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强盛的吐蕃,为什么不选择吞并印度,反而不断与大唐死磕?

 今古言堂 2020-06-21

公元5-9世纪,吐蕃也曾经强盛至极,处在阿拉伯与大唐帝国之间,唯有南面有着孱弱的印度诸小国。但他们在最为强大的时候宁可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吞并看似孱弱的印度,其实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在他们看来大唐才是世界的中心,坐拥天下最为富饶的土地,而印度远远无法与世界中心的大唐相比。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由今古为大家好好讲讲吐蕃的扩张之路为什么要这么舍弱求强。

首先,在政治方面作为传统东亚政治圈的吐蕃一直期望能够取代大唐成为东亚的统治者

在吐蕃发展之初,大唐就已经是东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依托着丝绸之路的繁荣,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和使节络绎不绝,这是刚刚起步的吐蕃极为羡慕但又无法企及的。

在与大唐接触的初期吃了大亏之后,作为吐蕃最为出色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开始逐渐改变吐蕃对大唐的应对策略,从原先的军事对抗转为交流学习。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至柏海迎娶文成公主入藏,这为吐蕃吸收了由文成公主带来的唐朝大量先进农业及文化知识,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及文化发展,而唐朝更是册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巩固其在西藏地区的统治地位。

同年松赞干布还派遣大量贵族子弟前往长安进入国学,学习大唐诗书,并高价聘请中原文士协助改进吐蕃王朝内部政治环境。

我们再看看此时的印度,正处于混乱的后笈多时代,印度次大陆并未出现完整统一的国家,在政治影响力方面与唐朝相比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作为丝绸之路旁枝的印度次大陆地区,有点类似盲肠一样的尴尬区位,无法形成足够的贸易回路,这样一来在经贸发展上更是与唐朝无法相提并论。

在松赞干布等吐蕃人看来唐朝与印度简直就是皇宫与乡下的区别,作为有野心的王朝,明显皇宫更加吸引人。

其次,在经济上,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的唐朝是比印度更加诱人的目标

就如前面说到的,印度此时处于混乱的后笈多时代。商贸受到各国混乱的政治格局影响,贸易关卡鳞次栉比,严重限制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而此时丝绸之路上利润最为可观的丝绸和茶叶依旧被唐朝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唐朝的对外扩张不断提供着经济上的支持,而所谓的印度红茶和印度丝绸还得继续等待千年,才能借助欧洲的殖民者的力量开始在印度出现。

而与吐蕃接壤的则是这个时期实力相对较强的印度戎日帝国,这就使得吐蕃未必能够如王玄策时期可以随意发动对印度的攻伐,毕竟当时的印度小国太多了,而戎日帝国算是这一时期印度难得的强国,虽不富有,但军事实力较强。

这样一对比,无疑富饶的唐朝远比穷困的印度更加容易成为吐蕃的目标了。

第三,在军事上,吐蕃只有在大唐衰弱的时候才敢与之交战

而且,从吐蕃与唐朝一直以来的交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吐蕃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在其建立初期与唐朝的试探性交锋失利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对唐朝的学习,可谓是转弯超车的优等生。

一直到安史之乱后,唐朝原本为之倚重的府兵制与均田制被破坏殆尽,无法支持庞大的国家继续运行扩张之后,吐蕃才最终露出贪婪的獠牙,开始在虚弱的唐朝身上攫取利益,夺了西域,打断了唐朝最为重要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

第四,在地理方面吐蕃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但大多数人还是疑惑,一度能够压着唐朝打的吐蕃就一直没有进攻印度呢?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青藏高原在吐蕃面对唐朝的东、北两面一直是吐蕃所依仗的最大地理优势,使得他们能够随时如下山猛虎一般席卷西域、河西,甚至关中、川西,但是在它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则完全不是这样一种情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60年代我们祖国在与印度的自卫反击战中,明明拥有着巨大优势的中国军队在获得重大胜利之后,会服从伟大领袖的命令选择退回实际控制线,究其原因就在于喜马拉雅山脉拥有着长达近半年的大雪冰封期。如果当时不退回实际控制线,那么一旦冰封期到来,前出的部队将得不到支援和补给,即使我们的对手再孱弱,对于我们存在于雪线以下的部队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在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地区,吐蕃出征印度的军队又是否能熬过这漫长的半年冰封期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了,因此这也是吐蕃一直都将自己的战略重心放在东面和北面的唐朝身上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结语

吐蕃的发展离不开唐朝,但是对于吐蕃而言,唐朝明显更是他们心中的唐僧肉,远非各方面都不如唐朝的印度所能吸引的。虽然唐朝这个硬骨头难啃,但是啃下来之后的收益远比印度来的更加丰厚,这才是吐蕃一直死磕唐朝的最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