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期间,虽在家远程办公,但压力更大了,怎么办?

 三味淑屋 2020-06-19


只写最接地气成长心得

公众号SWSW1028

关注

这是三味淑屋原创文章

第458篇

01.

压力人人都有

如何正确看待压力?


 今早上,和丫丫聊天,问及她最近在家远程办公的情况,没想到和前几天另外两个朋友和我倾诉时一样的反应,大家都觉得,现在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选择在家远程办公,但是压力明显更大了。

一是公司的业绩要求,虽然公司对业绩要求下降了,但是大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现在得到的信息只能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沟通,也都属于“远程揣测”的信息,无法掌控。

即使远程办公避免了职场上的各种人际关系冲突,但是,疫情让整个职场大环境带来的改变,对职场人士的冲击还是不小。

此外,各种社群发布的学习机会,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学习成长,当你没有办法顾忌那么多的学习时,你变得更加“压力山大”,简直要变成“压力锅”。

怎么理解突如其来的压力呢?

这个压力是不是一直都伴随着我们,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

假设我们的祖先现在化身为一个十三岁岁左右的男孩。秋天的浆果很多,他要外出采摘。然而,当他走出洞穴,正高兴地采摘着硕大的浆果,可当他转过头时,他看见了一头巨大无比的熊!

熊也在准备它的晚餐,我们的祖先成为了熊的晚餐目标。

这个时候,小男孩赶紧扔掉手中的篮子,拼命跑去很多大块石头分布的区域,恰好这个地方离下坡有一百米的距离,旁边是一条小溪。

熊跟着小男孩身后,好在熊前腿比后腿短,没有小男孩跑得快。小男孩见势,迅速躲到了石头洞里,熊体积庞大,进不去。

此时,我们的小祖先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他非常恐惧,害怕,正瑟瑟发抖。渐渐地,他一点点地从刚才奔跑的疲惫中恢复过来。而洞口外的熊,也没有善罢甘休,它正在用它的爪子用力地刨洞口有裂缝的地方。

小男孩渐渐告别了恐惧,要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可不是那么好惹的,是“猎户人家”出身。他知道若不采取行动的话就只能坐以待毙。

之前驱使他逃跑的是恐惧,在这一刻转变为愤怒,他不停地向小坑道里的熊怒吼,同时拿起石块不断地砸向熊的爪子,想要把熊赶走。

熊被狠狠地砸了几次之后,不得不收回爪子,然后就再也没有把爪子伸进去。它在洞口呆了很长时间,但最后还是离开了,因为它饥饿难耐,而经验又告诉它,人类的幼崽不会那么轻易屈服,跑出来给它当晚餐。

我们的祖先又惊又累,已经筋疲力尽,直到次日才略有恢复,而这时他的饥饿已经战胜了恐惧,所以他冒着危险离开了小坑道。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刚才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在见到熊的一瞬间,他会产生一种恐惧的情绪,这种恐惧唤醒了他身体的整个行动系统来应对紧急情况。在肾上腺素的协调下,身体开始动作,然后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启动逃跑机制。

在逃跑的过程中,肌肉会不可避免地收缩,心跳开始加速,然后血压上升,加速血液供应,以满足奔跑的需要。

当男孩躲到坑道里时,他先是放松下来,但没多久熊就追了过来,此时身体的应激反应机制被重启,而这一刻小男孩的情绪已经由恐惧转为愤怒。

直到熊离开,小男孩才稍有放松,这个时候身体里分泌的不再是肾上腺素,而是皮质醇,皮质醇会刺激消耗储存在身体里的脂肪,以此来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而且不需要离开坑道。

后来,小男孩饥饿难忍,不得不离开藏身处,而危险也早已消失。

(西)安德烈·马丁·阿苏埃罗在《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一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看完咱们人类祖先的“经历“,觉得太有意思了。

简言之,应激可以归结为两个词:斗争,或者逃跑。

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惊觉阶段,即机体受到刺激后激活来处理问题的阶段。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会过渡到第二阶段,也就是阻抗阶段。第二个阶段之后就是第三个阶段,即衰竭阶段。

“衰竭带来的就是身体的储存耗竭,这就是我们通常定义的“压力”一词的真正含义。

02.

不同的压力下,会产生哪些情绪?

人类会做出哪些反应?


