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艺术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

 WQ_AI_LYS_999 2020-06-20
上周六,吕澎老师《视觉的震撼》系列直播课终于上线了。第一节课,吕老师为我们梳理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漫长的时间里,西方绘画发展的观念和语言的变化脉络,现代绘画在印象派进入序章。


以画得逼真评价绘画,是从自我的感受出发去认识眼前的作品。有一个系统,有一个文明的基本逻辑之后,即使每个人知识背景不同也会了解怎样来判断作品是符合知识系统的。看艺术和艺术史,要将作品放在特定语境中去认识和理解。

 
《视觉的震撼》试图从10节课中谈一谈现代绘画的产生,流派之间的关系,艺术家自身的主要特点,一个流派或一个艺术家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种表述已经跟过去对艺术的表述不太一样)解答如何从目不暇接的流派中抓住最基本的判断,理解不同流派的观点和它们之间根本的差异。学习艺术史需要把历史的问题和个人的审美感觉分开。
 
过去的艺术史是了解现代艺术的基础背景和知识。建议听一听范景中教授在喜马拉雅FM平台所讲的音频课《范景中讲西方艺术史》,对古代到19世纪的西方艺术史进行梳理。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核心概念之一“人”——绘画如何真实地表现“人”和“人的空间”。

艺术家的方法:不厌其烦地对人的研究,通过透视、几何、解剖、色彩……多种知识的汇聚掌握表现技巧。


巴洛克

历史神话题材,画面表现力量、运动和宏伟。

 

洛可可

贵族日常生活题材,画面强化装饰性、浪漫纤巧的趣味情调,满足贵族个人化的生活态度。

 


古典主义
特指19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

借古典题材表现崇高、牺牲、统一等英雄主义精神(国家需要英雄,人民要革命),个人情趣被弱化;画面有象征性,强调静穆崇高、对称稳定。
 

浪漫主义

灾难性题材表现危机、绝望等饱满强烈的情绪,不稳定的构图表现动态,色彩表现日益强烈。


现实主义


只画眼睛能看到的事物(不描绘想象的事物和场景),“库尔贝《现实主义画展》(1855)”,仍然使用传统的技法。
 

印象主义


马奈(印象派先驱)的作品展现出平面化倾向,相对于传统绘画具有“未完成”感。印象派抛弃学院派方法,不再细致刻画事物,而是表现因光线、时间变化后眼睛所看到的瞬间的景物,注重即时性的光和动态,笔触变得粗糙。印象派打开了新的审美空间,开启新的视觉经验。


眼睛、视觉的习惯被打破,知觉从拒绝到接受,理性从否定到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