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战笔记》:吴茱萸的功效与应用

 九龙池dn5pzqmi 2020-06-19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近成熟的果实。本草云:“其色绿”,可知非完全成熟入药。古时产于“吴地”,故因此得名。唐诗《九月九日忆庐山兄弟》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句,指的就是这种植物。

吴茱萸也是中药“六陈”之一,所谓“六陈”即: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与吴茱萸这六味药,因入药前,需陈久放置一段时间,可去其燥烈之性,使药性“稍和”,故称之为“六陈”。为了缓和其燥烈之性,常用甘草制过后应用。

一、吴茱萸的功效:

吴茱萸味辛、极苦,大热,有小毒。气味俱厚,阳中阴药也。归肝、脾、胃经。功效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现代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

《别录》:“去冷痰,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本草纲目》:“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本草备要》:“润肝燥脾,温中下气,除湿解郁,去痰杀虫,开腠理,逐风寒。治厥阴头痛,阴毒腹痛。食积泻痢,血痹阴疝,痔疾肠风,脚气水肿,口舌生疮。

黄元御言:“吴茱萸辛燥,泻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癥,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

至此,《辅行诀》大、小六神汤,即《伤寒论》十二常用经方,主药除鸡子黄外已全部介绍完了。

具体包括:

小、大阳旦汤,即《伤寒论》桂枝汤、黄芪建中汤加人参二方,主药为黄芪、桂枝

小、大阴旦汤,即《伤寒论》黄芩汤加生姜、小柴胡汤加芍药二方,主药为柴胡、黄芩

小、大青龙汤,即《伤寒论》麻黄汤、小青龙汤二方,主药为麻黄

小、大白虎汤,即《伤寒论》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人参代生姜二方,主药为石膏

小、大朱鸟汤,即《伤寒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加人参干姜二方,主药为鸡子黄、黄连

小、大玄武汤,即《伤寒论》玄(真)武汤、玄(真)武汤干姜换生姜加人参甘草二方,主药为附子

以上是《辅行诀》大、小六神汤,即《伤寒论》十二常用经方的主药,作者在《辅行诀》原著基础上,又加了桂枝、黄芩、黄连三味(作者观点,此三味药堪当主药)。因此一共是九味中药,即:黄芪、桂枝、柴胡、黄芩、麻黄、石膏、鸡子黄、黄连附子。鸡子黄药食同源,今天临床并不常用,故而在本书内不做详细介绍。

以上诸方与其八味主药,实乃中医学之根基,学医者切要熟记才是。作者认为,学习中医可以运用“二八理论”,而以上篇章中所介绍的中药,都是中医学之根基性知识,初学者更要重点学习,同时要领悟每味中药背后的辩证与组方逻辑,切莫呆板记忆,只知死记硬背,而罔顾医之大道。如此,登堂入室,则不难矣。

二、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1.用于脘腹冷痛、疝痛、头痛及虚寒泄泻。吴茱萸能温中散寒,又善解肝经之郁滞,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治脘腹冷痛,常配伍干姜、木香等。治寒疝腹痛,可配伍乌药、小茴香等。若治中焦虚寒、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吐涎沫,可配伍人参、生姜等,即厥阴病主方吴茱萸汤。若脾肾阳虚久泻或五更泄泻,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即四神丸

2.用于寒湿脚气疼痛、或上冲入腹,困闷欲死。吴茱萸擅长散寒燥湿,又能下降逆气,常配伍木瓜、槟榔、陈皮等,即鸡鸣散

3.用于呕吐吞酸。吴茱萸可疏肝(暖肝)下气以止呕逆。如胃寒者,常配伍生姜、半夏等。若肝郁化火、呕吐吞酸,常以黄连为主药,配伍少量吴茱萸,即辛开苦降之左金丸。而今,左金丸广泛应用于各种以胁痛、胃酸(烧心)、反酸、呕吐涎沫,或伴有巅顶头痛之证,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胃炎、胃酸过多、反流性食道炎等,组方配伍用此二药为基,灵活加减,往往起效迅速,实乃良方。

4.用于引火下行。口舌生疮者,可用吴茱萸研末,醋调贴于足心,能“引火下行”,一夜便愈。

5.《伤寒论》中吴茱萸用法:

吴茱萸味辛而性温。《伤寒论》中应用最为经典,功效能温中祛寒,下气止痛,除湿血痹,杀虫,通关节。主治心腹诸冷绞痛,肠胃痉挛,痞满,手足厥冷,脚气水肿,月经不调等证。主用于太阴里虚证,亦适用于太阳太阴合病证及厥阴病证。

(1)治太阴里虚寒证,症见腹痛、头痛、呕吐、手足厥冷、脉细者。常配伍生姜、干姜、附子、巴豆、人参等,即吴茱萸汤、九痛丸

(2)治太阳太阴合病,常配伍桂枝、生姜、细辛、当归等,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治厥阴证、妇科杂症,常配伍当归、麦冬、阿胶、丹皮等,即温经汤。今天,温经汤实乃治疗妇科杂症、月经不调、腹寒痛经等诸疾顽症第一方,医者当重点学习。在后面的“全能方”篇章中,会详细介绍。

三、吴茱萸的用法用量:

吴茱萸常入煎剂,外用适量。

因其辛燥大热,极易伤阴,故而仲景应用,先用开水冲洗数次,以减轻其燥烈之性,而后入药。此用法被广大后世医家借鉴,实有可取之处。

黄元御言:“热水洗数次用。

《本草备要》:“泡去苦烈汁用。须泡数次。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

《药类法象》:“洗去苦味,日干,杵碎用。

然仲景所用吴茱萸剂量奇大,一剂药用一升之多,约合今天50克以上,故采用先洗而后入药之法,实稳妥组方之道。而今医家,所用吴茱萸剂量很小,甚至只用几克,所以直接放入煎剂也是可以的,不必非得冲洗。

吴茱萸一般用量几克即可,十余克以算大剂量,如非临症经验丰富者,切莫盲目搬抄仲景原量。作者以为,几克用量,可以不用冲洗入药,若用十余克以上时,为求稳妥,还是当参考仲景用法。

四、吴茱萸的应用注意: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汪昂言:“走气动火,昏目发疮,血虚有火者禁用。

李东垣言:“不宜多用,辛热恐损元气。

李时珍言:“多服动火伤目。

作者经验,吴茱萸奇苦无比,若非辩证准确,非用不可时,尽量不要用,特别妇孺或脾胃虚弱者。经验之谈,谁喝谁知道。

花儿盛开

我寻香而来

沉醉于此

以忘却归途

——中医实战笔记

#中医实战笔记#

《中医实战笔记》:吴茱萸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实战笔记》:吴茱萸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实战笔记》:吴茱萸的功效与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