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机 | 刺鹅锥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6-20


《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
孙机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8月
精装,445页,定价:78.00元
ISBN: 9787108056153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在古代,多数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宝器,只不过是将这种属性加以强化和神化。从探讨文物固有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出发,她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合宜,调焦得当,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的美的闪光。——孙机


《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


作者简介
孙机,1929年生,山东青岛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全国美协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寻常的精致》《仰观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等。

目  录
鸷鸟、神面与少昊
三足乌
古文物中所见之犀牛
古文物中所见之貘
麒麟与长颈鹿
猎豹
金丝猴
历史上的唐三彩骏马
关于“黔驴”
豆腐问题
释“清白各异樽”
中国之谷物酒与蒸馏酒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商周的“弓形器”
车战没落的原因
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
禽兽纹刀环
鼓与钲
说阆中之巴
床弩考略
古代城防二题
中国古代的平木工具
托克托日晷
汉代黄钟律管与量制的关系
焦作窖藏出土的杆秤
记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青铜鼓座
中国梵钟
佛像的火焰肩与火焰背光
中国早期高层佛塔造型之渊源
中国早期单层佛塔建筑中的粟特因素
汉代的跳丸飞剑
魏晋时代的“啸”
金明池上的龙舟和水戏
江陵凤凰山汉墓简文中的“大柙”
“温明”与“秘器”
“明火”与“明烛”
水禽衔鱼灯
绞胎器与瘿器
诸葛亮拿的是“羽扇”吗?
三子钗与九子铃
鹦鹉杯与力士铛
刺鹅锥
中国早期的眼镜
谈谈所谓“香妃画像”
沟通古文物研究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实践
——评《古诗文名物新证》
固原北魏漆棺画
“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画像石质疑
关于一支“‘唐’镂牙尺”
跋扬之水


刺鹅锥

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驸马萧绍矩腰间的佩物内有一枚玉柄银锥(图43-1)[1]。此锥有鎏金银鞘,锥鞘的式样与所佩的刀子之鞘基本一致(图43-2)。这把刀子大体仍沿袭唐制。在唐代,刀子不属于武器的范畴。《唐六典·武库令》条所记作为武器用的刀,只有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四种,不含刀子。唐代壁画上的人物佩带的刀子,或于鞘外附有洁手的帨巾,说明它的用途大约与近代蒙古族随身佩带的餐刀相近[2]。辽之刀子应不例外。此锥既与刀子配套,则亦应与饮宴有关,但一般饮食器中未闻用锥的。结合辽代情况考察,它应是在春季捺钵时特用的刺鹅锥。
图43-1 萧绍矩所佩玉柄银锥
图43-2 玉柄银锥与玉柄银刀子

辽代皇帝四时出行,其行营名捺钵(契丹语nutuk-ba)。在捺钵地点除夏季主要是避暑外,另外三季各有专门的游猎活动:春季捕鹅雁,名春水;秋季射鹿,名秋山;冬季则破河冰钩鱼。《辽史·营卫志》记叙春季捺钵时的情况是: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在今吉林大安月亮泡)。......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色衣,各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有鹅之处举旗,探旗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
 
