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你要把二胎养在手机里么?”:用手机哄孩子,是父母最愚蠢的行为

 富书 2020-06-19

回复“写作”,报名亲子文写作营

精读妈说手机成为横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道鸿沟,虚拟世界导致亲子关系愈发疏离。

作者:蓼风轩(爸妈精读主创)


手机

不是孩子的安抚奶嘴

昨天去表哥家,提到了生二胎的事。

在一旁玩的侄子插话道:“天天说生二胎,爸爸,你要把二胎养在手机里么?”

大家哄堂大笑,侄子却认真地说:“我说错了么?叫爸爸陪我玩,他不是让我睡觉,就是把手机扔过来让我看动画片、玩游戏。还不如把孩子养在手机里呢。

我们打趣他:“你不喜欢玩手机么?”

他撅着小嘴:“手机是好玩,但不能老是和手机玩吧。”

细细想来,像表哥这种用手机打发孩子的人,真不在少数。

知乎上有不少妈妈求助:公婆带孩子玩手机怎么办?

也有网友表示,家人聚餐,只要是会说话的小孩,都拿着平板或手机。

美国非营利媒体机构的数据表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用电脑或手机的时间,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多两个小时。对穷人而言,手机是一种廉价的娱乐方式。

的确,面对熊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丢个手机过去,刷抖音,打游戏或者看动画片,都能迅速吸引他们,然后安安静静地呆一会。

手机就像安抚奶嘴一样,能暂时满足孩子的欲望。

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背后,藏着我们无法预估、无法想象的危害。

拿手机哄孩子

是父母最愚蠢的行为

有的妈妈看宝宝哭闹不止,就慌了手脚。

哄也不行,抱也不行,唯一有效就是打开手机,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他们很快停止啼哭。

然而,这看似是安抚行为,实际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伤害。

1、改变大脑构造

《JAMA儿科学》的最新研究称:儿童看屏幕太长时间可能改变大脑构造。

美国一儿童医院医药中心选取47个3-5岁的健康儿童参与实验,在进行核磁共振和认知检查之后,发现电子屏幕严重影响了孩子大脑处理信息的水平。

该杂志发表的其他研究,也证明用手机会延迟孩童的语言表达和注意力发展。

2、损害视力

都知道看手机会让视力下降。殊不知,手机对视力的损害远比想象的可怕。

扬州一家长为哄孩子,让2岁的宝宝看手机,导致近视高达900度。

合肥9岁男童一天玩手机10小时,变成斗鸡眼。

东莞15岁少年沉迷手机,近视达2400度,随时有视网膜穿孔或脱落的危险。

直接玩手机让视力严重下降,“间接”玩手机同样有不小的危害。

孩子睡着后,父母在旁边看手机也会影响孩子,造成视力下降、睡眠不实、激素分泌紊乱等问题。

3、颈椎、脊椎变形

使用手机时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缺少颈部运动,易引发颈椎病。同时损伤脊椎、腰和手部关节。

4、影响人际关系

长期使用手机,孩子沉溺网络,将无法在现实中和人正常相处,不能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怀疑自身价值,自我认同感降低。表现出冷漠、寡言少语的样子。

手机,无法代替父母陪伴孩子。

用手机哄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孤独。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的孩子,只能躲到虚拟世界中去,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帮孩子摆脱手机

先做到这4点

库克曾表示,自己平均每天看手机200次,是预想的两倍。

成年人尚且不能抵挡手机的诱惑,何况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

作为家长,一味地指责孩子,试图用粗暴的手段和命令的态度阻止孩子使用手机,只会爆发出更激烈的冲突。

手机成为横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道鸿沟,虚拟世界导致亲子关系愈发疏离。

越唠叨,越反感;越约束,越叛逆。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摆脱手机的束缚呢?

要先搞懂这4个问题。

1、了解孩子是前提

韩国著名笑星俞世润说:“一开始我误会了孩子,以为他就喜欢电视和YouTuBe。我不让他玩手机,又不告诉他怎样玩有才趣。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尝试改变的俞世润,找出纸笔,出些搞怪的题目,比如“请画出妈妈和爸爸的脸”,或者“写下自己觉得最好笑的单词”,让敏河在本子上写下答案。

看似幼稚的游戏,拉近了父子关系,让世润更了解敏河的内心世界。

就如敏河所说“哪怕只有纸和笔,只要和爸爸在一起,就比智能手机有趣。”

对孩子而言,手机只是父母的替代品。如果父母能及时出现,还要替代品做什么呢?

2、陪伴是一门艺术

有人会抱怨,好不容易下班回家,又要做饭、洗碗,哪有精力陪孩子啊。

其实,陪伴并不一定要放下手头的工作。

作家阿黛尔·费伯提出:把做家务和讲故事的时间有机结合,让孩子在你工作时读书给大家听。

他们骄傲地讲着自己喜欢的故事,既增加了词汇量,也获得了满足感。

不要害怕陪伴,只要你在孩子身边,就能给他安全感。

3、立规矩,也要有技巧

李玫瑾在《圆桌派》中提到,立规矩要趁早,等青春期再开始就晚了。

一次,外孙看动画片超过半小时,她把平板没收了。

外孙抬手给了她一巴掌,李老师说了句“你得给我道歉”就走开了。

外孙鼓起勇气给她道歉,她也给孙子解释了原因,让他知道姥姥都是为他好。

在尊重的基础上,祖孙俩建立了情感联系,从而立下了规矩:玩手机、平板要征询大人的意见,不能超过半小时。

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孩子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要把决定权教给孩子,不断调整,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规矩。

4、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有一个名为“手机”的雕塑,透过孕妈妈隆起的肚皮来看,里面的胎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手机。

还未出生的孩子当然是不会玩手机的,这个雕塑,想要警醒的是为人父母的我们。

作为父母,防止孩子手机成瘾的前提是,自己先摆脱手机的束缚。

《爸爸去哪儿》中,应采儿说,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她自己也从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

小时候没手机,但电视吸引力并不比手机差。

记忆中最憋屈的事,是全家都在看电视,非让我去睡觉。

“凭什么你们不睡觉?就因为你们是大人么?这不公平!”

几乎每个小孩都受过这样的委屈,为什么一旦变成父母,就忘了孩子的心思呢?

《后汉书》里有一句话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意思是,用行动来教育,别人会跟着做;用空话来教育,只会导致争吵。

有人说,我也知道不能老玩手机,要陪孩子看书。可我文化程度不高怎么办?

俞敏洪给出了答案:“只要你拿本书在孩子身边坐着,不把书拿反了,就一样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给孩子定规矩的同时,别忘了约束自己。

不要推卸责任,别再让手机取代父母的陪伴。

告诉孩子,别因为手机带来的短暂快乐,毁了自己的将来。

一部小小的手机,不会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真正的决定权,还在父母手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