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山路12号挥别豪华精选之际,我们一同追忆喜达屋

 标准生活 2020-06-19

“衡山路十二号将撤下豪华精选铭牌”的消息确实令我有些震惊,12号和豪华精选未能熬过7年之痒着实遗憾,但Mario Botta用赤陶砖外墙呼应衡山路沿线的红砖老宅、Yabu+Pushelberg创作的向椭圆形内庭院聚拢的客房、美轮美奂的地下水疗空间(泳池的玻璃天顶刚好是中庭院的底座),无不令其成为上海城中极独特、宁静的存在,引得凯特·布兰切特、吴尊、倪妮争相下榻。

▲ 7年前刚开始写《Conde Nast Traveler悦游》那阵,就有幸给上海几间新开、且带城市隐居氛围的酒店做了专题《“申”度隐逸》(这个标题我颇为得意),

衡山路12号会在近期换上新品牌,尽管心里对潜在新牌大致有数,但我并无意在官宣前漫谈哪牌更匹配衡山路12号的明天,毕竟,酒店挂何牌都有其考量,各牌也各有其过人之处。我更想做的,是借这间喜达屋时期的豪华精选产物换牌之际,追忆喜达屋。

一追忆起喜达屋时代,我立马想起了每间“喜家”酒店前台都插满附带临时会员卡的SPG会员申请手册,以及旗下各条酒店线印制的五彩缤纷的brochures。喜达屋当年的盛况、“家族荣誉感”和魅力、对各品牌个性的鲜明定义,绝非如今不可一世的APP和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账号所能轻易取代的。

▲ 我把喜达屋时代的遗产(部分喜家酒店brochures)排在资料架上,如同一道彩虹照亮了我的工作台。

下面,我们就通过喜达屋收录/孕育品牌的顺序,逐一讲述其各品牌早被遗忘的故往、革新与魅力,探究其如何在短短十数年内聚拢和创造了11个让世人叹服的酒店品牌,以免时光的潮涌和当下的喧哗掩盖了往昔的美妙。

序言

若非Barry Sternlicht(下图右一)在90年代的收购、悉心培育、和明锐的头脑,1969年以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出身的喜达屋,或许不会是那个让酒店界绚烂多姿、激发万豪产生鲸吞野心的喜达屋酒店帝国关联。

下文,将逐一还原Barry Sternlicht在20世纪90年代初接手喜达屋后,用11步孕育出世间最绚烂的酒店帝国之一的历程。这位酒店大亨如今正率领没有喜达屋酒店的喜达屋资本,在酒店的海洋里驰骋,刚落户三亚海棠湾的1 Hotel就融合了他心目中下一代酒店应有的模样。

1.

威斯汀 · Westin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30

在1980年前,Westin一直叫Western,该品牌的缔造源于两个酒店业死敌的一次不期而遇。在1930年的一天,酒店大亨思凡特·瑟斯顿(Severt W Thurston)和弗兰克·杜帕在华盛顿州商业酒店的咖啡厅撞上,大萧条的阴影让两位劲敌奇迹般地坐在了一起,聊起了共赢。很快,在普吉特海湾地区拥有5间酒店物业的施密特兄弟加入了他们的共赢计划,三方将手中执掌的共计17间酒店组成了西方酒店集团(Western Hotels)。

▲ Western酒店构想的始发地——Commercial Hotel;1931年的一次Western各分号经理月度会议。

尽管Western初期始终笼罩在大萧条和二战的阴云中,但并不妨碍Western的健康成长,成立第二年就在温哥华和波特兰开立了分号,1950s前就把酒店扩张到了阿拉斯加、蒙大拿和犹他,甚至珍珠港遭偷袭的翌日,其旧金山分号Sir Francis Drake Hotel照旧举行了开业大典。

Western在1956年购入了檀香山大名鼎鼎的Kaiser Hawaiian Village酒店(上图,现希尔顿Hawaiian Village),尽管这间超级度假村在短短几年后就被希尔顿夺走,但其新晋领导者Edward Carlson着实是卓越领导者的完美化身,很快为Western开启了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

Western创下的佳话无数,篇幅关系,我就挑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一段。上世纪60年代末,因出差而着迷酒店的郭鹤年在新加坡乌节路的延伸处获得了一块宝地,并力图寻找合适的酒店管理公司在此运作一间狮城最好的酒店。当时新加坡已揭幕了希尔顿和喜来登,郭鹤年在酒店建筑师的推荐下被科普了Western,并为了和当时日理万机的Edward Carlson见一面而特地追到了曼谷,并最终以诚意和智慧说服了Western管理全世界的第一间香格里拉酒店。

