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岁少年科学家被全网追捧:成就孩子,不妨做到这一点

 富书 2020-06-19

妈: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作者:文溪(爸妈进化论主笔)

这两天,15岁的“好年科学家”谈方琳被全网追捧,网友直呼“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谈方琳研究的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让人敬佩不已。

原来,谈方琳的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父母看到了她的兴趣所在,十分支持。虽然爸爸的研究方向和谈方琳不同,但是,爸爸帮她联系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数论的一个数学教授。

从初一暑假开始,谈方琳就跟着这位教授做研究。她还在教授的指导下,去翻阅《美国数学月刊》上的文章。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真是“英雄出少年”!而少年英雄的出世,培养她的家庭功不可没。从这位少年科学家的身上,我看到了父母支持孩子的兴趣,可以成就孩子非凡的人生。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强烈的兴趣驱使,孩子便可在最适合的领域里做得成绩斐然。

01

进化妈

兴趣被看见

孩子就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前段时间,一部耗时12年拍摄成的纪录片《零零后》上映,引起了广泛关注。片中池亦洋和柔柔是最具特点的两个孩子。

在芭学园里,被受李跃儿老师呵护的小霸王和小公主,升入小学后,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

因为做不完作业,池亦洋把自己关在屋里里哭,作业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永远做不完的。

数学对于柔柔而言就是高高的门槛,任她怎么努力也迈不过去。她听不懂老师的讲解,流着泪沮丧说:“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池亦洋再也不是那个拥有巨大气场的孩子王了,柔柔也不再是踮起脚尖起舞,吟诵“风景风景,新的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生命之诗的欢乐孩童了。

幸运的是,他们的父母都看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池亦洋的父母决定给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机会,让孩子体验,从中选择感兴趣的。


池亦洋选择了橄榄球,他爱这样运动,从此他灰暗的世界又重现了光明。

15岁的池亦洋与队友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阳光自信,从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孩子又回来了。

柔柔的爸爸在妈妈的劝解下,同意让柔柔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保留她的天性。

在父母的支持下,柔柔放弃高考,选择去美国读书,她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学,希望将来可以学有所用,帮助更多学生,就像大李老师帮助她一样。

德国19世纪心理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认为 在培养兴趣时,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是“专心”,二是“反思”。专心活动和反思活动,学与思交互进行,就构成了“精神呼吸活动”。

而父母支持孩子的兴趣就是在助力孩子的专心与反思活动。

因此池亦洋和柔柔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遇见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因饰演《陈情令》中蓝忘机一角而被备受关注的王一博也是一位幸运儿。

王一博从小就对舞蹈表现出了尤为的热爱。13岁时,机会降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主攻舞蹈。

在父母传统的观念里,孩子最好还是按部就班地上学、考学才是正道。但是父母看到王一博对舞蹈那么痴迷,并为之付出的努力,他们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干喜欢干的事情。

自己的兴趣得到了父母的尊重,王一博便有了最坚实的后盾。他更加卖力、刻苦地研习舞蹈,在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行为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父母理应成为认同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的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被父母尊重,而是被逼着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轻则孩子心生不快,遗憾不已,重则孩子可能被逼走上绝路。

02

进化妈

兴趣被剥夺

带来的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之前的热播剧《小欢喜》中丁一为何选择跳楼这种决绝的方式?

其父道出真相,孩子一心想要报考地质大学,但是孩子妈妈坚持学习金融学。

因为妈妈觉得金融专业更有前途,便不顾孩子的意愿死活非要孩子报考金融学专业。

眼看自己离喜欢的目标越来越远,孩子便心生绝望,人间悲剧开始上演。

英子的经历与之何其相似。

她对天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口口声声说爱孩子的妈妈却视而不见。

英子想报考天文专业最厉害的南京大学,遭到了妈妈强烈的反对。

梦想近在咫尺,却触摸不到,英子抑郁寡欢,夜夜失眠,最终差点闹出跳河自杀的悲剧。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喜欢做的事情,从中得到成长,得到欢愉。若喜欢的事情被强行剥夺,孩子该有多么痛苦,更别提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有所建树。

类似的悲剧也发生在邻家的哥哥身上。

哥哥从小便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夏天乘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围坐在他身旁,听他绘声绘色地讲历史人物故事。

哥哥说,他喜欢历史,将来要报考考古专业。

当时的我并不太懂考古专业是干什么的,但看到哥哥眼中放光的样子,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欢。

可是在高中分文理科时,大伯强行让哥哥选择了理科。原因是理科生的就业面更广一些。

哥哥离他的考古梦想越来越远,他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哥哥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上网打游戏,近乎痴迷,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时勉强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学了不喜欢的专业。

后来,再见哥哥时,我发现哥哥眼中的光亮不见了,他变得神情涣散,默默寡言,我知道那是他痛失所爱的无力抗争。

伯父也很后悔当初的决定,如果当初不那么武断,尊重一下孩子的兴趣,结果肯定不会如此糟糕。

可是没有如果,一切已为时已晚。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父母口口声声说着“都是为你好”,殊不知连最起码的尊重孩子的兴趣都做不到,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负责,更谈不上爱。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03

进化妈

成就孩子

从尊重孩子的兴趣开始

1、承认孩子有爱好的权利

此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是6岁女童在爸爸的陪同下,每天给陌生人画速写。

当孩子表现出对画画强烈的兴趣时,这位爸爸是看得见的。

他敢于尝试不一样的学前教育,支持孩子每天到公园里给陌生人画速写。在爸爸的支持下,孩子小小年纪已经办了第一个画展。

看着孩子洋溢在脸上的微笑,便能知晓孩子每天过得快意十足。

孩子虽小,但他也会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父母要承认孩子也有爱好的权利。

2、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听奶奶说,爸爸两岁的时候就会拿着锤子把钉子打到木桩里,并且能直直地打下去,钉子没有一点弯曲。

对于爸爸这样的行为,没上过几年学的爷爷和奶奶不但没有强行压制,反而找了一块大木桩让爸爸钉钉子玩。

慢慢地,爸爸对木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17岁的时候就离开家门,跟随师父深入学习木工。

后来爸爸正是靠着这门手艺,成为四里八乡的名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爷爷奶奶没有文化,但他们懂得尊重孩子的兴趣,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3、教孩子学会坚持

有了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成名后的朗朗很感激当年父亲对自己的严格教育,如若没有父亲的管教,朗朗不会在弹奏钢琴之路上坚持到现在,更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学术研究之路上向来是荆棘遍布、现象丛生,如若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谈方琳便不会取得骄人的成绩,也不会成为科学界的后起之秀。

成功之路上不会很拥挤,因为能坚持走到最后的人并不多。

被兴趣滋养,被父母尊重,孩子的人生之路一定走得不差。

父母不妨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兴趣,孩子定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者简文溪,富书专栏作者,文若溪流,笔尖淌情。惟愿温情的文字治愈你我,照亮前行的路,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