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海曲上人 2020-06-19

纯属误解的一句诗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携手登临蒙山,赋诗抒情,成就了千古友谊的美名,这是临沂的文人骚客最为津津乐道的美谈之一。所以,李白杜甫同游山东费县东蒙山,是当地流传甚广的文史佳话。这些美谈佳话,都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李白杜甫真的登过蒙山吗?这本来就是诗歌欣赏的问题,但是,好像已经是一个真实的事实一样被大家认可了。

他们唯一的依据,就是杜甫写的一首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因为有”余亦东蒙客“这么一个诗句。杜甫的这首的全文如下: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这首诗中尽管有”东蒙客“三个字,但是,历代的解释并不相同。比如说,南宋黄鹤据 《唐志》云:蒙山在沂州新泰县,沂与兖州为邻,公在兖,故云东蒙客。黄鹤的注释,很有意思。他可能从阅读老看,杜甫没有到过沂州的可能,但是,杜甫诗中偏偏有”东蒙客“,这样,他就狡辩了一下,说,沂州和兖州相邻,这一相邻,不久等于杜甫到东蒙山了吗?

钱谦益就没有黄鹤那样精细,他也没有发现杜甫到底在哪。根据《寰宇记》说”东蒙山,在费县西北“的。浦起龙采用了钱谦益的说法。但是,仇兆鳌认为,不是。明清时期的《沂州志》、《沂州府志》,蒙阴、费县等蒙山周边各县的县志,以及新编的《临沂地区志》、《蒙山志》,全都收录了这首诗。费县还流传着李白、杜甫在蒙山前的杏埠村,游览赋诗的种种故事传说呢。这些传说,应该都来自于这些权威的杜甫诗歌的解释。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蒙山前的杏埠村

所以山东一个商业集团,为了在费县蒙山开发旅游,根据杜甫诗意设计了一组雕塑,名曰“杜甫与李白来东蒙山同寻范十隐居”。

开发地方旅游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把李白、杜甫在兖州一带旅游的故事搬到费县上演,这就有些与事实相背离了。李白杜甫并没有登过蒙山。要想把事实搞清楚并不困难,只须看看他们的年谱就可以了。

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后世一千多年的研究历史,早就把他们的身世生平研的非常究透了,他们何年何月行踪何处,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先看看李白杜甫年谱的记载

根据《杜甫年表》的记载,这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写于天宝四载(745年)。

此前一年(744年)秋末,李白回兖州任城(今山东济宁)探视家小;岁暮,杜甫也到兖州省父(杜甫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李杜两人在兖州相会。这是李白与杜甫继天宝三年之春的陈留聚会之后的再次相聚。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天宝四载(745年)春天,杜甫与李白同游于泗水之上。此时,北海(山东益都)太守李邕的从侄李之芳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司马,杜甫与李之芳是童年之交,于是杜甫邀请李白同游齐州。盛夏,李邕也自益都来会,一同宴饮于历下亭,杜甫写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此处我们需要略作说明:一般都认为,夏天与李邕相见 是李白杜甫同时去的,这是没有根据的。杜甫的诗没有一句提到他们一同与李邕相见。这说明,李白杜甫与李邕相见,是他们二人分别与李邕见面的。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返回兖州,一同拜访范隐士和董炼师,杜甫写下了这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秋末,杜甫回洛阳,与李白分手,杜甫写有《赠李白》诗,李白也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诗赠别。此后二人再未相见。

因为杜甫是与李白同游,我们还可以看看《李白年谱》的有关记载。

745年(天宝四载),李白四十五岁。春,李白在任城(今济宁市),留诗《送范山人归太山》、《送别》。夏末,李白与杜甫复会于兖州。继赴齐州(今济南市),会同高适三人,他们分别拜谒北海太守李邕。李白陪同李邕,在临淄游览了孟姜庙、杞梁坟和淳于意墓等胜迹,李白留诗《东海有勇妇》。杜甫陪同李邕游历下,而后西游临邑,李白返家任城。游峄山(今山东邹县境内),留文《琴赞》。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游的地方

深秋秋,李白、杜甫在任城再次相会。李白留诗《戏赠杜甫》。他们一同拜访隐士范十,李白留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宴陶家亭子》。

从李白、杜甫的年谱来看,天宝四载(745),无论是夏天还是秋天他俩只是在济宁、兖州、邹城、曲阜、济南一带活动,并没有登过临沂的蒙山。

3.杜甫诗中的范十隐居在蒙山吗?

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首诗,只是比较笼统地提到了“古城”,并没有确指何处。但是李白此行也写了一首诗,题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李白杜甫诗中提高到这位”范十“、”范居士“我们仅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位范隐士的住处,是在“鲁城北”。

俩出了鲁城北门,秋草丰茂,路径迷离,走不多远,走在前面的李白就迷了路,钻到了苍耳(又称“苍耳子”,临沂人称作“粘抢子”)丛中去,粘了一身的苍耳子。

那么,这个“鲁城”是哪座城呢?

