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巨无霸,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走向,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 说起“巨无霸”永锋对于齐河的意义,应该丝毫不亚于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只不过,杭州人巴不得阿里留下,某些不开窍的“小猫三两只”,却打着“绿色发展”的名号,在网上哭喊着让永锋钢铁迁回莱芜或搬去日照。 殊不知,要是每个城市都只中意“阿里巴巴”来“芝麻开门”,那咱们恐怕要等到花都谢了。 今年年初时,莱芜带着“2018年GDP1045亿元”的嫁妆嫁到了济南,这份算不上耀眼的成绩,只相当于齐河2018年GDP总值的两倍(备注①)。 换句话说,莱钢没挽回得了莱芜,永锋却成就了齐河。 2002年8月,齐河与永锋步入洞房同床共枕,次年,50万吨轧钢生产线投产。今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齐河人口中的“最近几年发展真快”,应该始于在这之后。 2008年5月14日,是汶川地震第三天,永锋开始为地震灾区全员动员募捐,在当时,国内钢铁行业因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处于最低谷的“寒冬期”,永锋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10年,永锋钢铁三号转炉点火启动,生产能力再获大幅提升,同年,齐河第一次获评全德州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和经济发展“双第一”。 2016年,永锋建设了全封闭原料场,每年减少粉尘排放1700吨,这是山东省内钢铁企业的第一座。 次年,永锋获评山东企业百强第64位,山东民营企业百强、山东制造企业50强。当时建成的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使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终于落地齐河。 三言两语,岂能说清楚这座城和这个企业的十余年恩爱缠绵。 从一开始的永锋钢铁,发展到今天的国内500强、山东百强的永锋集团,下辖钢铁、焦化等多领域十几个子公司,累计上缴税金120多亿。 单凭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恐怕别说齐河寥寥无几,放眼德州也为数不多。即便是当前大力发展的大物流格局,你也很难说其中一共有多少是永锋的生态链企业。 永锋,不止炼了一吨钢。 其实,当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永锋时,最吸引人的地方,可能并非是十几年来的成就有多难以望其项背。 一往无前的永锋人,彰显着“大义齐河”的精髓。这才是这座城市和这个企业共同的文化底蕴。 不得不提,在往年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前赴后继的齐河人中,出现的一批特殊的身影来自于永锋。 从救车祸司机,到救跳水妇女。 他们,拿着可称得上齐河最高水平的工资,却跑去干了与己无关、见义勇为的行侠仗义之事。 不得不提,2008年和2015年是全国钢铁企业度日如年的两个时间节点。 跟当时某些钢企大规模“裁员潮”不同,永锋坚定地执行着“不减员、不降薪、不欠薪、不让一个员工掉队、不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五不承诺。 这是一个企业责任,也是一份社会担当,永锋坚守着自己的品格。 不得不提,永锋历年累计慈善基金捐款8000多万,每年关爱孤寡老人送慰问,仅“关爱贫困儿童”一次活动即认捐2000多万,“捐资助梦”工程更在贫困大学生、品学兼优大学生上累计花费500多万,累计资助大学生1000多人。 《道德经》里说,“以有余而奉不足者,得道者也”。 永锋人说,“责任是能力,又远远超脱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品格。” “侠义、忠义、孝义、信义、仁义”。 永锋,不止炼了一吨钢,还炼了一代人。 五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八年德州综合考评第一,没有人知道在齐河历年来的辉煌中,究竟有多少是来自于永锋。 如果类比阿里与杭州如今的契合程度,是一个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局,那么,齐河如火如荼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氛围,至少起点在于永锋。 你很难说,到底是齐河孕育了永锋,还是永锋成就了齐河,我想,这应该叫做“相濡以沫”。 总而言之,“德不孤,必有邻”,祝愿永锋在齐河继续“招蜂引蝶”。 愿齐河与永锋,“百年好合、再生贵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