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草书《长风帖》, 风度翩翩, 有人说是米芾临的, 真好看

 一墨轩书画院 2020-06-19

王羲之写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现在来看,他并没留下多少理论方面的见解。虽有几篇论作传世,但大多也只是托名之作,可信度并不太高。我们想要了解王羲之,只能从一些别人引述的只言片语当中体会。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比如,王羲之曾经说过:作书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有些妙处,是无法用具体的言语来精确表达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理论方面没留下什么,这也没啥遗憾的。最让人惋惜的是,王羲之没有一件真迹传到现在。从《兰亭序》到那些草书手札,要么是刻本,要么是后世的临本,都不是直接出自王羲之。我们要想领会王羲之的笔意,只能从这些摹本或者刻本中感受了。

点击加载图片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后世的摹本也同样精妙。比如下面这个王羲之草书《长风帖》风度翩翩,美感十足。有人说是米芾临的,也有人说是褚遂良临的,但不管怎么样,都不影响它的风韵和美感,真好看。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草书《长风帖》美在哪?咱们别弄得那么玄幻,先来点能看得见的,先来点能摸得着的。

要我说,这种美,首先就在于用笔的精和熟。你看那些点画,你看那些线条,没一个都是那么精到细腻,并且韧性十足,活力满满。行云流水之间,还能写得如此精准,这功夫,已经失传了吧。或者说,已经很少有人再这么较真了吧。

点击加载图片

书法的美,首先在于“工”和“巧”。魏晋求风度,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他们首先是注重打磨技法的。

王羲之曾评价张芝说:“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你看,王羲之最佩服张芝的地方就在于用笔的精和熟,还说如果自己再用用功,如果在“工巧”方面提升一下的话,未必就比不过张芝。

王羲之太厉害,咱们先不说。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米芾。米芾为什么这么厉害?为什么他的“刷字”那么成功?靠的是天分和个性吗?也不全是。

在形成个人风格之前的几十年里,他可是以临写前人起家的。临写前人,学的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工”和“巧”,就是“精”和“熟”。

当然了,光有用笔还不够。要想草书好,技法是一方面、是基础,还需要在其中加入一些不可言说的笔趣。

点击加载图片

什么是笔趣,怎么表达出笔趣?

咱们可以借用黑格尔在《美学》当中的这么一句话来解释:“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物质外在形式,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黑格尔应该不懂书法吧。可如果你把上面那句话中的“艺术”换成“书法”,就能很好地解释什么是“魏晋风度”,就是说明什么是那种难以言表的“笔趣”。你看,艺术的审美,果然是相通的。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回到我们的书法学习。要想学好书法,到底应该怎么样?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玄妙。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米芾的学书历程。前半段的几十年,别的不想,也不求什么风格,就是集中火力学别人,就是埋头苦练用笔,最好能写出个“以假乱真”。

有了这个基础,有了前期的埋头打磨,你再去追求什么风格,应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咱们经常说,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实在是太难了,埋头写一辈子也有可能不成功。

咱们需要承认,书法是需要天分的,是需要悟性的。可现在是,以我们的努力程度,还远远达不到拼天分的状态。你之所以没成功,就是练得少了,就是下的功夫不够,说别的,基本都是借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