一种说法是曲阜。“鲁城”是曲阜的别称。曲阜曾为鲁国都城,故名“鲁城”。明代李东阳《谒少昊墓》诗有“建都鲁城东,遗址有轩辕”,《谒尼山庙有述》诗有“迢迢鲁城路,望望尼山峰”,指的都是曲阜。

鲁城遗址位于今天的曲阜市,在泗河和小沂河之间,面积约10平方公里。泗河绕于城的西北,小沂河流经城南。城的西南到西北面有辽阔的原野。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根据历史记载,曲阜称作鲁城,是在春秋至隋朝之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国,始设鲁县。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鲁县入于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始实行郡县制,鲁为薛郡,郡治在曲阜。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帝刘启改封皇子、淮南王刘余为鲁王,以鲁县为国都。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诏改鲁县为“汶阳”,开皇十六年(598年),又改为“曲阜”,此后不再称“鲁县”、“鲁城”。

另一种说法是兖州。兖州是古九州之一。隋代大业二年(606年),兖州改为鲁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兖州为鲁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兖州。李白、杜甫寻访范隐士时,恰是兖州称作“鲁郡”期间。

此时,李白的家在兖州(据考证,李白的家在瑕丘城东门附近,大约在今天的兖州火车站一带),他俩一起到兖州城外寻访朋友,也是合乎情理的。

当时住在兖州城外的,除了范十,还有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等人,都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还写过一首《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开头两句是“月出鲁城东,明如天上雪”,诗中的“鲁城”指的是唐代兖州(鲁郡)之治所瑕丘城,即今山东兖州市。

因此,杜甫诗中的“古城”、李白诗中的“鲁城”指的都是兖州。李白、杜甫所寻找的范十隐居之处,既不是临沂、费县的城北,也不是曲阜城北,而是兖州城北。

李白诗集中,还有《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一诗,应该是与《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甫范侍御》同期写作。

此外还有《寻鲁城范居士失道落苍耳》、《送范山人归太山》。我以为“范侍御”、“范居士”、“范山人”应该都是同一个人,只是李白和杜甫在诗中对其称呼不一而已,比如说“山人”与“隐居”、“居士”有什么区别呢?这也难怪,古人好以爵里作为姓名代称,也好拿爵里玩笑。

这位“侍御”大概也如杜甫称李白“李侯”一样,是一种调侃,甚至就是“居士”二字的借用。不必当真。据杜甫的诗看,范十住在北郭,所以李杜二人对其称呼也措词不一。例如李白有“居士”之称,杜甫有“隐居”、“范十”之称。

好像李白所说的“居士”不属于道士之流,其实大可不必盯在字眼上为限,李白《寻鲁城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一诗就说“犹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标题上的“居士”到诗文中成了“野人”,这不是说野人居士皆不是的话吗?

故李杜二人的称呼其实都不很具体,正说明范十的身份其实并不重要。不过,李白与杜甫也应该在鲁郡相会过的。

吴五、范山人好像都是山东人,至于他们是不是定居在鲁郡的,就不好说,李白开元二十四年就住在鲁城之东的任城,天宝元年之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才得以入宫为翰林。李白在这里居住了五年,他的交游应该比较广泛。

事实上,这位范十与李白有世交,李白与他的关系,不是一般关系。范居士范十都是一个人,他就在兖州。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登过蒙山?你要读正确这两个字

贬出长安后,与杜甫同游鲁郡寻访范居士,应该是故友重逢之访,杜甫陪同,兴致更高,怎能因为诗中并无明确记录,就轻易否定不是写给杜甫范十的呢?。这些情况都说明,李白杜甫在鲁城一带同游。既然杜甫诗中的”范十“是在鲁郡,即唐代天宝年的兖州。李白杜甫把兖州用鲁郡来代替,这是古代诗人的常用手法。那么,李白杜甫当然就没有去过费县的蒙山。

杜甫诗中“东蒙客”的含义是什么?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首诗,之所以让临沂人误认为杜甫的这首诗写于临沂的蒙山,全是对诗中的“东蒙客”三个字的误导读所致。

在古代,“东蒙客”是“隐士”的代名词。典故出自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老莱子是客居东蒙,后世因以“东蒙客”泛指隐士。唐代诗人高适《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有“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宋代诗人卫博《病中书怀》有“怜我已深兄弟好,原从之子客东蒙”,都是引用了这个典故。李白是正式受过符箓的道士,他“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一副隐士派头。杜甫诗中说“余亦东蒙客”,也是以隐士自比,并不能因为有“东蒙客”三个字就证明这首诗是在“东蒙”(蒙山)所写。杜甫的《洗兵马》诗中有“张公一生江海客”,是说张良一生都在四处漂泊,并不能因为“江海客”三个字就认为张良一直生活在江海里面。

“东蒙”确实是临沂蒙山的古称,但是有关史料中并没有李白、杜甫登过蒙山的确凿记载。有人为杜甫的这首诗注解说:《唐志》有“蒙山在沂州新泰县西北”的记载。所以,南宋杜诗学者黄鹤,就想当然认为:”沂与兖州为邻,公在兖,故云”东蒙客“。这是一个人为的推理,推出来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可能,不仅没能证明这首诗写于临沂的蒙山,反而把蒙山给搬到新泰县去了。

其实,我们按照杜甫诗歌含义来看,”东蒙客“就是自称隐居者的意思。如果我们把李白杜甫二人当时都处于”失业“状态来看,”东蒙客“与杜甫后来创造的”失业徒“完全是一个意思。而且这句诗是”余亦东蒙客“,正说明自己和李白一样,也是因为没有工作,所以时间完全可以自我支配。

杜甫之所以称自己是“客”因为他们是这里的游人,而不是这里的居民。如果解释成东蒙这个地方的客,一个在鲁郡,一个在东蒙,李白杜甫怎么“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呢?

不过,现在临沂人民纪念李白杜甫没有错,历史上的文化传说是可以作为文化的,只是,文化,不一等对于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