新加坡香格里拉最终大获成功,开幕没太久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扩建工程,1978年,郭鹤年还把香格里拉的第二间分号——九龙香格里拉也交给了Western管理,而Western的悉心打理也为日后香格里拉自立门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estern在1960-80年代经历了很多改变和尝试,和美联航合并(形成UAL Corporation)、管理西雅图地标太空针塔顶部的餐厅、并在1980年更名为威斯汀(Westin, Western International的合体缩略拼法)、在喜达屋出手前在日本买家手中度过了6年。

喜达屋在1998年全面接手威斯汀后,很快将威斯汀改造成更具治愈感的高级酒店形象,Barry Sternlicht以自己家的床为原型,为威斯汀度身定制了一款床垫——天梦之床。并配以全白的寝具,让宾客恍若在云朵中入眠。

除了全面关注宾客的睡眠体验,威斯汀还对宾客的沐浴体验进行了优化,在尚不流行头顶雨林花洒的年代,威斯汀特别定制了一款双喷头花洒、并把浴帘杆做成了向外延展的弧形(防止浴帘沾身)、备足超大号巴西精棉浴巾。

▲ 上海的两代威斯汀酒店。2003年揭幕的外滩中心威斯汀用浮于水上的大堂吧、悦榕庄水疗、客房浴室的热带雨林花洒、植入水下音乐系统的泳池,尽显水在都市酒店中的治愈功效。

▲ 威斯汀天梦之床和狗狗版威斯汀天梦之床。

如今,成了万豪家族成员的威斯汀依然延续着其对健康旅居的关注,在部分客房里放置私人健身器材、健身中心出借运动鞋、制定慢跑路线、推行健康食谱,将健康养生的旅居哲学深入骨髓。


2.

喜来登 · Sheraton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37

威斯汀源于劲敌抱团,而喜来登缘起于同窗之情。就在Western创立没多久后的1933年,厄内斯特·亨德逊和他的哈佛同学罗伯特·摩尔,抄底买下了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大陆酒店。这一抄就抄上了瘾,他们接连买下了第二家、第三家。


由于第三家叫Sheraton的酒店已在屋顶搭建了灯光铭牌,换牌的代价高昂,于是,索性把Sheraton当作了自己的酒店品牌。这一做法和凯悦的命名方式颇为相似,都是买到啥就叫啥。

整个1940-50年代,喜来登都沉浸在买买买的兴奋之中,他们买下了美国曾经最大的私人酒店企业Eppley酒店公司(在美中西部有22间酒店)、以及在加拿大拥有6间分号的Cardy Hotels。在1950s收尾时更是在夏威夷一口气买下了4间酒店。不过,喜来登也没光顾着提升酒店数量,他们在1958年率先推出了一套预定系统,提升订房效率。

▲ 喜来登曾一度是大酒店和先锋建筑的完美代名词。

60年代,喜来登不仅丰富了自己在美国境外的酒店数量,更推出了酒店业的第一条全国免费热线800-325-3535。


喜来登还是诸多目的地的高级国际酒店启蒙,喜来登对于京沪两地人士对于高级酒店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科普立下了汗马功劳。本世纪初更是凭借三亚喜来登革新了国人对度假美学的理解。喜来登对这三地酒店生态的影响,可回看樊森书写的酒店进化史系列之——《北京》《上海》《三亚》三部

进入90年代,产品过于多样喜来登做了一个极为重大但机智的决定,将包括纽约瑞吉喜来登在内的高端产品请进Sheraton Luxury Collection,将姿态更谦卑的汽车旅馆归置在副线Four Points by Sheraton,明确喜来登高档形象的同时,也为喜达屋后续缔造奢牌副牌做足了准备。

3.

豪华精选 · Luxury Collection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06

喜达屋收购喜来登确实是极为机智且收获丰厚的举动,就在喜达屋1998年将喜来登母公司ITT收入囊中前几年(1994年),ITT刚在堪比厮杀的竞标中获得了CIGA酒店集团70%的股权,而CIGA正是专长收录传奇酒店和个性凸显的奢华独立酒店的豪华精选的前身兼基石。如今豪华精选引以为傲、也最深得我心的分号Gritti Palace、Danieli皆源自CIGA。

CIGA源自Compagnia Italiana Grandi Alberghi的缩写,即意大利大酒店公司。这个由商人兼政治家朱塞佩·瓦尔皮创立的酒店品牌,从1906年诞生之初起,就始终以集结意大利各地的一流旅馆为使命,相继收购了威尼斯酒店公司、丽都酒店公司、Dei Bagni等酒店公司,并逐步完善了一份令世人垂涎的意大利传奇酒店典藏目录。

