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有何科学依据?

 勇无止境879 2020-06-19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中医养生的人对于湿都不陌生,无论是哪种问题,只要和湿搅合到一块,都会非常麻烦,因为湿邪在体内很难清除。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祛湿,这也是当前赤小豆、薏仁卖的异常火爆的主要原因。

中医中的湿到底指的的是什么

中医历来讲究天人合一,所以中医对致病原因的探索也与自然界进行了深度结合。很多中医前辈在对自然现行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经常在潮湿环境下生活的人。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有很大问题,由此总结了中医中“湿”的概念。

中医中的“湿”也是来源于自然界的湿,常见的雨水、潮湿都能导致人体出现“湿”的症状,湿有很多种类。以我自己为例,我就是一个比较懒的人,由于在平时不注意防寒保暖,即使在下雨天也不喜欢打伞,导致身体经常遭受外湿的影响;同时自己在饮食上也不注意,经常大吃大喝。高兴的时候随时都能起床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忙的时候一天不吃也很正常,正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导致自己的脾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尤其是脾脏,它承担着运化体内水湿的作用,所以脾胃的功能一旦出现问题,人体的水液代谢立即就会出现异常,多余的水分无法排除就会在体内累积,引起人的虚胖,这就是内湿。

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

人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受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热等六气的影响,寒湿或热湿产生的主要原因大多与外界气候环境有关。

一般来说寒湿大多是因外外部环境因素引起,也存在脾胃功能失调诱发。两种症状很好区分,外感的寒湿大多会表现在人们的关节部位,在气温变化的季节表现得非常明显,内感的风寒大多会表现为腹部的疼痛和身体出现畏寒等症状,借助这些症状可以清晰的区分两种寒湿的症状。

热湿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大多会在夏季、秋季出现,这两个季节温度高,湿度大,所以很容易诱发热湿的发生,有的人也将其称之为湿热,湿热的人大多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四肢沉重的感觉,而且出的汗还发黏,患者的舌苔看起来发黄发腻,由于患者体内的湿热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皮肤表面的新陈代谢,很多患者也会出现湿疹等问题。

有何科学依据?

中医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科,所以中医理论都是在长期的时间观察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想要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中医的划分疾病的依据,难度有点大,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征,对中医而言,尊重中医学科的学科发展规律就是最大的科学。千万不要拿着西医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路选择错了,越研究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

寒湿、热湿都是常见的问题,想要区分其实很简单,只要按照上面方法就能很好区分,但是对于中医问题,不要过于追求科学依据,因为中医的很多理论很难用现代科学验证,所以按照中医学科的特点,认真学习领会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