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丁是汉字的创造者

 femtoyang 2020-06-20

2013.12.26摘于《汉字系统研究》

我们一向坚信:文字,最早的使用者就是创造者。因此,最先使用甲骨文的人,就是甲骨文的创造者。探寻甲骨文的起源,早期使用者无疑是重要线索。能够找到甲骨文的最早使用者吗,回答是:仰仗前贤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圈定其大致范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甲骨文主要是在受过正规训练的科学家带领下,通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地点准确,地层清楚;商代血统森严,人的称谓绝不含糊;加之卜人往往在卜骨上留下日期和自己的名字,并且每个时代有较为独特的字体风格,使先后出土的大量甲骨有可能按书写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刘鹗、罗振玉将甲骨文确定为商代遗物,主要就是依靠称谓、姓名。1917年,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率先根据卜辞中的称谓来判断其年代。1928年,酷爱中华文化的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经四年努力撰成《殷墟卜辞后编序》(未发表),将自己在安阳小屯收购的大批甲骨按时间顺序编排起来。1933年,董作宾先生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对甲骨断代的方法作了系统的阐发和研究。后来经陈梦家、胡厚宣、李学勤、彭裕商等数十位学者的努力,甲骨文的分期大致有了共识。学者们借助各种关联线索,将数量庞大的甲骨文献系联成十个组,即:宾组、?组、子组、午组、非王无名组、历组、无名组、出组、何组、黄组;又按时间先后将其为五或四个阶段:一期,盘庚至武丁,二期祖庚、祖甲,三期廪辛至康丁,四期武乙、文丁,五期帝乙、帝辛。分四期者将廪辛至文丁合为一段。而宾组、?组、子组、午组属于一期,即武丁及以前阶段。从时间维度看,武丁及以前的甲骨文无疑最早出现。因此,考察甲骨文的诞生应该聚焦于武丁时代,以及前面的小乙、小辛,甚至盘庚时代。跳过这些时代,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去追溯甲骨文的起源,不是空谈,便是泛论。

董作宾先生是甲骨文五期分段的首创者,并指出其特点:一期雄伟,二期谨饬,三期颓

1靡,四期劲峭,五期严整。当然,我们对甲骨文一期最感兴趣,因为相对其它各期而言它们最有可能出自创造者之手。

一期卜辞不仅字体雄伟,而且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甲骨文合集》收入甲骨41956片,按五期顺序编排,每期之内则“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共分四个大类21小类”。阶级和国家类包括: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方域、贡纳;社会生活类包括: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思想文化类包括: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不能纳入以上三类者归其他类。如此复杂的分类,在五期甲骨中,只有一期能找到全部例证。就记录的内容来说,一期最为丰富、全面。《甲骨文合集》所收录的甲骨中,一期41956片,占总数的57%,其它四期依次是:4734片,占11.3%,5241片,占12.5%,3615片,占8.6%,4396片,占10.5%。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所收甲骨文字中,有2146字属于一期,这个数量“超

2过以后四期的总和,约占2800个字形的77%”,就单字数量来说,更占绝对优势。

早在1953年,任教过西南联大、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的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就在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甲骨卜辞中,把甲骨文的使用者一一挖了出来。其内容见《殷代卜人篇——甲骨断代学丙篇》,发表在考古学报1953年Z1期。若非四年后被诬为右派份子、1966年遭受残酷迫害而死,定有更丰富、深入和精确的甲骨文使用者信息发掘出来。梦家先生当

1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M]//.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一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461-463. 2 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681.

1/8页

时整理出来的有名字的卜人共122人,武丁时期的卜人列入图2-78。

2/8页

图2-78:武丁时期卜人名字。取自:陈梦家.殷代卜人篇——

甲骨断代学丙篇[j].考古学报,1953(Z1): 54.

图2-78显示,武丁时期知名卜人74位,占商代知名卜人总数的60.1%。随着有字甲骨的

3新出土,这个数量还在增加。仅宾组卜人就增加到48位。可见武丁及以前时期卜人阵容的规模远远大于其它时期。武丁及以前时期的卜人,陈先生按先后顺序排列为宾、午、?、子四组。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组和午组卜辞出于殷墟文化第一期的灰坑和地层中,时代应

4比宾组卜辞稍早,当属于武丁前期。”从而对武丁时期卜人的先后作了调整。在商代甲骨文中,?组卜人所刻写的为最早,这一点已被多数学者认同。经进一步深入仔细的研究,学者们发现?组甲骨文又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字形较大,笔画粗犷,被称为“大字”;另一种字形较小,笔画较细,称为“小字”。于是武丁及以前的甲骨文又分为大字组和小字组。

5而大字组又“是?组卜辞中时代最早的”。至于?组卜辞大字组的起始时段,目前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出于武丁以前,胡厚宣以及李学勤、彭裕商等先生曾认为它们“可能早到或

67部分地早到武丁以前”。不过态度相当审慎,只是说“其上限应在武丁之初或稍有前后”。虽然不少专家猜测,最早的甲骨文应该出于小乙、小辛,甚至盘庚时代。但是:“就目前所知,全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凡是能确切判定年代的,都以武丁时期为最早。迄今为止,

3 刘学顺.宾组卜辞的分期[j].郑州大学学报.1992,(1):55-67.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70. 5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0.

6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0. 7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2.

