢性泄泻,腹内有积滞者。症见大便次数多,泻前腹痛,泻后痛减,或不痛但泻者,无虚寒症状表现,经多方治疗无效者,皆可使用。在临床使用时,待服用一段时间后酌情加入生山药15g、炒山药15g以健脾益气,效果更好,对于久患泄泻者,询其用补法、清法皆无效者,使用本方,每获良效。此方药物生熟并用,有燮理之妙,不可随意更改。

 北京中医药大学 翁维健《药膳食谱集锦》:

 酒浸杨梅:鲜杨梅不限量,洗净,浸泡在果酒(如葡萄酒)中,三日后食用。每次3个,一日2次。可治疗腹痛泄泻症。

  荔枝粥《泉州本草》:干荔枝肉50克,山药与莲子各10克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入淘净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每晚食用。可治疗老年晨起腹泻(五更泻)症。

憩室病

憩室是肠黏膜层因肠内压力长期过高而被压入结肠肌肉的格状结构中而形成。结肠憩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以后天性为多。憩室的形成,尤其是在左结肠,几乎皆为老化现象,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生。憩室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若其开口被阻塞时,则形成憩室炎。过去认为憩室病要用低渣膳食,现在正相反。70个患者改成高纤维膳(包括每天3~45g麦麸)后,62人中有36%症状减轻,52%症状消失。另48个患者以麦麸饼干增加膳食纤维4.5g,为期6个月到3年,73%的患者症状得到控制,33%%疼痛消失。用安慰剂作双盲法试验得到类似结果。结肠内容物少后,肠腔狭窄,易形成闭合段,从而增加肠内的压力。同时,粪便硬和粘,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排便,易得憩室病。膳食纤维增加粪的体积,能吸水,可降低硬度和粘度,有一定好处。

患上了慢性结肠炎等病了。可以试试资生丸

 同仁堂的补益资生丸,又叫资生丸。根据明代缪希雍的名方制作的,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白扁豆、山药、山楂、六神曲、麦芽、莲子、薏苡仁、芡实、泽泻、豆蔻 、化橘红、藿香、桔梗、黄连。

适用于脾胃不适,慢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补益资生丸由参苓白术散加味而成,具有良好的滋养脾胃的功效,由明代大医家缪希雍创制。缪希雍从小体质弱,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缪希雍凭借那样的体质是很难存活下来的。然而,通过后来的记载,我们却惊奇地发现缪希雍不仅体格强健,并且很长寿。据说,他强壮的体魄和长期服用的补益资生丸密不可分。

 亲友中有人用过资生丸治疗慢性腹泻,不仅长期的腹泻好了,而且失眠也随之痊愈。

补益资生丸不仅治疗腹泻还可以保胎。

 资生丸,原来的名字叫保胎资生丸,因为缪希雍认为,之所以有的孕妇怀孕到了第三个月就流产,那是因为脾胃之气不足,吸收的营养不够,无力奉养胎儿了,所以才会流产,如果补足了脾胃之气,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对于这种情况,就用这个保胎资生丸来治疗。

 岳美中曾治一国际友人,患溃疡性结肠炎,腹胀,纳少,进食稍多即感脘部不适,大便时有粘冻,日二三行,消瘦。初用白头翁汤,继进赤石脂禹余粮汤,均无效应。后来反复思索,认为重点仍在脾虚,脾不健运,湿热蕴蓄,久羁肠道,遂成粘冻;脾失运化,精微不能输布全身而致消瘦。于是选用资生丸,改丸为散,日服9克,小量频投以治,重在培土,一月后大便转稠,本“勿动勿虑”之旨,守方不更,终至痊愈。

阿米巴痢疾:用葛根芩连汤。(倪海夏讲伤寒论)

锅焦丸:锅巴

腹泻食疗方:芋头煮至熟透,分早、晚两次服食,连服数日可治愈。(我用过,效果不错。)

三、五更泻

王洪图:关于“五更泻”病,许多书中多指“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候,首选方为四神丸。然则本人临床所见,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用四神丸治疗无效,改用疏肝理脾法却常能收功。究其所以然,关键在于“五更”即属卯时,此时辰与肝胆木气相应。由于木气旺盛,从而使脾土之气相对更虚,因此泻下定时。

