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运用“自我暗示”的力量使自已坚持下去?

 如何提升自信 2020-06-19


自信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并运用它,那就是自我暗示的力量。

     为什么有的人对于改变自己的意志很坚定,而有的人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行为,要么放弃,要么妥协,往往就是因为每个人给自己的自我暗示不同。

      自我暗示也可以理解为自我引导,自我暗示是根据结果来引导着自己目前的行为。比如自己从小就因为经常被否定、批评而很自卑,那改变自己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而自信的人要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可以,很多事情上有自己主见,敢于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常给自己暗示:我一定可以、我要先去尝试、我相信我自己能行等。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阿Q精神【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自我陶醉,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即刻忘却】,自我暗示并不是阿Q精神,因为最终的目的不同:阿Q精神是为了忘记当前的痛苦而进行自我安慰,而自我暗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以后都变的更优秀,为了重塑自己而对自己进行的鼓励、支持和肯定。

     来看一个故事:

     1940年6月23日,在美国一个贫困铁路工人的家庭,一对黑人夫妇生下了他们第20个孩子,这是个女孩儿,取名为威尔玛·鲁道夫。

      4岁那年,威尔玛同时患了双侧肺炎和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那个年代这可是致命的疾病,母亲每天抱着她到处求医,医生们都摇头说很难治好,母亲以为这个孩子又保不住了。然而这个孩子却最终挺过来了。

     但是却因为猩红热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残废了,从此她只能靠拐杖走路。当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奔跑玩耍时,威尔玛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像很多人一样,因为生理上的问题,和其他人不一样,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有一天,威尔玛告诉母亲说:“我心中有个梦想,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虽然身残,但并不影响自己有理想、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特别是对于感到自卑的人,也要敢于有梦想。】母亲殷切的关注着威尔玛问她什么梦想?威尔玛坚定的告诉母亲:“我想比邻居家的孩子跑得还快!”【当她有这个梦想的时候,当她敢于这样想的时候,证明她愿意为了这个梦想而承担、而奋斗!】母亲听完威尔玛的梦想以后,虽然一直不断的鼓励她,但是还是忍不住转过身留下了眼泪,因为她知道威尔玛的这个梦想永远难以实现,除非奇迹的出现。

      5岁时,母亲听说有个善良的医生免费为穷人的孩子治病,母亲推着威尔玛走了3天找到这位医生,恳求她为自己女儿治病,可医生检查过以后却拿出一副拐杖送给她,断定她终将不能正常走路,并告诉她:“你的孩子患的是严重的步儿麻痹,终生将用拐杖行走。”

     母亲失望的离开,但她并没有放弃,后来打听到一种方法,每天为威尔玛患有小儿麻痹的腿用热水泡和按摩,从那以后她每天都会给女儿做,而且还让家人只要有时间就去做,并不断的打听各种治疗偏方去尝试。

    一直到威尔玛11岁,她还不能正常行走,但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每天都会穿着特制的钉鞋练习走路。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己的梦想,暗示着自己一定可以独自行走,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她到12岁才终于可以一个人独立行走。

      这为她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进了一步,为了实现“比别人孩子跑的快”的梦想,她每天都会坚持练习四个小时,坚持练习短跑,直到练的小腿发胀、酸疼也不放弃。后来在学校运动会100米和200米短跑中获得冠军,震惊了全校,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一个残废,即便参加了也只是为了满足一个虚荣心,刷一下存在感而已,但是只有威尔玛自己心里清楚,她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拿冠军!

     在1956年的奥运会上,16岁的威尔玛参加4*100米接力赛,并和队友一起拿到了铜牌。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她参加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赛,连拿3块奥运金牌......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从小左腿残废的孩子能够突破命运的低谷,并最终成为奥运冠军呢?她不断的自我暗示,使她形成了坚定的意志品格,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为了比别的孩子跑的更快”,并不断根据自己的目的调整着自己的行为,不断去克服困难,不需要别人要求、安排、强迫,而是主动的去行动。

     但是,自我暗示有两种情况,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这是积极自我暗示的结果。而如果我们给自己的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能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

威尔玛·鲁道夫

     为什么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作用?

     “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一个人发出信息,当人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不论是接受积极的暗示,或是消极的暗示,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方面。比如一个家长总是说孩子“很笨”,那么“很笨”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当遇到问题需要困难而思考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因为我很笨,所以我可能思考不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可以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上面故事当中母亲坚定的认为孩子可以,特别是当孩子在被具有”权威“的医生告知终将通过拐杖走路的情况下,母亲仍然没有打击威尔玛的梦想,使她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产生”我一定可以比别人跑的快“的想法,激励着自己坚持、突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