这段文字把放海东青鹰擒天鹅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将刺鹅锥的用法也说得很清楚。不过辽帝春季捺钵的地点不止鸭子河泺一处,另外还有鸳鸯泺(在今内蒙古乌盟集宁市境内)、长泺(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及延芳淀等处。后者位于北京市通县漷县镇,久已淤填,辽时却是美丽的湖泊。《辽史·地理志·南京道·漷阴县》载:“延芳淀方数百(?十)里,春时鹅鹜所聚,夏多菱芡。国主春猎,卫士皆衣墨绿,各持连锤、鹰食、刺鹅锥,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风击鼓,惊鹅稍离水面,国主亲放海东青擒之。鹅坠,恐鹘力不胜,在列者以佩锥刺鹅,急取其脑饲鹘。得头鹅者例赏银绢。”记事与《营卫志》差近。但两《志》为什么都强调要刺鹅助鹘呢?因为海东青的个头远比天鹅小,当天鹅拼死挣扎时,海东青在体力上不占优势;明·殷偕的《鹰击天鹅图》对此反映得很清楚(图43-3)。但佩锥者是否皆为侍御等人,驸马之流贵族仅在一旁观赏?不是的。《契丹国志》卷二三说:“宋真宗时,晁迥往(辽)贺生辰。还,言始至长泊,泊多野鹅鸭。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或亲射焉。国主皆佩金、玉锥,号杀鹅杀鸭锥。”可见刺(或云杀)鹅锥连皇帝都佩带。获鹅,特别获头鹅是一件大事,赏赐很丰厚。《辽史·道宗纪》说:“大康五年(1079年)三月辛未,以宰相(张)仁杰获头鹅,加侍中。”宋·姜夔《白石诗集·契丹歌》中也有“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之句。因而在场的亲贵都会跃跃欲试,自然他们也都应佩带刺鹅锥。萧驸马佩带的是玉柄银锥,而像察哈尔右翼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的玉柄铜锥,其佩带者的身分就要低一等了[3]。

图43-3 明·殷偕《鹰击天鹅图》

再者,捺钵是否仅仅是一项游猎活动呢?也不然。上世纪40年代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考察的傅乐焕先生,在他的著名论文《辽代四时捺钵考》中说:“所谓捺钵者,初视之似仅为辽帝弋猎网钩,避暑消寒,暂时游幸之所,宜无足重视。然而夷考其实,此乃契丹民族生活之本色,有辽一代之大法,其君臣之日常活动在此,其国政之中心机构在此。凡辽代之北、南面建官,蕃、汉人分治,种种特制,考其本源,无不出于是。”[4]就现象而言,这样说并不算过分。但当时由于资料不足,傅文仅钩稽文献,而未能取证文物以使其论述更加充实。
1930年,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瓦尔漫汗山之辽庆陵的东陵,即圣宗的永庆陵被军阀汤玉麟盗掘。后来日本人作了发掘,由于其考古报告发表较迟,傅文未及征引[5]。此墓中室壁画绘有《四季山水图》。东南壁所绘春景,丘壑间桃枝掩映,溪流潺湲,天鹅、凫鸭、鸳鸯等游栖于苇萑丛中,风光十分恬静,正是春季捺钵的处所(图43-4)。

图43-4 《春景图》(局部)
内蒙古巴林右旗瓦尔漫汗山辽庆陵东陵中室东南壁壁画

据《辽史》记载,辽圣宗因与宋构兵,常驻南京(今北京),故多次弋猎于延芳淀,其地他帝罕至。因此圣宗陵内所绘《春景图》中,容有延芳淀的影子。唯空山寂寂,渺无人迹;击鼓纵鹰,盛况不再。后来发掘的大量辽墓,在石棺画、壁画中出现过放牧、毡帐等场景,但以捺钵为题材的尚未见过,更不要说这方面的实物了。近年虽自传世玉器中识别出有关“春水”、“秋山”的制品,但时代只定到金代,与辽之捺钵尚有距离[6]。《天水冰山录》中登录过一件带鞘的“玉柄锥”,或亦为刺鹅锥,惜形制不明。上述出土的刺鹅锥,才真正是辽人捺钵中的用具,是可以被确认的、与这一重要史实直接有关的文物,宜应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原载《文物》1987年第11期)


[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1期。
[2]  此种餐刀宋人称之为“篦刀子”,见《武林旧事》卷七。明初叶子奇追记元代的情况时说:“北人茶饭重开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镔铁、定铁造之,价贵于金,实为犀利,王公贵人皆佩之。”见《草木子》卷三下。后来明代渐不用篦刀之名,只称作“刀儿”,见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朝鲜则称此种刀为“妆刀”。
[3]  这件玉柄铜锥首部尖圆,锥体略呈圭形,《简报》中称之为“刀形器”,它也和玉柄铜刀伴出。见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察右前旗豪欠营第六号辽墓清理简报》,《文物》1983年第9 期。
[4]  傅乐焕:《辽史丛考》页 37,中华书局,1984 年。
[5]  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庆陵》,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1953年。
[6]  杨伯达:《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