我们以逍遥散(汤)为基本方,不仅治愈若干例“五更泻”患者,另有“甲亢”病人除心烦急躁外,亦常兼“五更泄泻”的症状,同样可用逍遥散加减而获效。

施今墨治疗命门火衰泄泻案

吴某,男,29岁,四年前曾患腹泻,未经医生治疗,服成药数日,腹泻次数减少。以后逐渐形成晨醒即急人厕便泻一次。初不介意,近两年则感体力日虚,消化无力,有时恶心,小便短少。舌苔白垢,六脉沉弱。

辨证立法:鸡鸣之泻是属肾虚 ,肾司二便,故有便泻溲少。六脉沉弱,虛寒之征 ; 舌苔白垢,寒湿不化,拟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治之。

处方:破故纸6克 五味子3克 炒萸连各5克 肉豆蔻6克 米党参10克 川附片5克 苍术炭6克 赤茯苓 12克 白术炭6克 赤小豆12克 血余炭 (禹余粮10克同布包)6克 干姜炭5克 炙甘草3克

二诊 : 服药二剂,无变化,症如前,药力未及,前方姜、附各加5克。

三诊 : 服药十剂,见效,大便时间已可延至中午如厕,仍属溏便 。体力较好,食欲增进,已不恶心,小溲也多,改用丸剂 。处方:七宝妙灵丹,早晚各服半瓶服二十日。

四诊 : 服七宝妙灵丹不如服汤药时效果明显,大便一日一次,仍溏泻,肠鸣不适,拟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合四神丸治之。

五诊 : 前方服七剂,大便每日一次已成软粪,肠鸣止,食欲强,拟用丸方收功。处方 :每日早服四神丸10克。晚临卧服附子理中丸1丸

按 : 天明初醒即须入厕,即所谓鸡呜腹泻。中医文献均记载为肾虚之候,缘以“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去,气去则阳衰,因而寒从中生 , 非自外受。治之以温肾阳。然泄泻无不与脾胃有关, 不独温肾。亦应温补脾胃,则收效甚速。本案即本诸此法,四年夙疾,五诊治愈矣。

赵绍琴治疗五更泻

牛某,女,50岁 1992年6月26日初诊患每晨必泻之苦已有年余。曾用四神丸、参苓白术丸、黄连素以及汤剂等治疗,均无效,专程来京求老师医治。现每晨起泻泄必作,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液寐梦多。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

辨证:肝胆郁热,木郁克土。治法: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姜黄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灶心土30克(先煎),猪苓10克,冬瓜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蔻仁4克,7剂

【二诊】药后症减,中脘堵闷见舒,展泻已止,大便成形,仍有夜寐梦多。脉弦滑,苔白腻。上方去冬瓜皮,焦三仙,加川楝子6克,7剂,以善其后。

【按】:五更泻又称为展泻。一般认为由肾阳虚衰而致,故又称为肾泻。然而赵老师认为,因肾虚而晨泻者有之。但更多的是肝经郁热之证,临证必须详诊细参,切不可轻率而断之。妄投温补则反增其热郁,南辕北辙,病无愈期。肝经郁热之晨泻,虽是久泻不止,但其脉弦滑数,弦为肝郁,滑散为是郁热化火,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属木,厥阴阴尽少阳初生,肝经郁热暴发,辄乘土位,脾胃升降失司,故而腹痛泻泄。老师用升降散加减,以宣郁清热,升清降浊。再“防风、陈皮、白芍乃痛泻要方去白术,以泻肝木补脾土,缓痛止泻。诸药相合,肝热清,脾胃和,晨泻止。老师常用之而无不效验。

 《刘渡舟验案精选》P99

泄泻1

张⨯⨯,男,33岁。腹泻腹痛有月余,经用卡那霉素等西药治疗,也服过理中汤、保和丸等中药治疗,未见减轻。刻下:腹部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则痛减,每日泄下便溏7~8次,大便中带有粘液。有时反酸、恶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见于右关。此乃木旺土虚,肝木乘脾所致,急以平抑肝木,培脾扶土。选用痛泻要方“白术芍药散”治疗:

陈皮10g、白芍30g、防风10g、白术12g。药服三剂,痛泻减其大半。续服三剂而愈。

泄泻2(慢性肠炎)

