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都风土】从福州贡院到中山堂

 老朱748ib1xkur 2020-06-19

  贡院是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辞海》记载:“清代贡院通常建立于城内东南方。大门正中悬‘贡院’匾,大门内有龙门,再进为至公堂。龙门、至公堂之间有明远楼,至公堂东西侧为外帘,至公堂后进有门,入门为内帘。贡院两旁建号舍,以供应试者居住,北京及大省凡万余间,小省则数千间。以数十间至百间为一列,形如长卷,每卷用‘千字文’编号数(如天字第几号)。应试者入内即封号栅,俟交卷日方开。贡院外墙铺以荆棘,贡院亦称棘闱。”各省贡院布局因地而异,院内建筑物名称也有所差别。

《辞海》

  福州贡院作为福建举行乡试的场所,在丽文坊之东,即今鼓楼区中山北路中山堂一带。宋代试院在宣政街(清代按察司署地,后为总督署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建于城南郡学之北,成化七年(1471)由福建布政使朱英移建今址。正德十一年(1516),巡抚御史刘文静购民居益之,万历四年(1576)毁于火灾,次年重建。中为至公堂,后为衡鉴堂、抡才堂、主考官房。中为洗心亭,东西为五经考官房。外东为监临公所,西为提调监试公署。东有“对读”“受卷”“弥封”“内供给”四所,西有“眷录”“巡绰”二所。至公堂前为东西文场(试场),中为明远楼,西隅有了望楼。大门前有“天开文运”坊,东西各有坊:一曰“明经取士”,一曰“为国求贤”。东为三司公署,西为外供给所,中有登灜桥。又有坊曰“天衢”“云路”“龙门”,达于通衢大道。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三十八年(1699)、四十四年(1705)、五十六年(1717)先后增辟文场。乾隆九年(1744)御赐“旁求俊义”匾。乾隆十八年(1753)增建堂舍、增高墙垣、筑夹道、疏通沟渠。改龙门坊于二门内,移天开文运坊于旧龙门地,改署“为国求贤明经取士”坊。旧“为国求贤”坊,改为云路坊。道光六年(1826)重修,东西民房益广号舍千余间,撤旧砖百而新之,增拓高广,公署堂所悉加增拓。

  福州贡院曾经得到乾隆皇帝赐予“旁求俊义”的匾额和御书楹联,联曰:“立政待英才,慎乃攸司,知人则哲;与贤共天位,勖哉多士,观国立光。”

林则徐画像

  福建有很多历史名人在贡院中举,如:李光地、赵新、陈若霖、梁章钜、林则徐、林旭、曾宗彦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提倡立宪,结束长达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福州贡院因此也被改为谘议局和福建省临时参议会。

  今福州贡院多已毁,仅存至公堂。至公堂,在鼓楼区中山路23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中西合璧式会堂。民国元年(1912)四月二十日,孙中山在至公堂大厅接见学生代表,并向福建军政界要员发表演说。“现在我们虽已建立民国,但这不过是革命事业的开始。”孙中山说,黄花岗闽籍20多位烈士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未竟之志。为纪念孙中山,1932年贡院埕大街改名为“中山路”,“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

福州贡院至公堂(中山纪念堂)

  1998年省政府同意福州中山堂的修复和管理事宜由民革福建省委会负责,先后拨款近300万元用于中山堂的修复。民革福建省委会从2001年6月起进行全面落架大修,历时一年,使得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原有的风采。200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福州中山纪念堂”7个大字。2009年11月,中山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贡院其建筑虽多已毁没,但留下不少名人诗词。如明 林燫《贡院新成,沈、吴二方伯邀饮》:“使节双瞻下赤霄,新开文苑倚岧峣。炎蒸三伏披襟快,苍翠千山对酒遥。方岳虞廷咨舜举,誉髦周士伫贤招。泽宫回首他年忝,老去扁舟愧圣朝。”陈文烛《中秋明远楼玩月》:“棘围何幸得追陪,绮席欢同月夜开。影倒河山多景色,寒迥星斗见楼台。九仙宝鉴窥帘细,三岛骊珠绕座来。把酒挥毫光万丈,悬知独有子云才。”

(来源:《福州晚报》·黄荣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