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目前旅游界为什么热议和传统体育的融合发展?

 孤凤 2020-06-20

编者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任务下,当前推动旅游业复苏和落实全民健身需要有创新思维,其中,促进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就是1+1>2的强强联合优选项之一。

文/体育Bank特约专栏作者  孔令学


5月28日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时强调:要“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消费回升”;要“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任务下,当前推动旅游业复苏和落实全民健身需要有创新思维,其中,促进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就是1+1>2的强强联合优选项之一。

一、传统体育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技能、艺术技艺、哲学思想和发展理念等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精华。比如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赛(划)龙舟就是脱胎于先民水上生活方式与集体娱乐技能的融合,具有休闲娱乐与健身康体的双重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全民健康,有健康才有幸福感,身体健康的生活才是美好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前环境下,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不但需要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力投入和发展,更需要依托体育运动的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其中,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体育对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通过网络积极开展居家健身云指导活动,截至5月1日,共遴选发布了447个健身指导视频和40个图片,其中传统武术类视频和图片274个,占比高达56.3%,传统体育的健身指导作用可见一斑。

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不同,我国传统体育主要源于生活,虽然也有竞技体育元素,但总体上以休闲娱乐与健身养生为主,强调道法自然,顺天应时,天人合一,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公布的4批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体育项目占有重要地位,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的17个杂技与竞技项目中,抖空竹、维吾尔族达瓦孜、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朝鲜族跳板和秋千、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蒙古族搏克、蹴鞠等13项系传统体育项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的38个体育与杂技项目中,围棋、象棋、峨眉武术、八极拳、岳家拳、叼羊等29项系传统体育项目。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的15个体育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中,拦手门、通背缠拳、地术拳、佛汉拳、孙膑拳等14项系传统体育项目。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的14个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中,布鲁、蒙古族驼球、意拳、戳脚、咏春拳等12项系传统体育项目。加上各批次目录下扩展项目中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其他类目下的可以归属于广义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范畴的京西太平鼓、秧歌、龙舞、狮舞、热把舞、高山族拉手舞等项目,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体育项目数量上一百有余,地域上遍布全国。同时,各地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包括大量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各地区梳理出来的有传统文化特色、有传承历史和传承人员、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传统体育代表项目,而且通常兼具全民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双重功能,部分还被赋予了发展地方体育旅游的核心活动或主要旅游吸引物的职能。

传统体育肩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旅游等多重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就要求“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二、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是应义顺时的重要举措

究其根本,传统体育和旅游都具有休闲属性,是人作为社会人的高等级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全民健身和休闲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传统体育既具有文化传承基础,又具有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独特优势,而且与休闲旅游具有高度的市场契合性,依托传统体育,尤其是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开展体育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超过60亿人次,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停团闭园等全行业性困局,以及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迟缓、旅游线路和产品雷同对旅游者吸引力减弱、部分休闲旅游产品抓不住旅游消费热点等问题。破解方法之一,就是从融合发展等视角进行创新,为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增添新内涵,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统一领导下,文旅融合已呈全面开花之势。同时,森林旅游、康养旅游、中医旅游、体育旅游等也在异军突起,这些行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各有特点,从互补性和协同发展的视角看,传统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度极高,能增添的内涵元素更多,可创新发展的空间也更大。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例,人们对传统旅游行程中的观看旅游演艺、体验酒吧文化等密集性群体活动可能心存顾虑,可以考虑结合旅游者的健康需求,安排保持适当距离的传统体育活动加以替代,既可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的需要,又能实现健身强体的目的,一举两得。再以传统体育旅游助推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为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持续发展,以少林功夫、武当武术等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日益成为吸引入境旅游者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可以考虑结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因素,围绕传统体育文化体验活动,开发能够吸引国际休闲旅游者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品或线路,助力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开拓。

前些年,受现代竞技体育和西方现代文化冲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一度式微,部分项目后续乏力。随着国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众的健身观念有了很大转变,通过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已成为共识。据测算,现在每天大约有4亿人开展健身活动,仅占全国14亿人口的 28.6%,其中参加传统体育运动的预计在一半左右,参加健身运动人数和参加传统体育运动人数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传统体育运动也有其局限性,参加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少年传统体育爱好者明显偏少;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在非认定地区的发展如何保持其“原汁原味”一直是个难题;传统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目前能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传统体育运动为数不多。

破解上述难题,需要为传统体育注入新活力,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不错的现实选择。可以通过亲子游、研学旅、自助游、团队游等形式助推传统体育从中老年人群转向全人群发展,将传统体育运动从兴趣提升到习惯,提高体育旅游的黏性和复游率。同时,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带动传统体育项目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实现市场转化,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并通过演出、培训或器械、服饰销售等取得经济回报,实现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良性发展。

在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全民健身促全民健康,以全民健康促健康中国,以健康中国保人民生活美好幸福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以文化复兴促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促民族复兴,以民族复兴保人民生活美好幸福是中国特色的重大战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传统体育和休闲旅游以其天然的融合性和互补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强强联合,实现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大力推进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消费回升的一个重要举措,需要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包括传统体育发展促进政策、体育旅游发展促进政策等,特别是要探讨制订有针对性的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

一是制定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专项扶持政策。
将旅游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纳入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等相关政策统筹安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并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等。传统体育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近期可在“十四五”相关规划中进行规划安排,专项部署必要的政策扶持。

二是加大传统体育、传统体育专项旅游人才培养和标准化建设。
前者包括培养传统体育传承人和爱好者,培养传统体育专项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培养传统体育专项旅游的专兼职导游人员等;后者包括对传统体育活动场地、服装、器具、比赛规则等进行标准化和程序化提升,提升传统体育的普及率,扩大传统体育的普及区域,提高传统体育旅游的复游率。

三是探讨将民族节庆赛事和传统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
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利用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根据旅游产业特点和旅游者需求进行传统体育相关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项目打造,吸引旅游者参观、参与传统体育项目,以此带动体育旅游发展。另外,要提升民族和民间民俗传统体育类节庆赛事活动质量,在此基础上打造传统体育精品赛事和品牌赛事,不断扩大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提升传统体育专项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是遴选和培育优秀的传统体育专项旅游产业项目和企业并给予重点扶持。
如结合休闲运动小镇建设示范性的、以传统体育为核心的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推动在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或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加大对传统体育相关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包括适当调整传统体育专项旅游的精品项目评选标准,在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增设传统体育相关旅游专区或专场等。同时,根据市场化发展原则,创造条件鼓励旅游企业和体育企业转型或增加与传统体育相关的旅游业务,支持各市场主体创设新的与传统体育相关的旅游企业,协同提供优质的传统体育专项旅游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