黎某,男,24岁。患者常年大便溏泄、每日三四行,少腹疼痛、一痛即泄、而有不尽之感,虽泻而其腹痛不减,大便带有白色粘液。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患者面色晦滞、胁肋胀满、口虽干而不欲饮、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小涩。此证为肠有滞热,热灼津液下注为利,又兼有肝气郁滞,疏泄不利,气郁化火等证情,而非一般腹泻之可比。治当用泻热破结,“通因通用”,散结理气之法治之,用大黄牡丹皮汤和四逆散加减:

大黄3g、丹皮12g、冬瓜仁30g、桃仁14g、双花15g、柴胡12g、枳壳10g、木香10g

五服都尽,少腹疼痛大减,大便次数减为每日2次,仍有粘液和下利不爽之感,此乃余邪不尽之症。又服五剂,少腹不痛,大便顺畅、每日一次、粘液不见。后以调理脾胃善后,数剂而愈。

[按语]泄泻一病,病因繁杂,寒热虚实宜仔细审求,切不可见泄即止,贻害无穷。本案泄泻,为实邪阻滞肠道所为,其辨证当抓住两点:一是腹痛泄泻,泄后其痛不减,大便不尽。此邪阻肠络,气机郁滞之象,与《伤寒论》所说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如出一辙;二是舌质暗红,脉弦小涩,表明肠有毒热,挟有瘀滞之物。正如《医宗必读》所说:“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泄,随证祛逐,勿使稽留,经曰:'实者泻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本方为大黄牡丹皮汤去芒硝,四逆散去白芍、甘草,加双花、木香而成。大黄能攻逐肠中湿热瘀结之毒,活血通络;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化瘀;冬瓜仁清肠中湿热毒邪;柴胡、枳壳、木香舒肝理气,疏通肠中气机;双花能清热解毒,止利。

泄泻3

庞⨯⨯,男,28岁。于1964年患腹泻,经治而愈。维持不久,大便又出现不调,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十数次不等。所奇怪的是在大便之后,继下棕褐色油脂粪便,所下多寡以饮食肉菜之多少为凭,偶或矢气从肛门迸出油液。大便之色黄白而不成形,并有肛门灼热与下坠之感。虽然腹泻大便带油,但其饮啖甚佳,每日主食在半斤以上,犹不觉饱。视其人身体怯弱,而舌红苔黄,切其脉则弦大而数。刘老辨为肝胆之火下迫肠阴,劫夺肠脂之证。疏方:

生山药10g、麦冬30g、沙参15g、玉竹15g、生石膏15g、炙甘草6g、白芍18g、乌梅6g、黄连4g

连服五剂,病愈大半,效不更方。又服五剂而病痊愈。

[按语]本案腹泻油便伴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大而数,良由肝气疏泄太过,大肠传导失常所致。气有余便是火,肝胆有火,下迫肠府,则必劫夺肠中阴津油脂,故便下油粪。治应泻肝中之火而坚肠中之阴。刘老以“连梅汤”加减为之。方用乌梅、白芍,味酸柔肝,又能收敛止泻;黄连既清肝胆之火,又能坚阴厚肠;生石膏清胃泻热;生山药健脾止泻;沙参、麦冬、玉竹益胃肠之阴。此燥湿相济之用也。服之则使肝气平而疏泄有序,肠阴固而泄泻自止。临床对于气阴两伤之久泻,用本方加减,俱有效验。

泄泻4

孙⨯⨯,男,76岁。1993年8月4日初诊。患者因大便秘结,医用“甘油”润通之法,服药后下油性稀便,一日三到四次,半月之久,不能控制。口干而渴,周身乏力。大便时肛门有酸胀之感。视其舌边红、苔白;切其脉弦而软。此乃损伤脾胃,升举无力,而使气津受损所致。治以收敛固涩,气阴双补之法。为疏:

乌梅10g、黄连10g、牡蛎30g、麦冬10g、沙参10g、白芍12g、炙甘草10g、党参10g

服三剂病瘳。

[按语]患者年高,气阴不足,不任滑利峻药,误用之则反致泄下不止,日久则气阴更伤,故伴见口渴、舌红等症。此为虚泄,治当收敛止泄,兼以养阴生津扶中,以防虚脱。方用乌梅、白芍、牡蛎酸收止泄,兼养阴津;黄连坚阴厚肠;炙甘草、党参甘温补气;沙参、麦冬滋养阴液。刘老用连梅汤气阴兼顾,消炎固脱,一方数义,颇具巧思。

