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烁带娃引热议:教育是唤醒,不是塑造

 富书 2020-06-19



进化妈:父母无法知道孩子在哪一刻迸发出自己的潜力 ,但在孩子表现出自己驱动力的时候请支持他,因为人类本身的驱动力会促使他做好,胜过你每日的耳提面命。


作者:莫灿灿(爸妈进化论主笔)

01

进化妈

“小包总”带娃惹争议

最近,全网热播的综艺《爸爸去哪儿第六季》在微博、朋友圈引起了热议。

这次的话题比较特殊,“虎爸”杨烁的育儿观念成为了热议。

主要内容有如下:

刚到目的地杨雨辰没有跟杨烁从同一条线走到马路上,就被勒令回去重新走。

走路有点内八就会立刻遭到训斥,并被要求跑回原地重新走一遍。

选房子时杨雨辰说5是自己的幸运数字,所以选择了五号房,但没想到五号房是最远的那间。

工作人员提醒杨烁,由于身处高海拔区域,5号房的海拔比其他房子都要高,如果孩子在路上太难受可以适当抱他一下。

杨烁直接说:“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然后头也不回就自己往前走了。

杨烁后来说:“教育儿子就应该严厉点,他身上的担子本来就比别人重,我希望他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严厉教育下的杨雨辰被父亲吓得,只敢服从。

在该享受被爱的年纪遭遇冷嘲热讽,根本不懂得父亲教育的目的,只能体会到挫败感。

杨烁回忆小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更严厉。

不禁有点担心,成为父亲的雨辰会不会也像现在的杨烁一样,教育自己以后的孩子,而忘记自己在父亲严厉教育下的恐慌、害怕、以及对父亲赞美的期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总担心孩子的未来没有办法抵抗挫折,把我们觉得“对”的方式灌输给孩子,将他们塑造成我们认为最好的模样。

却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将孩子塑造成“钢铁侠”,使他们无坚不摧。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认知成为独特的自己。

02

进化妈

孩子本身的驱动力胜过千言万语

20世纪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哈洛和同事找了8只恒源猴关于内在动力做了一次研究。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装置,解开装置需要三步:拉出立销,揭开挂钩,掀开盖子。

这一动作对于人类易如反掌,对于只有不足14千克的猴子就很有挑战性。

实验员把装置放在笼子里观察猴子们的反应如何,同时也为两周后测试猴子坚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准备。但是很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没有受到外界的鼓励,实验员也没有给它们任何指示,猴子就开始专心致志地玩起这个装置来了,而且不揭开不罢休,看起来似乎很享受。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个装置是怎么回事。

等到哈洛第13天用猴子进行实验时,它们已经驾轻就熟。它们时不时地解开这个装置,而且很喜欢这个过程。

后来哈洛提出:有种驱动力来自于人体内部,即使没有外因诱导下,也可以完成一系列的行为。

动物如此,人何尝不是。

同事和我分享过小孩学习毛笔字的一个经过。

孩子毛毛六岁的时候,看到隔壁邻居的姐姐写毛笔字很好看。央求同事让毛毛去学习毛笔字。

毛毛六岁时还不会握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同事担心毛毛还太小,不太适合学习毛笔字,加上学校里面以后会教硬笔字,学习毛笔字并没多大什么用处。

毛毛央求了许久,同事才勉强答应带他去体验几节课。

同事发现其他小孩都会各种挑补习班的刺,比如:板凳太硬了、毛笔很重、墨水的味道很难闻等。毛毛不仅没有任何抱怨,积极地学习,做事坚持不了几分钟的毛毛,一直坚持了十几年。

念大学的毛毛还在坚持着写毛笔字,定期将自己写好的成品发给老师看,他甚至想毕业后自己也开一个补习班,教孩子学写毛笔字。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父母无法知道孩子在哪一刻迸发出自己的潜力 ,但在孩子表现出自己驱动力的时候请支持他,因为人类本身的驱动力会促使他做好,胜过你每日的耳提面命。

03

进化妈

高级的教育

是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灵魂,一棵树摇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教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

杨绛先生自述中说: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豪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我们对女儿钱瑗(小名阿圆),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没有高昂花费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却教会了孩子自主探索未知世界、寻求奥秘的能力;

没有耗尽心力让孩子进各种补习班,却让孩子找到了自身的爱好。

这一切缘于——父母。

正如央视纪录片《镜子》里说过的一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父母习惯疯狂向孩子灌输自己的认知,忽略了自身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

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长,我们担心、忧虑孩子的未来,不如耐心的指引他们。

抓住孩子的关键发展期,可以事半功倍。

孩子发展关键期:

学习咀嚼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语言发展关键期 (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会永远长不大。

孩子的磨盘转的很慢,但磨得很细。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成长的让你惊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