▲ Ciga的早期藏品——威尼斯丽都Excelsior(1908年)酒店,在建筑师Nicolo Spada笔下充满了一千零一夜式的色彩。其背后的游艇码头让酒店和威尼斯主岛紧密衔接,让丽都成为欧洲最具风尚的海滩度假据点。


▲ Ciga在丽都的另一间分号Grand Hotel des Bains深得文人(托马斯·曼以这间酒店为灵感写就了《魂断威尼斯》)和影人的偏爱,《英国病人》(安东尼·明盖拉用此店还原不复存在的开罗牧羊人酒店旧日场景)和《魂断威尼斯》均在此取景。

▲ 很多人更钟爱矗立在圣马可广场显眼位置的Danieli,我倒对闹中取静的Gritti Palace情有独钟。这间精巧、宁静、华美的水上宫殿有着张牙舞爪的大运河安缦所不具备的优雅气韵。


尽管Ciga早在1910s就演绎过极为先锋的品牌营销案例(包括联手4间位于丽都的成员酒店,结合水上飞机飞行表演进行联名推广),但Ciga最重要的一趟品牌形象打造,莫过于1979年,由Massimo Vignelli创作的包括新Logo在内的全新品牌识别体系。如今我们所见的Sisley、Poltrona Frau、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的Logo均出自Vignelli之手。

在新Logo中,Vignelli保留了原Ciga Logo上的四匹骏马(骏马原型来自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并用更国际化的CIGA HOTELS字样和更简洁有力的椭圆外框深化品牌形象。

这一品牌形象的主体——椭圆框和四马,在喜达屋接手后依然被沿用,但在2015年的一波品牌形象改造中被纯文字取代,仅凭底部一条弧线COLLECTION字样隐约表达对Vignelli的椭圆框的敬意。

▲ 伯恩斯坦在Ciga系的翡冷翠大饭店的信纸上的书信,这间酒店如今成了佛罗伦萨瑞吉。

除了大批传奇酒店和名家操刀的品牌标识,CIGA和豪华精选的融合也值得一提。豪华精选品牌在ITC喜来登购入CIGA前夕就创立了,1992年1月13日,当时的ITC喜来登提取了自己的28间较突出的豪华酒店、及33间Sheraton Towers(即依附于大体量的喜来登酒店中的豪华酒店,类似翻修前纽约华尔道夫及其更私密的华尔道夫塔楼的关系),组成了豪华精选。2年后(1994年2月),对CIGA的成功收购迅速扩充了豪华精选的成员数,使豪华精选逐步具备了与专长收录传奇/豪华独立酒店的联盟立鼎世(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抗衡的底气。

如今的豪华精选也是越战越勇到完全看不懂,居然把全世界最贵没有之一的塞舌尔北岛也拿下了,必须承认这绝非坏事,但个人期许LC能提取好联盟内成员的调性,让收录的酒店气韵和档位都更均匀。

4.

W Hotels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98


Barry Sternlicht绝不是设计酒店的创始玩家(Ian Schrager的设计酒店帝国摩根酒店集团早在1980s就成长得有声有色),但Barry确实是在国际酒店集团中,把玩设计酒店的先行者。

1998年,Barry将莱克辛顿大道541号的老多莱尔旅馆改造成了一座设计时髦、氛围性感、服务更灵活个性的W酒店,为厌倦了传统高级酒店严谨氛围和年轻一代宾客提供了耳目一新的酒店产物,以各种W开头的词重新命名酒店各设施和服务更是酷劲十足(WET即泳池、Whatever/ Whenever代表自己的服务理念)。

▲ W的早期旗舰——时代广场W酒店是如今大红大紫的设计组合Yabu+Pushelberg接到的第一个酒店设计任务。

W所代表的潮牌酒店文化此后更是借助喜达屋的强大网络迅速推行至全球。喜达屋对W的培育也引发了万豪、凯悦、IHG的争相跟风,EDITION、安达仕、英迪格均为对W发起的潮牌之风的响应。

▲ 广州W在入口处用“疑似银河落九川”的电子瀑布迎宾。用出人意料的手法演绎本地文化是W的拿手绝活之一。

5-7

福朋喜来登 · Four Points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95

雅乐轩 · Aloft

喜达年 2005 | 诞生年 2005

源宿 · Element

喜达年 2006 | 诞生年 2006

喜来登应该是副线品牌最早的倡导者之一,1995年4月,当时的喜来登酒店和度假村品牌,发布了Four Points by Sheraton Hotels,旨在收录不匹配喜来登酒店豪华形象的Sheraton Inns。1998年,喜达屋在对ITT Sheraton的竞标中胜出(与之对标的是希尔顿)。

10年后,喜来登及其副牌福朋在手的喜达屋如法炮制,为威斯汀W分别配对了副牌ElementAloft,利用副牌覆盖尚未适应高端品牌、或高端品牌已饱和的目的地。

8.

