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得太久,你也就废了

 富书 2020-06-19


作者:Judith,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

01

你敢在生命里“懒惰”吗?

《说文》,懒,懈也,怠也。一做卧。就是不情愿去做事情,就是只躺着,什么也不干。很多人都喜欢懒,不付出努力,不累人。

可你想过没有,你想懒,得有懒的资本,从就是你不愿做,可以有人屁颠屁颠帮你代劳,让你能继续生活;还有呢,就是你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能够承担懒的后果。

都说没伞的孩子跑得快,如果你不怕被淋病,感冒肺炎心肌炎都不怕,那你就别跑。但是看着身边的人风生水起地生活,有几个能破罐破摔呢?

小文前些天跟我抱怨,说跟先生回了趟老家,老家的哥哥嫂子又向他们哭穷要钱。其实从结婚起,小文两口子就隔三差五地接济老家的哥哥,但哥哥一家还总是不够用。

小文先生在武汉附近的镇子里,只有两家早点铺。西边的一家是小陈的哥哥嫂子开的,生意很清淡;另一家在东门,生意很好。

小文回家不到两天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小文说:“我是最喜欢吃武汉热干面的,可是嫂子店里做的,我自己都不爱吃。偷偷去东门那家吃了一回,真心比自家做的好吃。而且人家四点多就早起,去有名的豆浆坊进货,附近都去店里买。我嫂子呢,快八点才营业,卖豆浆只有一台小的家用豆浆机,当时给人家磨。有的等不及,就不买了。”

嫂子家也不是没火爆过,就在小文到家第五天,东门那家有事歇业了,一歇就是两个星期,于是每天早上生意明显繁忙起来。小文到店里帮忙,跟嫂子商量:“趁着大家都来咱家买,咱们是不是增加一些品种,改良一下原来的口味,做得更好吃点。往后大伙儿习惯了,老主顾就多了。”

 没想到,嫂子硬生生说了两句:“我做不了,原来就是这样做的。”然后又抱怨,说了很多人家的坏话,说他们抢了自己的生意,只字不提怎样改进自己的经营,而且又绕到没钱不够花这个主题上来。意思就是小文两口子在大城市赚钱多,必须多帮衬自己。

其实小文也很不容易,和先生两人在天津大学毕业后留了下来。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谁可以依靠,先生找了工作,小文从娘家借了钱,自己开了美容美体小店。事无巨细,都是小文亲自动手,每一个美容按摩项目都是自己亲自学来,再手把手教给自己的员工。

妯娌俩人,一个在老家,一个在陌生的城市。老家的那个守着家门口,房子是自家的,人也熟,开店却弄个门前冷落;另一个呢,当年拿出所有积蓄,还从娘家借了钱,租房开店,如今第一家店的房子自己已经买下来了,第二家店也开张了,有了很固定的客户群,口碑相当不错。

小文就是那个“没有伞的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卓有成效地在陌生的城市里经营自己的人生。她嫂子呢,拿”就这样”、”没办法”挂在嘴边,就是俗话说的拿着不是当理说,等生意自己上门,靠小文家的帮助。

老人说“救急不救穷”,“穷”给他多少钱,都淹没在平日的柴米油盐之中,没有对生活的根本改变。谁也不欠谁的,如果有一天小文拒绝再帮,嫂子一家除了埋怨弟弟弟媳,没有兄弟情面,为富不仁,站在道德制高点,愤怒一番没有别的办法了。

思想的“穷”是谁也救不了的。穷的思想有一部分就是“懒”在作祟。这么说起来,你想懒下去吗?首先,你得有人愿意让你懒!其次,你得自己承担懒的后果。 


02 

从前,我听老师说“怕苦的苦一辈子,不怕苦的苦半辈子”,认为一定要努力念书找个好工作,后半辈子就可以衣食无忧,懒一点没关系。

我父亲是师范科班毕业,文革前最后一届高考的大学生,中学数学老师。在他的年代这样的学历就不简单了,又是事业单位编制,评上了高级职称,大多数人觉得他的人生也就如此了。

但是九十年代初,一些学校纷纷改建,改成专门的职业学校,也就是常说的中专技校。文化课老师数量就多出了几倍,而专业课的教师严重不足。于是,很多老师都转了专业,因为是旅游学校,我爸爸许多同事,那些我从小熟悉的叔叔阿姨,都转成教授“面点制作”“接待礼仪”“客房服务”“旅游管理”专业。

一轮新的专业进修轰轰烈烈兴起,然后这些“之乎者也”abcd xyz的老先生们,有的舞起菜刀炒勺,有的讲起社交行为,有的学会客房整套服务项目。把原本匪夷所思的事情做的风生水起。

这些老先生完成了在体制内的职业变革,发展了学校,也又一次成就了自己。由于全国首发,很多旅游专业的教学大纲的编撰者,至今都赫然印着他们的名字。

我爸爸,当年大学下乡搞四清,十几个大学生住一起轮流做饭。只有到他的时候别人抢着替他做,后来干脆排班跳过他去。为什么?他做的太难吃,根本没法吃!

