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三味淑屋 2020-06-19
01
 插秧

我出生在南方,是祖国最南边的海岛——海南岛上。虽然没有新成立的三沙市远,但是也算是最南边的了。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我就开始回忆一些关于小时候的事情。你知道的,只要回忆起来小时候的事,就思如泉涌,一件件有意思的事情就开始浮现在脑海里。


我们海南种的是水稻。小时候在外婆家住的时候和外婆她们插过秧,后来回家里之后,就开始部分大梁了,和我妈还有家里的姑姑大婶们一起下田去插秧。我们那里是一年两季,一到插秧的季节,赶上周末我们就会全家出动。男的负责把需要插秧的秧苗分别按照田的大小进行一块块地铺开,然后我们负责插秧的就会根据铺开的秧苗开始作业。

小时候就怕的是插秧的时候遇到蚂蟥,这种蚂蟥就像是吸血鬼一样,只要是吸住你的大腿,虽不疼,只是痒痒,但是会把你的很多血吸出来。对付这些蚂蟥我们是有技巧的,蚂蟥怕碱性的东西,用口水让它掉下来,然后若是被咬待到家里才发现的话就拿一把盐撒在蚂蟥上,准死!

当然,只要到了插秧季,被蚂蟥咬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分咬多要少而已。后来大一点之后,发现场部可以卖水鞋,就是用我们割胶晒干之后的橡胶制作而成。再后来,我们被蚂蟥咬的几率就小好些了。

至今想起插秧的场景,还是会很辛苦。但是,那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可以深刻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作为农民的不易。



02
福寿螺

小时候有一种美食,那就是田里的福寿螺。刚才在百度上面搜索图片的时候据说是1981年引入到中国的,我想这个时间需要考证一下。因为在我还没出生之前据说我妈她们小时候就遇到福寿螺了,而且一直是餐桌上的美食素材。



记得那时候只要稻田里有水,就会有福寿螺的出现。我们小孩有的时候中午过后没事,就会每人拎着一个铁桶到田里去捡田螺。我们村离稻田很近,不到1000米,走下村就能看到稻田。

我们南方的稻田自家都是很小的一块挨着,大的也就3-4亩,算很大的一块田了。我们家的是三块田加起来才三亩多。尽管分的田不多,但是田螺可以随便捡,因为别人家还巴不得你去给捡走了,要不这种螺是会把田里的水稻给吃掉的。算是属于害虫类的。可是到了我们的嘴里,就成了非常美味的荤菜了。

我们到了田里,一般都是挑大的捡。下面我告诉你我们那时候是怎么吃的福寿螺哈!

捡了大半桶之后拿回家,然后用大锅把水烧开,把福寿螺放锅里煮熟之后捞出来,然后用类似竹签坚硬细长的木签或是铁丝把福寿螺的肉挑出来,然后清理一下福寿螺的内脏等脏东西,之后剩下福寿螺的肉。接下来就用几勺盐把福寿螺搓开,把福寿螺那些粘液都搓出来之后再用水进行清洗。清洗完之后就把大一点的螺肉切成小半,准备好葱姜蒜,然后开始爆炒,出锅,好吃极了!

哇!写到这,我都要流口水了。这可是小时候我们的荤菜,很普遍,但是很多人觉得做起来太麻烦了 ,都不愿意这么去做。而我们那时候比较馋,即使麻烦也会去做这道美味的菜。毕竟不用花钱买来的肉,边玩边吃也是一种乐趣!

每次做完菜,看到两个弟弟争先恐后地吃着刚从锅里炒出来的田螺肉,心里美滋滋的。那个时候,我这个大姐姐,估计是10岁左右,就会做饭菜了。现在想来,真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03
 放养的家禽

我们小时候家里的禽类都是放养的,直到现在也还是一样。去年回家的时候,正值海南的冬天。


对于北方人去那过年,真的是再舒服不过了,但是家里人觉得冬天很冷,家禽就更不用说了,若是有的鸡被别的鸡欺负,身上的毛被叼走,有可能冬天就会过不去。那一次回家,中午的时候我妈指着一只有些秃毛的鸡说,可能晚上这只鸡就会被冻死。是的,第二天早上在院子里喂鸡的时候,那只小鸡再也没出现。

我们小时候喂猪的方式特别有意思,家里的猪也是有吃饭的点的。快到用餐时间了就会乖乖地回来了,有的时候没回家里,也是在家附近的树林或是丛林里觅食,埪土。

我记得我们家小时候养的猪很淘气,每次晚餐的时候都要使劲叫才会回来吃饭。于是,村里就会出现我们大声地发出“nu!nu……!”的声音,好玩的是,没过多久,自家的猪就会颠颠地往家里跑了。

喂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如果家里的猪多的话还会大家,你争我抢。猪食多半是用米糠煮熟之后来拌食,有的时候不够就会给猪煮一些地瓜叶或是专门喂猪的喂猪菜,只要能吃饱的也会给猪吃。还真的是什么都不吝,只要是能吃的就行。

我觉得自己跟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要是看到家里喂养的小猪被拉到场部去卖掉,眼泪就会在眼里冒圈圈,舍不得。但是,卖掉小猪我们才有机会上学,所以即使不舍,那也是对于我们的未来的一种希望,只能咬牙别离。
小时候还有许多难忘的事,这些关于插秧、捡田螺还有喂鸡、喂猪等等有趣的场景,深刻印在脑海里。

你呢?关于小时候的事,脑海里是不是也有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