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被语言暴力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富书 2020-06-19

: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好好对孩子说话,因为这是对孩子基本的爱护,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作者:浅雪梧林(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日,一条新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成都14岁的初中生王某在家中坠楼身亡,经公安勘察,系自杀。

据王某的姑姑反应,同学告诉她,老师骂别的同学:“你身上穿假货,还炫耀,你跟王某学的吗?”

王某在遗书中让她喜欢的女同学发一条说说,内容是“请停止语言暴力”。

这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另外一则新闻:

6月份,上海一名初二学生小杨,学习成绩不好,遭到父亲的训斥后,就跑到新闸路桥上,准备跳河轻生。

所幸民警及时赶到,经过一番劝说将他拽离了护栏,才没有酿成悲剧。

也许有些父母会认为,孩子真是玻璃心,怎么几句话就能让他们放弃生命。

其实,孩子有时真的是一根筋,你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对他来说,都直击内心,有着巨大的影响。

正如《小王子》里所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态度。

01

进化妈

你的语言藏着孩子的性格

我大学的一个室友,性格特别的要强。

那时,我们都劝她说:“女孩子还是不要那么强势。”可她说:“我如果不要强,能依靠谁呢?”

从小,她父母就爱打击、贬低她,从来就没有夸过她。

她考第一,她妈会说:“你这次数学没考好”;

下次数学考好了,她又会说:“你前段时间,只顾着考试,没有帮忙干家务”。

她总是会找出你的不是,来批评你一顿才行。

她曾反问过母亲,为什么对她总是不满意。

她妈的理由是“我怕你骄傲,我这样做可以让你脸皮厚点,提高心理素质”。

至今,室友都不自信,有很深的自卑感。即使,有时她做的很好,也不敢太高兴,她能做的就是拼命的努力着。

因为,年幼时的打击深入骨髓,时刻提醒着她。

苏珊·福沃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过: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这样的痛,穷尽一生都无法治愈。

父母打击的话语,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成为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口。

父母的话语也会让孩子变得怯懦。

前几天,杭州江干区彭埠街道茂悦府一住宅发生火灾。

据报道,房间内的小女孩发现冒烟后,不仅没告诉家长,反而关上了门,来到客厅继续睡觉。

家长闻到异味时,火势已经起来了。所幸,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没有人员伤亡。

为什么在这样危及的时刻,孩子不敢告诉父母呢?因为,她害怕被父母指责。

平时,父母的责骂造成了她畏惧的性格,导致她不敢跟父母开口了。父母以为责骂可以让孩子听话,可是却会造成另外的极端。

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宝典》中提到:“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批评,而是错误的批评方法。如果方法正确,孩子不仅不会受挫,反而因此得到成长。”

即使孩子犯了错,要对他进行批评,也不要用粗暴的语言,而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

02

进化妈

你的语言对孩子有致命的杀伤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整个世界,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

育儿书籍《轻松应对孩子的问题》里讲过一个故事。

乐乐在上学前,她妈妈经常骂她“我都累死了,你为什么还这样?‍ ‍ ”

“再不听话你就给我滚出去”,“‍ ‍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爱闹的孩子?”

起初,妈妈吼两下,乐乐就变乖了。

乐乐上一年级的时候,被送去寄宿学校。

从这时开始,乐乐出现了各种状况,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小动作多,身体出现了抽动症状,尤其是对着妈妈的时候,抽动特别严重。

乐乐妈这才意识到,乐乐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着急的寻求帮助。

乐乐被妈妈频繁地吼骂,长期的高压使他心理变得脆弱,没有安全感,以致身体出现问题,患上了多动症。

父母用吼骂来让孩子听话,也许能达到暂时的震慑效果。可是孩子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当他们无法承受这种精神上的伤害时,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当的语言就像一把利器,在亲子之间杀伤力会成倍的增加。

知乎上有个提问:你妈说过最狠的话是什么?

一位网友谈到“我妈为了点小事和我爸吵,我在房间里,尽管关了门,还是听到吵闹声,就出面调停,告诉她,妈,爸不对,你说一遍就可以啦,不要重复说好不好,你吵到我看书啦,我没办法不听到你们吵啊”。

话落,他妈立马来了句“不想听你可以滚出这个家啊!生你养你连份工作都找不到,自己不努力还怪家里人……”

没听妈妈说完,他立马收拾了行李、衣服、电脑,头也没回地走出家门。一个人在KFC过了一夜。

父母尖酸的话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伤心难过,以为父母不够关心他们,从而疏远父母。

也许每个爹妈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起码你的话语不要刺激到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无所顾忌的语言真的会深深的伤害孩子。

03

进化妈

好好说话,孩子才更幸福

1、多鼓励孩子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马飞,起初是一个成绩倒数、逃学的问题少年。这跟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他的班主任曾讽刺他“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他妈妈也说:“这孩子就这样,没救了。”

幸运的是,他的爸爸没有放弃他,而是告诉他:“不要信你们老师说的话,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在爸爸的鼓励下,马飞终于开始踏实地学习,慢慢进步。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孩子被鼓励,得到认可才会自信。自信的孩子才有底气和勇气对抗外界的挑战。

2、家长控制情绪

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不会粗暴地对待孩子,他们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前不久,一位俄罗斯妈妈辅导女儿做数学题的视频,引起广大网友的点赞。

女儿混淆了题干,妈妈耐心地、重复地跟女儿说“读问题”“读答案”。

循环了多次后,女儿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这位妈妈并没有骂女儿笨,没用。而是不耐其烦地给出提示“没觉得哪儿怪怪的吗?”。

女儿回答:“没有”。

处于崩溃边缘的妈妈依然克制着自己的脾气,告诉孩子“读题干,认真读!”。

就这样僵持了差不多40分钟,女孩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隔着屏幕,我们都为女孩舒了口气。

妈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够最终找出问题所在。试想一下,如果妈妈说了两句,就开始发脾气,那么孩子还能安心的去做题吗?

3、接纳孩子

曾看到过一句话:“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而且没有一个孩子是照着你的想象长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许不能让我们满意,但是他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值得肯定。

他唱的歌或许不好听,可他投入时的热情和认真也是优点。

孩子犯错、闹情绪时,不对他啰嗦的说教和打击,而是接纳他的行为,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一定要让他跟其他孩子一样,而是能够接受他的与众不同。

亲子教育专家侯瑞鹤曾说: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

孩子成长的路上,也许我们有无数次崩溃的时刻。

可是一定要记得,好好对孩子说话,因为这是对孩子基本的爱护,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者简:浅雪梧林,富书专栏作者,爱阅读,爱学习的85后宝妈,喜欢看育儿知识,相信育儿育己;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