在四十多岁,开始教“冷菜制作”,还和不少同事一起,考下了二级厨师资格证。自此逢年过节,都是爸爸主厨,操办出一桌专业水平的饭菜。

我的另一个叔叔呢,在效益很好的国有大企业当工人,本以为一辈子老老实实上班衣食无忧。就在我爸转行那年,他那年下岗了,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做小买卖,又拉不下面子。高不成低不就,靠很少的补助过活。

有人劝过他,你手巧学着干点什么,叔叔就给人家讲,当年在厂子里干的如何好,如何辉煌过,最后还来一句“你说咱哪能干那个去啊?”让劝的人很无奈地摇头走了。

你以为有了工作,就可以安安稳稳,老婆孩子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时代的发展总是超乎你的想象,命运在你没有预计的时候给你一巴掌,让你原来的安稳计划落空。

从来没有安全的职业和安全的岗位,在任何环境里想靠着吃老本“懒”下去,混下去都是不可能的。往往越觉得高枕无忧的时候,越不知道潜在的危机伏在暗处等你。所以,单一的技能常常不能应付世界的纷繁变数。保持应时而动的本领,拥有掌握新本领新技能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想要安全感,你能懒得了?

我的舅舅退休后自学电脑制图,现在被多家培训机构聘请;另一个长辈,下岗后,从做饭票、印名片、印布标做起,几厘几分的小生意,一直发展到现在,买了自己的底商,开了设计印刷经营部。

多大年龄算晚?多小的起点算低?这些都是借口,有人把自己拒绝于时代之外,在唏嘘感叹中碌碌无为、怨天尤人。究其内心根源在害怕改变,不敢做新的尝试。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良方,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想懒下去绝对是要不得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别说坐享其成地懒半辈子,只要不能自我挖掘自我发展,一次潮汐就会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03

那不懒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永远要有新的目标和追求。

我入职以后稀里糊涂地教了几年才明白,新老师有这样几个时期:开始怕自己讲少了,课多讲学生多背,累人累己;几轮下来,教材心里有数儿,哪多讲哪少讲,轻车熟路;再后来,熟悉的不止是知识结构,学生哪里容易卡壳,心知肚明,四两拔千金。

这最后的境界,不是哪一位老师都能达到的;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没有善于总结钻研的头脑,是不可能完成的。把知识从书本上搬到黑板上,只是死板的工作;而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在于,让死的知识在学生的生命里,发挥活的价值。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只是“老好人”,是好“教员”,如此容易满足,并不等于你“勤”。离真正的“为人师”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程。

明明想想办法换个说法,十分钟能解决的问题,一个新人可能需要啰啰嗦嗦地讲上两节课,还和学生们面面相觑。你说你会选择哪个老师。

想要省事是要有代价的,省事的办法,不等于懒,因为需要积累和磨练。只照搬原样,不思考创新也是一种懒,更隐蔽的懒,藏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外衣之下的懒。

这些思想上很懒的好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第一天的工作,从不打算换思路换方法解决问题,想不到要跨越,想不到要革新。更可怕的是,他们会用自己的标准严格要求身边的人。

我最怕中午抱着心理学题集苦读时,从你身边走过的人,评论一句“你可真行,真有闲心”;最怕有人听到你自费报班上课时,一副“有嘛用”的表情看着你。仿佛你业余时间学这些感兴趣的东西就是闲的难受,仿佛他们不做“无用之功”就是最聪明的活法。却不知,这些从不浪费精力的“聪明人”才是得了思想上的懒癌而不自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没有环游世界的实力,但是好奇心满满的我,发现有那么多不知道、不会做得事情,不去学学做做,一辈子不就白活了?不是说,只要想开始,现在就是最早最合适的时间吗?

懒,躺着混吃等死的是懒,兢兢业业不求思变也是是懒。虽然种类不同表现各异,但结果一样,时间一久,你就起不来了,因为你已经挂了。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个时期的努力都有价值。在入职的最初几年,我把精力投入到对专业工作的了解中,学得再多再杂,自己的本业不精通,有什么用呢?

在经营婚姻家庭,最初为人母的日子,让我对生活的琐碎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了然人情世故,让我走出象牙塔,和家长学生的沟通更顺畅,做心理辅导,能有悲悯的同理心。

我很高兴,在本职工作“渐入佳境”的时候,内心的不安分,让我不会坐在原地“懒”下去。新的知识,新的学业让我又一次好奇满满地重新启程。

作者简介:Judith,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专栏作者,兢兢业业别具匠心的教书匠一枚,七零后尾巴尖,天津师大本科,辽宁师大教育硕士。热爱生活,赋探索精神,认为不研究心理学的杂学家当不了好老师。微博@教书匠judith,简书@教书匠judith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