 如今,因为疫情的影响,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需要员工必须亲临现场作业外,很多职场人士都选择在家里远程办公。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自觉不自觉地面临着诸多压力,职场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疫情结束后行业洗牌、企业裁员的压力,等等。

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观察你自己或者通过线上和你的友人联系,去了解他们身处的环境都会面临着哪些压力。

众所周知,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适度的压力是会带来好的成绩的。

然而压力过大就会带来负面的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例如前面我这位朋友一样会忧虑、焦躁,同时还会有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情绪,人的思维会变得狭窄、自我评价会降低、自信心会减弱、注意力会分散、记忆力会下降,会表现出这些消极被动的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常见的反应就是“战斗或逃跑”。就像我们人类的祖先选择的模式一样。

实际上,在艰难时刻,不仅仅只有与“战斗或逃跑”这一种反应模式,还有“结盟、照料与友善”的模式,这是我们进化而来的办法。

03.

如何有效调节压力?


 了解了压力是一种应激反应以及压力会造成的结果后,再去找到针对性的办法来调节,就简单多了。

关于压力管理的策略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可以简单操作的方法。

(一)  锻炼放松

这段时间,大家的活动空间有限,没有办法到健身房或者户外进行锻炼。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来帮助缓解压力。

现在网络视频有很多室内可以操作完成的简单的运动,做一些体操啊、仰卧起坐、蹲起等,都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每天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来运动,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这样当我们的大脑处于运动感状态时,大脑因为有了东西聚焦,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与自己对话的机会,就不会再受到别的思绪影响。

(二)  专注力训练

说到专注力,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和关注点都不一样。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不妨给自己的小确幸或者小幸福做一点点努力,去专注到你想要做的事情上。

在家远程办公,可以集中时间段,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分为四个象限,之后根据情况有效分配时间。

此外,留一些时间去阅读,无论是拓展你对职业领域的了解,还是去关注你更感兴趣的领域,阅读都是这个时间段最有力、最的有效途径。

想想那位祖先小男孩,他经历的过程,从应激反应里的生理过程到心理反应再到行为。当我们遇到让我们自己感到压力的事情时,你就会发现:

噢,原来压力是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

当我们心头涌上各种情绪时,你不妨先让这种情绪在你那里逗留一下,不要那么快做出反应,因为可能你现在所做出的反应可能只是停留在生物本能的反应上,并没有真正的经过你的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理性反应。”

你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烹饪、健身、查找相关知识,和家人分享,专注陪伴等等方式去提升认知,你会发现,当你成为一个有心人的时候,压力即使无处不在,但是因为你的专注,因为你的投入,压力在不知不觉间,就已变成了动力。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抗压。

(三)  认知疗法

在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拆除你的情绪地雷》这本书中,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更系统的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看看。

理性情绪行为理论,也是大家熟知的ABC理论。

借助这个理论,我们知道,当同一件带有阻力或者挫折的事A(Activating events)发生时,不同认知B(Beliefs)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进而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或结果C(Consequence)。

事情的发生,有的时候是不可控的,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疫情的到来,可是现在已经发生了。

这个时候,天天宅在家里,如果平时就喜欢户外运动或者户外游玩的你,可能这样憋着憋着,会憋出病来。

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暂时的大环境,怎么办?

想想ABC理论里的B,就是我们的想法部分。这时,你是要与现在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对抗,还是逃避,亦或者第三种选择,去找到更好的办法来改变现状?

如何在关键部分(B)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今暂时没有办法去线下找导师请教,不妨通过线上、电话与你的导师或友人沟通,请教,看看这些情绪高手是如何处理压力的。

同时,现在还有一些网站开通了公益咨询的通道,可以和专业的咨询人员请教,也可以帮到你。如果不想去找实际的人,那么就可以回到专注力的阅读中来,书本也可以作为你的另外一个导师,来帮到你。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些和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

“与问题同在的勇气,背着问题上路的信心,接受问题的肚量,跟他人分担问题的智慧……终有一天,我们会慢慢发现,背包里的问题越来越少,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天地也越来越开阔。”

善待自己,也不为难自己。

还是那句老话:

加油吧,你是最棒的!

三味淑屋,和你一起遇见成长和改变!


乐观的阿景

专注职场成长的二宝妈

职业生涯规划师

心理疏导培训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读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公众号:三味淑屋(ID:SWSW1028)

 · end · 

文章来源 | 三味淑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