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吴萸、茶椒、臭辣子、左力、石虎。

〔来 源〕 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及石虎E.rutaetarpa (Juss.) Benth var offinalis(Dode.) Huang.的未成熟果实。

〔成 分〕吴茱萸果实含挥发油约0.4%,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是油的特殊臭味成分,并含吴茱萸内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又含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此外,尚含吴茱萸苦素。

石虎果实含吴萸碱、吴萸次碱、羟基吴萸碱。挥发油为吴萸内酯。此外,尚含石虎甲素。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温中止痛:吴茱萸有较好的温中止痛作用。《神农本草经》: “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名医别录》: “利五腑,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痛,绞痛中寒,心腹痛”。《日华子本草》: “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2.开郁燥湿:吴茱萸有理气开郁及燥湿作用。 《药性论》: “主心腹痛,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汤液本草》: “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本草纲目》: “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二、近代研究

1.升高体温作用:吴茱萸所含的成分有使家兔体温升高的作用,并能增强四氢β-萘胺的作用〔1 〕。

2.镇痛作用:动物试验证明,吴茱萸提取物有镇痛作用〔1~5〕。

3.收缩子宫作用:吴茱萸分解产物芸香胺,在化学上为吲哚乙胺,为较强的收缩子宫成分〔6〕。

4.利尿作用:吴茱萸有利尿作用,正常人服吴茱萸可使尿量增加30%左右〔7〕。

5.抑菌作用: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含吴茱萸内酯与黄柏内脂抑菌作用相同),《吴茱萸汤》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浓煎后作用消失〔8〕。吴茱萸水浸剂对部分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9〕。

6.驱虫作用:吴茱萸醇提取物对猪蛔、蚯蚓、水蛭有显著的杀虫作用,临床用治蛲虫有效〔10〕。

7.对血压的影响:吴茱萸对麻醉犬有使血压升高的作用〔5)。临床捣后,水(醋)调敷足心,则有降压作用。

〔性 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 效〕温中止痛,解郁燥湿。

〔主 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嘈杂,厥阴头痛,疝痛,痛经,腹泻,脚气转筋,口舌生疮,齿痛,蛲虫;外治高血压,湿疹,黄水疮。

〔临床应用〕吴萸主要用治因寒所致的各种疼痛,配伍凉药也用于因热所致之疼痛。

1.脘腹诸痛:古方有单用治疗脘腹疼痛及疝气。肝胃不和所见的胃脘疼痛、胁痛、嘈杂、吞酸等。类似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等,常配伍黄连、栀子等,方例《左金丸》、 《梔萸丸》。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类似于肠绞痛、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等,常配伍橘核、川楝、山楂、荔枝核等,方例《金茱丸》、 《定痛散》。

2.呕吐腹泻:肝气上逆犯及于胃,胃失和降而见呕吐涎沫,头痛等,类似于神经性呕吐,常配伍干姜、人参、生姜等,方例《吴茱萸汤》、《吴萸干姜散》。并用治慢性腹泻和下痢,类似于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常配伍黑故纸、五味子、肉豆蔻等,方例《四神丸》、《脏萸丸》。

3.风痹脚气:吴茱萸常用治风湿痹痛、麻木、口眼斜等,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颜面神经麻痹等,常配伍生姜、淡豆豉等,方例《吴萸姜豉汤》;脚气浮肿,冲心而痛,类似于维生素B1缺乏症。常配伍苏叶、木瓜、槟榔等,方例《鸡鸣散》。

4.破伤风:近代用吴茱萸治疗破伤风痉挛及腓肠肌痉挛,多与木瓜配伍,方例《木萸汤》。也用治骨鯁,多配威灵仙煎服。

5.妇科疾病:用于寒凝血滞, 月经不调,小腹疼痛,症瘕等,类似于内分泌紊乱、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用于宫寒不孕,常配伍桂枝、当归、细辛、川芎、芍药等,方例《温经汤》(方见当归)、 《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不孕可用《吴萸川椒丸》塞阴道内。

此外,吴萸煎水外洗可治湿疹、黄水疮;研末凡士林调敷可治神经性皮炎;水调敷脚心可治口腔炎及高血压等。

〔用 量〕 3~6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或醋炒后用。

〔禁 忌〕内火炽盛不用,孕妇慎用,不可大剂内服。

〔附 方〕

1.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萸。加白芍名《戊己丸》。

2.梔萸丸(《医学入门》):吴茱萸、栀子、香附子。

3.金茱丸(《医宗金鉴》):吴茱萸、川楝子。

4.定痛散(《丹溪心法》):吴茱萸、荔枝核、山楂核、栀子。吴萸配泽泻名“夺命散” 《和剂局方》治证同。

5.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生姜。

6.吴萸干姜散 (《圣惠方》) : 吴茱萸、干姜。

7.四神丸(《证治准绳》):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

8、脏萸丸(《普济方》):吴茱萸、猪大肠。

9、吴萸姜豉汤(《食疗本草》):吴茱萸、生姜、淡豆豉。

10、鸡鸣散(《证治准绳》):吴萸、木瓜、槟榔、苏叶、桔梗、陈皮、生姜。

11、木萸汤(《备急千金要方》):吴茱萸、木瓜。

12.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伤寒论》):当归、桂枝、吴茱萸、 生姜、 细辛、芍药、通草、大枣、甘草。

13.吴萸川椒丸(《经心录》): 吴茱萸、川椒。炼蜜为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