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渣粑的情思

 心然的原香 2020-06-18

夏天回故乡,和秋秋走在乡间小路上。抬头看天,秋秋说,月亮长毛,明天要下雨。我说,月亮的样子,像一块豆渣粑。

豆渣吧,是一道菜。若干年前,是最便宜的一道菜。

豆腐房里做豆腐,最主要的边角余料是豆渣,如同酒房里的酒糟一般。酒糟是谷壳,没听说能吃。而这豆渣,是可吃的。

卖豆腐的摊子下面,摆着一桶豆渣,两分钱买一堆碗。奶奶端回来时,我闻过,有浓浓的豆味。它是豆类的纤维,会吸味。放在锅里炒时,得多放油,顺便丢几片白菜叶。炒出来的豆渣,玉白加翠绿,很是养眼。吃一口,有嚼劲,有豆香味。

炒好的豆渣,不能用筷子夹,得端起盘子往饭碗里拨。这菜不稀罕,拨多了,奶奶也不会用眼神制止。我喜欢把豆渣和饭搅拌在一起,一粒粒饭,一粒粒豆渣,珠玉圆滚的结合。

豆渣粑也是豆渣做成。那时候,遇到星期天,去好友平平家玩,看她母亲做豆渣粑。准备好的豆渣,先是放锅里炒,炒成六成熟后,盛出来放凉。炒豆渣的铁锅里,忌讳有油。若有,日后生出来的白霉,食用后对身体有害。豆渣炒成六成熟,是为了让豆渣粑更浓香。

该做豆渣粑了。平平的母亲拿起一个蚌壳,把豆渣均匀地铺在壳里,压紧,然后用另一个壳盖上,让豆渣成型,再倒出来放在铺满稻草的砖台上,每两个放一起,如同并排着的一双脚印。稻草,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天然的发酵剂。豆渣粑在稻草的作用下,经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慢慢发酵,生出一层白白的霉。

豆渣,豆渣,所谓的渣,是零散屑状的意思。霉有粘性,它在发酵成长的过程中,把豆渣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连同旁边那一块,也连得紧紧的。那层霉,远远看,如同铺了厚厚一层雪。说是霉,不仅无毒,且氨基酸含量非常高,是一道营养丰富暖老温贫的菜肴。

一个豆渣粑,不够,奶奶买回一对。它切成片的样子,我仔细看过,像海绵,有气孔。加韭菜炒成后,上面仍然有一个个细洞。不知怎的,我能接受白菜炒豆渣,却不能接受韭菜炒豆渣粑。浓浓的豆腥味儿不说,还糙口,像猪食糠似的。很多年里,想起它,就是难吃。

浓浓的夜色里,听我提起豆渣粑。秋秋说,现在的豆渣粑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我一听,一惊,怎么会呢?秋秋说,豆渣粑,有了新的吃法,放在火锅里煮。

猛地想起豆渣粑切成片后的海绵状,刹那间就能理解豆渣粑变成美食的原因。

它依附型的特质,在和肉类同煮的过程中,吸了饱饱一肚子汤。人们夹起它,一咬,满口生香,滋味绵密。不禁想起舒婷的《致橡树》:不愿做攀缘的凌霄花,借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豆渣粑,本无味,它依附肉汤鱼汤,让自己变得更美好。对自己,也是一种成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这首诗 ,有时会想,一个女子,面对优秀的丈夫,本身就存在一种无声的炫耀。这炫耀,和幸福有关。夫妻之间的依附,没有什么不好。

再一想,若把依附型改成吸附型,对豆渣粑的特性就会有新的解读。它本无味,但却愿意放空自己,用来吸收别人的精华。人,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要学习豆渣粑。把心放空,更好地吸收别人的智慧,更好地成为自己。

贫穷的年代,嫌它糙,不喜它。生活富裕了,它又慢慢被人爱上。没在汁水中时,吸收味道。吃进肚子里,它也吸收,吸收肚子里多余的油水。粗纤维的特质,还促进肠胃蠕动,对人的身体有利。

这里面似乎有矛盾,人们喜欢吃吸足汤水的豆渣粑,又希望它把肚子里存着的油水吸出来。与其这样,何必那样?其实,生活中充满矛盾的事物多,哪里想得过来。

反正,现在的豆渣粑,在舌尖上的故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