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我们的父母“等死”

 悟佛A 2021-04-23

作者|梦【媛创写作变现营学员】

“干嘛呢,您?”

“等死”。

这是前段时间看的纪录片里,一个孩子和一位手握拐杖坐在楼门口板凳上的老爷爷的对话。这位老爷爷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真实缩影。

这不禁让人内心一颤,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什么让可以让他生无可恋?那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这样?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每个人都在奔波忙碌。为孩子,为家庭,为工作,为车,为房,为梦想,为父母,似乎很少。

只要你留意,是不是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或打牌,或下棋或聊天,又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似乎大家都一样能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有些生过病的老人也会聚在一起,步履蹒跚的慢慢走动,有的手持拐杖,有的蹬着三轮车,想努力锻炼恢复,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

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提倡百善孝为先。

01 孝是立人之本。

孝是我们作为儿女作为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的基本品质。对一个人最恶劣的评价莫过于说“这个人连爹娘都不疼,能是什么好人?”

最近听说一位老人出了车祸,在日本务工的儿子听说之后打来了电话。

不是询问母亲状况,而是问涉事司机赔给多少钱,母亲能不能给他一些?他想多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大家一致评价这儿子完蛋了。还有什么事能比你的父母身体出现状况更需要钱?

在同龄人之中,他也算过得不错,车子房子都有,出国三年也有不少存款。但是人们永远不会用物质丰不丰富去评价一个人,孝道永远是众多品质中人们最注重的。

02 孝能照亮你人生的路

孝道是高贵的品质,能照亮你人生的路,让你一往无前,赐予你神奇的力量。

刘秀祥千里背疯母上学感动了无数人,他四岁丧父,11岁哥哥姐姐离家出走,只留下精神失常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

小小的他不止是要学习,还得干农活,做家务,照顾母亲,他承受着一个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小小的他知道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他发愤图强,刻苦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的中学。

为了方便照顾生病的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间茅草屋,为了维持生计,他写完作业就去捡破烂,拾菜叶,把好东西都留给母亲。

最终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压力过大,他第一次高考落榜。他也曾一度颓废,一蹶不振。

他想“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还有我的母亲,虽然他什么都不能给我,但是只要他健康地活着,我就拥有打败一切困难的力量。”

复读一年以后,他终于金榜题名。当时刘秀祥事迹轰动全国,他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这称号他当之无愧,这称号是人们对他拼博精神孝顺母亲的伟大品质的肯定

羊尚知跪乳,鸟尚知反哺,何况是人,孝顺是我们为人之基本,无愧于父母时,你会活得坦然,从容,孝顺,能给你带来神奇的力量,让你克服困难,披荆斩棘,重获希望。

03 养儿方知父母恩。

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情的存在,想想父母无私的付出,我们怎么忍心不爱他们。

有网友晒出父母给出想要二胎的解释是,为了给孩子在这个世上留一个亲人。

再没有了父母之后,兄弟姐妹之间还可以互相扶持,彼此温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一起工作的有个小姑娘,现在19岁。已经有很多媒人开始给她说媒,她的条件是要找家世好的,是家中独子又有长姐的,最主要要离家近的。

我开导她,不能这样,人品当先,远近无所谓。

她反问我“若是你的女儿呢,你舍得她远嫁?”

我笑了“舍得,只要我的女儿幸福在哪里都行,不能因为我想老有所依就拴住她。”

我想天下所有父母心都是一样吧,父母爱我们,就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无私。

如果爱,距离算什么,年少时孩子跟着父母,哪里有父母,哪里就是家。年老时父母跟着孩子,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是家。

送女儿上幼儿园,我时常在校门口看着她小小的背影越走越远。不记得从哪里看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也就习惯了目送,送孩子幼儿园,上小学,上大学,去工作。

这几乎贯穿父母一生的目送礼里包含着满满的不舍,满满的期待,满满的祝福。就像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看着那蹒跚的身影,你会忍不住泪眼婆娑。

结语

想我年少时蹒跚学步,您张开双臂弯腰紧随,像护我周全的天使,我怎生您年老体弱, 手持拐杖一走三挪。

愿我们都是父母的拐杖,十指紧扣传递父母力量。

愿我们都是父母的光,照亮他们的生活和希望。

愿我们始终善良,不枉今生与父母至亲一场。

愿我们的晚年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充满爱,温暖和光亮。

愿你我百善孝当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