3/8页

8还未找出确切属于武丁以前的甲骨刻辞。”实际上除了龟兽骨之外,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上也从未出现武丁前的文字。即是说,就可靠证据而言,武丁时期的?组字是最早的甲骨文中。简言之,沿时间长河逆行寻找汉字源头,首先会见到甲骨文,然后追溯到一期甲骨文,进而追溯到?组卜辞,最后来到大字组面前。毫无疑问,我们离甲骨文诞生点越来越近,并且只能到此止步。因为再往前走,就没有实际证据了,只能依靠猜想。换句话说,就可靠证据而言,大字组就是甲骨文的诞生点。如果能够发现其书写者,我们就能够找到最有可能是创造甲骨文的人。从李裪、赛阔亚、尼雅和汪忍波创造文字的经过来看,甲骨文的创造者人数不会太多,但他们要么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要么是坚忍不拔的平民。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他们或他们中的某个人。楔形文字、圣书字、线形文字等远古文字的创造者早已身亡名灭,人们从来不指望追究他们姓甚名谁,就这一点来说,甲骨文的创造者也许最为幸运。由于他们所创造的文字一开始就用于最神圣的场合,即人与神灵的沟通——占卜;由于要比较谁的占卜更灵验,往往要慎重其事地留下名字;由于是极其重要的文献,便要认真收藏保存起来。正是这一系列“由于”,使今人有机会知道最早的甲骨文是谁书写的、是哪些人在使用。

图2-79: ?组卜辞大字组文献。取自: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 北京:中

华书局.1982.2591、2601、2619、2642.

“?组肥笔类约有250多片。主要出在小屯村北,村中和村南也有出土。龟骨并用,以

9骨为主。……贞人只有扶和王两人。”原来,“”或“”(隶定为“王”,即商王武丁)和卜人“”(隶定为“扶”)就甲骨文最早的书写者、使用者。卢丁称先生在1991年就审

10慎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字应该产生于巫师集团之中”。而姜可瑜先生则甚至直截了当地指出:“文字是一种精神产品,是脑力劳动的一种成果……殷墟文字的创造者11我们曾经笼统地推测:“只有当社会发展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不仅出现了需是贞人集团。”

要文字的政治组织??国家,而且出现了不为吃穿发愁的原始知识分子??巫师,从而有了

8 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26.

9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15.

10 卢丁.汉字的起源及早期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1991(3):74-80. 11 姜可瑜.殷墟文字形成假说[j].文史哲.1992(2):102-104.

4/8页

产生文字的可能。可能要变为现实,还必须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就已知情况看,当古代苏美尔人、埃及人、中国人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生产力继续发展,社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组织日趋复杂,国家社会的治理迫切需要一种跨越时空传达语言信息的系统,而人类世界最早靠脑力劳动谋生的人员??祭司、僧侣、巫师??首先在言语中概括出了词,从而突破了创造文字的首要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带动下,记录语言的技术便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迅速产生

12了。”追溯甲骨卜辞的时间线索,参照李裪、赛阔亚、尼雅和汪忍波等人创造文字的实践,我们现在不仅可以笼统地说,甲骨文的创造者是商代的巫师集团;而且可以大胆地说,最有可能是商王武丁和他的助手——扶。

本章第二节谈到,创造文字的复杂机制如同两个引擎和一个点火器的发动机;文字创造者和使用者分别是引擎,激发变量则是点火器。这台发动机运作于东亚,李裪创造了谚文;运作于美洲,赛阔亚创造了切罗基文;运作于非洲,尼雅创造了班玛姆文;运作于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汪忍波创造了竹书。纵观迁都以来的殷商,历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四王,武丁软条件最佳;横观当时发达城市殷墟、吴城、三星堆,殷墟硬条件最强;“文字发动机”不在此时此地启动,更待何时,更待何地,三星堆仅7个符号,吴城100多个符号,殷墟拥有数千字,应是当仁不让的。

武丁时代的殷墟,强大、富裕而稳定,养育了脱离沉重体力劳动的知识阶层,他们就是文字潜在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并代表着整个社会对于记录语言的强烈需要。他们一旦受到激发,文字发动机便会启动,文字的创造和推广使用绝无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当时的殷墟作为综合实力异常强大的文明体,并没有像样的原始记事系统足以阻滞文字的诞生。唯有激发变量来自何处,需要认真探讨。甲骨文的创造者从哪里受到激发呢,何崝先生认为:“由于商王朝与域外有贸易联系,应该了解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在使用成体系的文字,了解到这样的文字体系对传递和保存信息起到重要作用。……遥远地区的文字体系的存在,其性能的优越性,可能为商王朝创建文字体系提供了借鉴。这种借鉴作用不是直接的影响,但十分

13重要。”激发变量固然不可或缺,但来源未必一定是域外。许逸之先生谈陶符、陶文对文字的影响时就说过:“过去讲陶文多注意其形体以求与后来的文字‘一脉相承’或‘同出一辙’。实际上符号之形体可能对文字之创始影响比较小,符号对文字创始之影响之大者在14单个使用的陶符、陶文,诸如表示宗族的图腾、表示于‘符号之可以创作’这观念里。”

数目、日期、方位的符号,都可能率先成为表词符号,并在一定的条件下激发人们记录言语的伟大理念。人类最早文字的创造者——苏美尔人显然不可能从现存文字那里得到启发;而楔形文字的成功创造足以证明,文字发动机的激发变量可能是文字以外的东西。以武丁为首的巫师阶层,从自身文化传统中获得言语可以记录的启示,可能性极大。

内出土少量卜骨,其制作方法与殷墟时代相似;郑州商城中卜骨普遍其一、偃师商城

存在,表明占卜活动已经盛行;殷墟早期出土卜骨更多;占卜活动显然是商代上流社会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境内在龟甲上刻划符号的传统,可以追溯八、九千年前的贾湖文化,而郑州商城出土带有“”形符号的卜骨,表明这一传统直到商代也没有绝灭。占卜与书写联手从来没有障碍。

12 李万福.汉文字学新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106.

13 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685. 14 许逸之.中国文字结构说汇[M].台北:商务印书馆.1992,101.

5/8页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