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功能多,但应谨防这些不良反应

 风行天雨秋 2020-06-19

作者:邬时民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这是因为阿司匹林被誉为“一专多能”的药品,不但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还具有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等作用,但是对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潜在的风险,可能很多人并未引起注意。

目前有一项研究调查了超过一万两千名由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等其他健康问题而有中度心脏病风险的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的使用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这虽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服用降低患病风险的其他药物。

同时,对一万五千多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虽有好处,但却加大了严重出血的风险。牛津大学的简·阿米蒂奇说:“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大出血的风险增长了近30%,严重时会达到须入院治疗的程度。主要表现在肠道出血,或血液流入眼睛或大脑,如果流入眼睛,就会危及视力。”

基于近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上公布的这些研究结果,医生们的建议不会改变,他们说,阿司匹林对于心脏病患者是最有益的。

谨防不良反应


临床上发现,阿司匹林若服用不当,会产生以下药品不良反应:

1、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用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护胃。可增加胃黏膜保护剂或胃酸抑制剂,若还不能缓解对胃黏膜的伤害,需要更换阿司匹林,改用其他药物。

2、哮喘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是强有力的支气管收缩剂和促分泌素,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

由阿司匹林引发的哮喘临床上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约有半数以上的阿司匹林性哮喘患者伴有鼻息肉、鼻窦炎、鼻炎等鼻部症状。诱发的药物有: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APC)、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安乃近、安替比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氟灭酸、炎痛喜康等。

患有鼻息肉、鼻窦炎、鼻炎又伴有哮喘患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确诊属于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绝对禁用,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一些复方制剂,如银翘解毒片、平喘药(复方茶碱)内也含有解热镇痛药,应慎用。

3、阿司匹林对肝肾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剂量,其不良反应多为可逆性。阿司匹林主要在肝脏代谢,某些情况下可能与肝细胞发生过敏反应,因此肝功能严重障碍者慎用。服药时最好定期对肝功能进行监测,必要时停药、换药。

4、长期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出现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退等情况。但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影响肾功能,因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应遵医嘱,不要擅自加大剂量。

5、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常见于老年女性。

6、孕妇不能随意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在妊娠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导致母亲贫血、产前或产后出血、过期妊娠和产程延长。

大剂量阿司匹林对胎儿的影响包括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宫内发育受限、先天性水杨酸盐毒性和白蛋白结合力下降,孕晚期使用可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

尽管有研究显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益,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此外,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哺乳期慎用阿司匹林,尽管阿司匹林在乳汁中只有低浓度的分泌,但由于潜在的水杨酸盐毒性,可能会影响到婴儿的健康。

具体适用人群


那么,哪些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据美国媒体报道,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帮助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但是,最新研究显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弊大于利。

许多人会使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和肌肉疼痛,医生也建议长期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中风或是帮助心脏病患者预防其他心脏疾病。

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医生霍利·安德森说:“很明显,患有心脏病或者是大多数中风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有利于健康。阿司匹林可以减少人们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并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是防治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药物之一。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就是供应心脏或脑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以下人群适用阿司匹林:


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外周动脉病变的患者;

2.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

3.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男性大于等于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无心血管病与慢性肾病,但具有以上3种以外(含)危险因素者,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防止没有发生心脏疾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发生这类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