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思明居士 2020-06-21

田税的演变

古代封建制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农民种的土地是皇帝的,自然要给皇帝交税,称为田税。在周朝采用的井田制,好田是天子的,农民义务给天子种好田,差田农民自己种,收获后还要给天子进贡。那时候都不能叫农民了,只能叫奴隶。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井田制

田税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正式出现。到秦朝的时田税非常重。据《汉书·食货志》记载: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秦始皇的时候收田税在60-70%,泰半是一多半的意思。据颜师古注应为三分之二。

汉代有鉴于秦朝赋税繁重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开始轻徭薄赋,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实施十五税一的田税政策。后中间有所变化,到汉景帝的时候田税减半变成了三十税一。以后一直到东汉一直是保持三十税一。只有东汉建国初期战争开销大有一段时间是十税一。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就光田税来说景帝时期3.33%的田税是相当低了。我们现在月薪万元的话税率是10%。如果大汉只有田税那农民估计提前几千年奔小康了。可是除了田税还有一大波的税赋和徭役在等着辛勤劳作的农民。

赋税和徭役

赋和税严格来讲是不一样的。税是禾加兑,表示田里收的粮食要上交,而且交实物,这部分收入用来维持政府的一般开销。赋是贝加武,表示要交钱用来维持国家的军费开销。但是实际上皇帝和政府拿到钱具体干什么,不得而知。所以慢慢的税和赋就混用了。

无为而治

除了田税汉朝还有很重的人头税和徭役。对于农民来说人头税和徭役才是真正的苛政猛于虎。人头税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成年人的人头税,15到56岁的成年人每年每人120钱。口赋是未成年人的人头税。7到14岁的未成年人每人每年20钱。汉武帝的时候开销大,口赋涨了3钱变成了一人23钱,而且岁数下降到了3岁,到东汉末年时更夸张1岁就得交口赋。如果你家有大龄剩女那就更麻烦了,大龄剩女一个人要交5份算赋。商人还有奴婢要交双份算赋。古代统治者怕老百姓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还会分批要账,每个月都来要钱。

在封建时代农民除了交税,还要服徭役。汉朝是轻税重赋重徭役。年轻小伙到了二十岁就要自觉去申报登记,开始服徭役。每年一个月,是为更卒。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农民劳作

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汉书·惠帝纪》

从汉书记载来看有时候也会征发妇女服徭役,服徭役年龄各时期不一样,年龄逐步增加,从十七到二十再到二十三不等。

当然老百姓也可以选择不去服徭役,每人每年交300钱,这年的徭役可以免去。服完三年徭役后男丁要去服兵役,第一年在郡里服役,是为正卒。第二年去京师或者边疆服役,是为戍卒。两年兵役后回家再继续接着服徭役,直到五十六岁。服兵役虽说规定是两年,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正如诗中描述: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般服徭役是在郡县,也有时候是外徭,比如有时候黄河泛滥,需要征发徭役去治河。治河是最辛苦的徭役,而且时间往往超过一个月甚至半年。

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徭六月。-《汉书·沟洫志》

正常情况下到这里农民负担的主要正税和徭役才算完。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农民休息

其它的负担

除了田税和人头税政府还会有其它的税,比如刍稿税,就是田里的秸秆也要收税。汉墓出土的木牍明确记载文帝景帝时期收过刍稿税,实际这项税从秦朝就有,东汉也有。

太平年月还好,如果遇到多事之秋,比如汉武帝连年对外战争,人民负担更重。汉武帝除了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财产税(缗钱税)、车税、船税、贳贷税(高利贷的利息税)等等税收外,对百姓还征收“马口钱”,而且不单单是马,还包括牛羊。还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官盐价格贵,古代贫民百姓对盐的消耗很大,因为不吃盐没力气干活。所以盐钱对老百姓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除此种种还有关税、渔税、假税等等,名目繁多。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武帝连年征匈奴

古代田税是上交实物,必须由自己运到官府指定的地点。古代交通不像现在,那时候可是独轮车推,路上的损耗和费用都得农民自己承担。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贪官恶吏的盘剥、水、旱、蝗虫等天灾人祸、丧葬嫁娶、土匪偷盗等等。不过政府有时候也会发发善心,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会减免田租,但是这些对于永远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民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70-80年代交公粮场景

农民的生活状况

汉景帝时期的重臣晁错有一篇《论贵粟疏》能反应出当时的农民生活状况: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晁错

哪怕在号称文景之治的时代,农民的生活也是很艰难的。一年四季寒冬酷暑都要不停地劳作,服徭役,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其中还要礼尚往来、养育小孩和赡养老人。一年下来基本没有结余,一旦遇到水灾、旱灾或者税赋加重,那么很多农民就开始举债度日,变卖家产,田地,以至破产,直至卖儿卖女。自耕农毫无抵抗风险的能力,一旦破产就将沦为佃农或者农奴,从此成为地主豪强的奴隶。自耕农破产的逐渐增多,使得庄园经济开始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的地方豪强大族。土地都在豪强手里,所以再多的田税优惠政策也只是优惠到了地主豪强手里,佃农该交多少田租给地主还是交多少,人头税该怎么交还怎么交,至于农奴完全是地主豪强的奴隶,和牲口无异。到魏晋时期大地主逐渐演变发展成了门阀士族。

《汉书*食货志》还记载过战国时魏国李悝算的一笔账: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

汉景帝时代只收3.33%的田税,农民是不是很幸福?

年年有余

战国时期和西汉隔了很多年,这笔账仅供参考,但是也能反映出农民的生活情况。自耕农辛苦了一年最后还负债四百五十钱,换成三十税一也还负债一百五十钱。而且这里还没算丧葬、疾病等额外费用。所以农民的日子苦啊,千百年来我们的平民百姓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补丁上打着补丁的麻布衣服,他们的愿望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年年有余,仅仅只是希望年年都有结余不要有负债而已。一个吉祥的成语,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