下利1(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林⨯⨯,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初诊。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两胁疼痛、口渴、欲呕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辨为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为疏加味黄连汤:

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服药七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七剂而病愈。

[按语]本案为上热下寒之证。上有热,下有寒,寒热格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与本案相符。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后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收功,在于寒热并调,肝脾同治之法。本案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故获佳效。

下利2(慢性菌痢)

王⨯⨯,男,46岁。大便下利达一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收效不大。每日腹泻3~6次、呈水样便、并挟有少量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37.5℃左右)、舌红、苔白、脉沉弦。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西医诊断为“慢性菌痢”。辨证,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所致。治法:调脾胃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2枚

服汤两剂,下利次数显著减少,腹中颇觉轻松。三剂后则大便基本成形,少腹之里急消失。服至四剂则诸症霍然而瘳。

[按语]患痢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痛则不通,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为土,肝属木,脾家气血不利,而使肝木之气不达,故其脉见沉弦。又因久利伤阴,气血郁滞,脾阴不和,故见舌红。治用桂枝加芍药汤以调和脾胃,疏通气血,益脾阴,平肝急,兼能疏泄肝木。本方用于太阴病之下利、腹痛,别具一格。正如李东垣所说:“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药。稼穑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之妙法也”。临床运用本方时,如能抓住脾胃不和,气血不利和肝木乘土三个环节,则用之不殆,历验不爽。

下利3

姜⨯⨯,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一日六七次,后重努责,下利急而又排便不出,再三努责,仅屙少量红色粘液。口渴思饮、舌苔黄腻、六脉弦滑而数。此为厥阴下利,湿热内蕴,肝不疏泄,下伤于肠。唐容川所谓“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也。疏方:

白头翁12g、黄连9g、黄柏9g、秦皮9g、滑石15g、白芍12g、枳壳6g、桔梗6g

服两剂,大便次数减少。又服两剂,红色粘液不见,病愈。

[按语]本案为热性痢疾,所谓“若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也。湿热郁滞,腐血伤肠,损伤脉络,则下脓血,或见红色粘液。本案辨证当抓住两个主症:一是下利时里急后重;二是伴有口渴欲饮。故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陈修园说:“病缘热利时思水,下重难通此方诊”。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清肝,临床上用治阿米巴痢疾,效果理想。对湿热下蕴之下利,服之即效。如果湿热下利兼有阴血虚者,可加阿胶、甘草滋阴缓中。

寒邪”,拉出来的粪便是清稀的,  一感觉肚子难受,马上就得往厕所跑, 跑慢了就漏出来了。   再一个蹲到马桶上,“涮”就排出来了。“寒邪”拉出来的粪便不是特别臭。

“湿热”,粪便稍稠,颜色是黄的,黄稠的糊糊状,臭不可闻,排泻过程中,肛门口有一种灼热感。

     “食积”,泻下来的是没有完全消化的东西,稀的和稠的和在一块儿的,在稀的粪便中有一坨一坨的,或者稀的粪便中有颗粒状的,这种人排的粪便也是比较臭的,食积是积在胃里面的,感觉脘腹胀满,打酸臭的饱嗝--嗳气。

儿童克罗恩病复查需要哪些检查?

一般来说,除去血液生化检测,最主要的就是胃肠镜、胶囊镜或者小肠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粪钙卫蛋白作为无创检测,可作为平日检测指标。

 粪钙卫蛋白

钙卫蛋白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可以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粪钙卫蛋白就是粪便里的钙卫蛋白的含量,它的高低反映了肠道炎症的程度,可以提示不同的肠道疾病及疾病的活动程度。除了在炎症性肠病的随访中起重要作用,也可用于鉴别炎症性肠病与其他肠道疾病。

粪钙卫蛋白可提示近3个月的疾病情况,指标持续正常往往提示黏膜愈合;而持续处于高水平,往往提示炎症未缓解,即使自己感觉没有症状,也应该积极复查内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