瑞吉 · St. Regis 

喜达年 1998 | 诞生年 1904

由阿斯顿四世创立于1904年的瑞吉酒店在几经易手后,于1966年被喜来登集团购得,易名瑞吉喜来登。随后的几次重大翻修及转手巩固了其全球一线酒店的地位,并完成了由孤店到奢牌的蜕变。

1988    闭门展开彻底翻修

1991    在经历了耗资1亿美金的翻修后重回全球一线酒店神坛

1992    ITT喜来登将旗下28间顶级酒店收录于Luxury Collection

1998    喜达屋从ITT手中购得喜来登,并将瑞吉拓为奢牌线,纽约瑞吉为旗舰

2006    纽约瑞吉8-11层转型为有48个单元构成的瑞吉住宅俱乐部

2013    展开耗资9000万美金的彻底翻修,附加健身房和新餐厅

▲ 纽约曾有过两间瑞吉,第二间位于如今JW万豪所在的Essex House之上。

由孤店转为奢牌的瑞吉,在初期以布点稀少、充满了对旧世界的敬意或颇具俱乐部氛围。初期作品包括两家“前瑰丽”——休斯顿和伦敦Lanesborough。管家、马刀开香槟、因地制宜的血腥玛丽都是其重要标识。

关于瑞吉的深度故事,请回看我之前的文章《瑞吉:我不是酒店,而是阿斯特四世在世界各地的家》中,本篇就不重复占用版面和您的宝贵时间,老调重弹了。

9. 

艾美 · Le Meridien 

喜达年 2005 | 诞生年 1972

世间有不少航空公司孕育的酒店帝国,泛美孕育了洲际、北欧航空孕育了丽笙、而法航在1972年缔造了艾美。70后的艾美以“为宾客提供家外之家”的理念登场,首秀就是一座拥有1000间客房、极具未来色彩的摩登建筑。

法航广阔的飞行网络支持,艾美的扩张相当迅猛,创立第6个年头就开出了多达21处分号,1991年时更是递增至58间。其中的阿布扎比分号一开业就迎来了伊丽莎白二世的莅临。

艾美在90年代后几经易手,(包括Rocco Forte爵士的父亲缔造的Forte Group、雷曼兄弟等),并最终在2005年底成为喜达屋的一员。

10. 

Tribute Portfolio

喜达年 2015 | 诞生年 2015

Tribute Portfolio是喜达屋打造的第10个酒店品牌,和Luxury Collection一样,这也是一个旨在收录各地具有迷人故事的独立酒店系列,只不过收录酒店的标准较豪华精选更宽松,可以将其视作亲民版的豪华精选,或豪华精选的副牌。

该品牌的问世还可视作对希尔顿的Curio、万豪的Autograph、凯悦的Unbound Collection的回应。

11. 

Design Hotels

喜达年 2015 | 诞生年 1993

喜达屋早在2011年就收购了Design Hotels多达72%的股份,但直到向万豪在内的各巨无霸出售前才正式将其陈列在其品牌橱窗内,俨然一顿丰美大餐近收尾处的点睛甜品。


Design Hotels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彼得·史瓦策和克劳斯·克劳斯辛格携手创立,以挖掘和推广具有迷人创意和惊艳设计的精品酒店为主旨。相比罗莱夏朵、立鼎世和SLH等独立酒店联盟,Design Hotels显然更具先锋色彩。不过,喜达屋揽入Design Hotels的更大创举在于,将极具独立性的酒店联盟纳入其常客计划,对更小众的客群发起“智取”攻势。

···

文末,感谢喜达屋,为酒店增添了多元的玩法和绚烂的色彩,并运用别具一格的常客计划,充分调动了常客的积极性(尽管我从来都信奉,宾客的忠诚度应该源于酒店体验本身,而不该是白纸黑字的忠诚度计划)。最后,还要庆幸豪华精选和衡山路联姻的7年,尽管未能熬过7年之痒,教我懂得——只要有足够创作才情,封闭的内院景,能比开阔的外景更动人。


别了,喜达屋

别了,衡山路十二号豪华精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