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灶——天水习俗1

 毕之航作品 2020-06-18
        准确的说,投灶是一种习俗。我们一般会说投篮、投递、投放 ,所以“投”的本义应该是给一种容器内投掷东西,“投其所好”就是如此,可见对物投掷,施动者和接收物体之间是不接触的,有悬空而进的意思。引申到人际之间意义有投靠、投降等等。
     

      对于天水投灶的习俗,就是主动投向灶君(灶王爷),是在人去世后,检验亡魂的一种古老仪式。
       一般在下葬前一夜(或为去逝后第三日夜)进行。逝者的家人必须早早退了灶台的柴火,保证灶台和烟道(天水民间俗称烟通眼或烟筒烟)是凉的。乡俗认为人死的时候,灵魂就被黑白无常拿去,如果能回来,人就不会死。亡魂被黑白无常拿去后先到阴间受审,判官会诘问生时作为,为保证亡魂自述的准确,去世三日后仍由黑白无常拘押到原主家,和灶王爷质对,化押。这一过程中他们来往只能从烟道进出,所以在当日,灶台要早早退火,以免烧伤亡魂,届时夜晚要紧闭厨房门,灶台上要筛上锅灰,放一碗清水,一双筷子,一张白纸,还要放一点馅饼。午夜到黎明前,严禁响动,以免打扰。鸡叫之后可进屋查看,如果灶台浮灰上有链子痕迹,说明逝者灵魂是用铁链被拉去的,如果只是细直痕迹则是被麻绳拽去的。如果铁链纹理越大说明逝者罪业越大;没有纹理,则说明灵魂是被请去的,自然说明逝者生前积了阴德。好像说,作恶者阎王就当罪犯捉拿去,为善者则被请去了。如果纸上有水珠,说明亡魂洗过脸,或哭过,等等。这个整个过程就叫投灶。

      只有投灶仪式结束后,逝者才被认为是真正过逝了(灵魂已去阴间),才可入殓,才可持服(服孝杉),然后可入土下葬了。
      这个民俗目前在农村仍然流行。在城里楼房,人们遭遇无灶的尴尬,因为楼房没有火灶台,更没有烟通(筒)眼。又因为灵棚搭设不在家里,不存在灵魂入户的问题。
      所以这个流行于天水的乡俗很有失传的可能。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人民对投灶是有虔诚愿望的,这一方面默认灵魂是存在的,至少让生者得到些许宽慰;另一方面对锅灰痕迹的辨认更进一步证明这种想象,甚至由此鉴别逝者的生平善恶。
      过去农家都会把投灶说得神乎其神。实际上所谓锅灰留痕——有的说是链痕有的说是绳纹,或馅饼啃咬过的缺口,纸上有水渍等等,如果真的存在,仔细想想,链子的痕迹其实是老鼠跑过的爪子印迹,馅饼上的缺口则肯定是老鼠享用了的痕迹。
       因而关于亡魂投灶不过是一个没人愿意说破的美丽谎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